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哲理故事大道理
哲理故事大道理
导语:简简单单的小故事你会悟出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个哲理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哲理故事】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
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大道理: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哲理故事】生命的石像
测验人的品质有一个标准,就是他工作时所具的精神。假使他对工作,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像奴隶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之下一样;假使他对工作,感觉到厌恶;假使他对工作,没有热忱和爱好之心,不能使工作成为一种喜悦,而只觉得是一种苦役,那他在世界上,一定不会有所成就。
一个人工作时所具的精神,不但与工作的效率有很大关系,而且对于他本人的品格,也大有影响。工作就是一个人的人格表现,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志趣、理想,我们“真我”的外部写真。看到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如见其人”了。
自尊、自信是成就大事业的必需条件,但对工作不肯尽心尽力,而只求敷衍塞责的人,是不会有这种自信、自尊的。一个人假使不能在工作上尽心竭力去努力,那他决不能很好地造就自己。工作是一个训练、培育品格的大学校。
因此,在任何情形之下,不容许你自己对于工作发生厌恶。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假使你为环境所迫。而只能做些乏味的工作,你也当努力设法。从这些乏味的工作中找些兴趣、意义来。要晓得凡是应当做,而又必须做的工作,总不可能是完全无兴趣、无意义的。问题全在我们对待工作的精神状态如何。良好的精神,会使任何工作有意义、有兴趣。
假使你以为你的职务是乏味的,那你厌恶的心理,厌倦的念头,足以招致失败。乐观的、积极的、热忱的心理,才是吸引成功与幸福的磁石。
任何工作,凡是我们本身所尊崇的。都具有无上的神圣性。凡是有利于世界人类的工作,没有一件事是卑贱的,可耻的。
只要精神贯注,那工作上的厌恶、痛苦的感觉,都会消失;凡是不曾懂得这个秘诀的人,就是不曾懂得获取成功与幸福的要道的人。
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命的石像。它是美是丑,可爱可憎,全操在你自己的手里。
担任每一个职务,写每一封信,出售每件商品,每句谈话,每个理想,每种动作,都仿佛是凿子的一击,可以美化你的石像,也可以损毁你的石像。
不论做任何事,必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
应该在心中立下这样的信念和决心:从事工作,你必须不顾一切,尽你最大的努力。如果你对工作不忠实,不尽力,那将贬损你自己,糟蹋你自己。
第2篇:蕴含大道理哲理故事
蕴含大道理哲理故事
蕴含大道理哲理故事1
高僧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
高僧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感悟: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养老的方式也是如此。
蕴含大道理哲理故事2
道长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道长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道长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道长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感悟:
老是抱怨世界的人啊,
不是世界太糟糕,
是你的心胸太狭小。
蕴含大道理哲理故事3
真正的高贵
在平静的海平面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航员。
但如果只有阳光而没有阴影,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就不是完整的人生。就拿最幸福的人来说吧——他的幸福是一团纠结的纱线。痛苦和幸福轮番而至,让我们悲喜交集,甚至死亡都让人生更加可爱。人在生命的严肃时刻,在悲伤与丧亲的阴影下,才最接近真实的自我。
在生活和事业的各个方面,才智的功能远不如性格,头脑的功能远不如心性,天分远不如自制力、毅力与教养。
我始终认为内心开始过严肃生活的人,他外在的生活会开始变得更为俭朴。在一个奢侈浪费的年代,但愿我能让世人了解:人类真正的需求是多么的稀少。
不重蹈覆辙才是真正的醒悟。比别人优秀并无任何高贵之处,真正的高贵在于超越从前的自我。
蕴含大道理哲理故事4
有一支淘金的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地走着。
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
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感悟:
原来快乐很简单,
拥有少一点就行了。
蕴含大道理哲理故事5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
母亲问:“为什么?”
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
感悟:
原来拥有漂亮很简单,
只要不生气就行了。
人到老年,不生气,
就是美丽的智慧!
蕴含大道理哲理故事6
空船
庄子有一则关于“空”的故事:一个人乘船渡河,有艘空船由上游冲过来,即使脾气最坏的人也不会生气,等空船快撞到时,他会用手轻轻将空船推开。如果船上坐了一个人,乘船渡河者会立刻大喊:“快闪开!船会相撞啊!”喊一次、喊两次、喊三次都没回应,就算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动怒!
为何之前不生气,现在却动怒了呢?是因为之前是艘空船,现在船上有人。如果一个人能无我无心,便能遨游于世,有谁能伤害他呢?
蕴含大道理哲理故事7
有两个人吵了一天,一人说3×8=24,另一个人说3×8=21,相争不下告到县衙。县官听罢说:“把三八二十四的那个人拖出去打二十板!”
二十四的人就不满:“明明是他蠢,为何打我?”
县官答:“跟三八二十一的人能吵上一天,还说你不蠢?不打你打谁?”
感悟:
不要和不讲理的人较劲,
因为最后受伤的可能是你,
因为你的十张嘴也说不过一张胡说的嘴!
人老了想要快乐,一定要记住:
遇到烂人不计较,碰到破事别纠缠!
第3篇:哲理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哲理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古代有一则寓言讲到:有个盲人到集市上去买布,卖布的欺他眼瞎,想把比黑布便宜的白布当作黑布卖给他。小编收集了关于小故事大道理,欢迎阅读。
自信的盲者
古代有一则寓言讲到:有个盲人到集市上去买布,卖布的欺他眼瞎,想把比黑布便宜的白布当作黑布卖给他。盲人用手摸过两种布后,一下子就判断出卖布的是拿白布冒充黑布。于是,周围的人对盲者大加称赞一番。
从此,那个买布的盲者逢人便讲:“别看老子眼瞎,心可不瞎,睁眼人也不见得比我这瞎子强!”
一个书生得知此事,就想教育教育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盲者。
一天,书生同几位朋友,一起将那位盲者领至家中。然后,在屋地当中摆上两个大坛子,
让盲者摸出哪一只是黑坛,哪一只是白坛。
“凭我买布的经验,这有何难!”盲者一边用手摸着坛子一边说道,“热乎的这只是黑的,发凉的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