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第6册第2课《新老厨房》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05 07:12: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浙教版第6册第2课《新老厨房》说课稿

浙教版第6册第2课《新老厨房》说课稿

教材:浙教版第6册第2课《新老厨房》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6册第2课《新老厨房》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厨房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学生观察厨房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通过画画家中的厨房或想象中的厨房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绘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者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的表现能力,还有事物的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校方法,经过观察分析,进行一定的活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2.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家厨房照片资料、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视频导入

1. 播放一小段《中华小当家》做菜视频,故事发生在哪个地方?

2. 今天我们就来一堂有关厨房的课。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把学生带入做菜视频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厨房的意义,为后面设计新课做好铺垫。二.看看我家的厨房

1. 教师展示现代厨房图片,学生比较自家的厨房。

2. 同学讨论,说说自家厨房不同的地方(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通过现代厨房和传统厨房的区别了解,懂得厨房的意义。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欣赏启发。

1.听完同学们描述自家的厨房后,教师与大家分享下其他关于厨房的作品,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

2. 教师提问:书本的三幅儿童作品分别用了哪些绘画工具?描绘的是厨房的哪一个角落?了解不同的美术用具、绘画方式表现不同的绘画效果(线描钢笔画、油画棒绘画、水粉画);明确绘画视度,学会抓住厨房的特色之处。

四、创作表现。

第一次练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创作一幅能表现自家现在厨房的特点的图画,可以选取一个视角,教师做巡回辅导。

过度:

五.设问导入。

刚刚同学们画的都是干净漂亮的厨房,你们想不想知道以前人们的厨房是怎样的呢?

六.拓展内容

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与现代厨房图片进行对比,感受新老厨房的.巨大变化。

七. 原因思考。

1.为什么厨房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学生思考厨房变迁的含义。教师总结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善、科技的进步。

2.预设问题:社会继续在不断快速发展,那厨房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八.交流讨论

1.教师设立大背景:假设你生活在一个世纪后的超级社会,你想象设计自己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厨房用具会有哪些改变?(可以从:结构材料;用具用途;燃料转变等方面考虑)

2.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设想。

九.想象创作

第二次练习:运用想象和夸张在原来的基础上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

交流评价。

1.学生展示并评选作品。每位学生来老师这边领一个小印章,印在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上。

2.教师总体评价。

结课

情感延伸:教师总结,通过绘画自家的厨房,学会多关心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养成观察的习惯,在家的厨房里多多帮助父母干家务。

课后交流与拓展

尝试用其他表现方式完成作品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第2篇: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 新老厨房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2 课 新老厨房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3、欣赏启发。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

4、创作表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总体评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课前准备(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师)相关课件(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2、欣赏启发。教师用课件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3、小组讨论。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4、创作表现。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交流。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师生共同评价。

第3篇:第2课《雨说》说课稿

第2课《雨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说》,下面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解读

《雨说》是一首现代诗歌,对于诗歌的教学,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本课学习目标是: 1)、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雨的象征含义

2)、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体会诗歌轻柔、喜悦的风格

2、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领悟诗歌内容

3、教学难点:

捕捉诗歌的意象,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教法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采用下列方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采取多种形式,有层次、有梯度地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 2.联想想象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第2课第1站

主备人:年级:初二课题: 第二课磨砺坚强意志学生 班级备课时间:

学习内容:第二课 第1站 人生需要坚强

学习目标:知道人生需要坚强,认识到坚强意志是一种优良品质,增强培养意志的愿望。学习重点:为什么要磨砺坚强的意志

学习难点:如何使学生把对坚强意志人格品质的追求变成实际行动

学法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关于意志坚强的人物故事,并加以

分析,从中体会坚强意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提升自学能力)

1、为什么人生需要坚强?/为什么需要坚强的意志?

2、坚强意志的作用是什么?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是我们成长进步的阶梯。

4、坚强的意志是战胜()和()的力量源泉,是(),我们要做一个()

5、意志坚强表现在哪些方面?/坚强的意志的表现?

二、讨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1、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A.隋亡之鉴B.知人善任C.居安思危D.虚心纳谏

2、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的统治为唐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D.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3、武则天无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启历史先河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隋朝灭亡的原因()

A、隋炀帝的暴政B、大运河的开凿C、农民起义的爆发D、灾荒连年

5、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有()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第2课《捅马蜂窝》

2、捅马蜂窝

(第九册)

青浦区庆华小学 孙俐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自主认识本课生字,并在具体语言情景中理解“迟疑”、“胆怯”等词语。⒉读懂文章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⒊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的感受,拓展作文的选材。【教学重点和难点】

⒈了解“我”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

⒉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的感受,拓展作文的选材。【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学生:

⒈读通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蜇”、“迟疑”、“胆怯”等。⒉查找资料,了解关于马蜂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马蜂。

⒈交流课前搜集资料,说说对马蜂的了解。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出示:

马蜂是一种昆虫,是以小飞虫作为主食的捕食性蜂类。雌蜂腹部6节,末端有螫针,上面连着毒囊,会分泌毒力较强的毒液。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第2课 风筝

第2课 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浙教版第6册第2课《新老厨房》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教版第6册第2课《新老厨房》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