第1篇: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
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
导语: 何充是一个不违背事实观点、不畏险恶、正义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注释:
1、王含:字处弘。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敦的哥哥。王敦起兵谋反,但他也叛变相助。
2、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庐江,郡名,现在安徽省境内。
3、贪浊狼藉:贪 浊,贪 污,腐 败。声名狼藉,杂乱,一塌糊涂。籍,通“藉”。
4、王敦:王含之弟,东晋时任大将军之职,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5、护:袒护。
7、故:故意,特意,特地。
8、咸:都,全,皆。
9、主薄:官名,参与机要,总领府事。
10、反侧:不安,担心。
11、正色:脸色严肃。
12、异于此:不同于这种说法。此,代词,指王敦护其兄的话。
13、晏然:坦然,态度安闲平和的样子。
14、神意自若:神色态度非常自如,和平常一样。
15、王含作庐江郡:作,担任
16、所闻异于是:异,不同
翻译:
王含担任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 污受 贿名声极差。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故意在与很多人坐在一起谈话时称赞他的哥哥:“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十分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当时何充担任王敦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坐在座位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跟你所说的不一样。”王敦没话可说。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感到担心。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第2篇:《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
《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注释:
1、王含:字处弘。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敦的哥哥。王敦起兵谋反,但他也叛变相助。
2、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庐江,郡名,现在安徽省境内。
3、贪浊狼藉:贪浊,贪*,腐*。声名狼藉,杂乱,一塌糊涂。籍,通“藉”。
4、王敦:王含之弟,东晋时任大将军之职,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5、护:袒护。
7、故:故意,特意,特地。
8、咸:都,全,皆。
9、主薄:官名,参与机要,总领府事。
10、反侧:不安,担心。
11、正色:脸色严肃。
12、异于此:不同于这种说法。此,代词,指王敦护其兄的话。
13、晏然:坦然,态度安闲平和的样子。
14、神意自若:神色态度非常自如,和平常一样。
15、王含作庐江郡:作,担任
16、所闻异于是:异,不同
翻译:
王含担任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受*名声极差。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故意在与很多人坐在一起谈话时称赞他的哥哥:“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十分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当时何充担任王敦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坐在座位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跟你所说的不一样。”王敦没话可说。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感到担心。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第3篇:古文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
古文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
这篇短文在用词方面很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例如,“默然”“反侧”“晏然”三个词语,表现出当时三种不同人物的神情意态。古文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我们来看看下文。
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注释:
1、王含:字处弘。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敦的哥哥。王敦起兵谋反,但他也叛变相助。
2、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庐江,郡名,现在安徽省境内。
3、贪浊狼藉:贪浊,**,腐败。声名狼藉,杂乱,一塌糊涂。籍,通“藉”。
4、王敦:王含之弟,东晋时任大将军之职,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5、护:袒护
第4篇:何充文言文翻译
何充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何充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何充文言文翻译
原文: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注释:
1、王含:字处弘。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敦的哥哥。王敦起兵谋反,但他也叛变相助。
2、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庐江,郡名,现在安徽省境内。
3、贪浊狼藉:贪浊,,。声名狼藉,杂乱,一塌糊涂。籍,通“藉”。
4、王敦:王含之弟,东晋时任大将军之职,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5、护:袒护。
7、故:故意,特意,特地。
8、咸:都,全,皆。
9、主薄
第5篇:《王充博览》原文及翻译
《王充博览》原文及翻译
王充博览
原文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逐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铺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翻译
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
第6篇:王充求学原文及翻译
王充求学原文及翻译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徙焉(搬迁到这里) 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 辄(就) 遂(于是)
2、翻译文中“好博览而不守章句”(要求补出省略成分)。(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分析: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