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西游记》有感散文
读《西游记》有感散文
读完了《西游记》,我真替孙悟空抱不平。
本来孙悟空是一个向往自由,讨厌束缚,无拘无束的灵魂,但我觉得书里的他是一个并不快乐的角色。从他被压在五指山下起,齐天大圣那逍遥快活的`日子就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他的自由和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了。不必说被逼护送那黑白不分,神妖不辨的唐三藏去取什么西经;不必说那风餐露宿的辛苦和妖怪出没的那种担惊受怕;光是猪八戒和唐三藏就够他受了。想想这有什么快乐可言的?除非孙大圣真是个成天想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还其乐无穷的受虐狂!
孙悟空取完西经后,本来应给他恢复自由,可是如来佛祖给他捧了一个佛号,我觉得做佛与孙悟空的天性一点也不相称,而如来佛祖又不知道孙悟空喜不喜欢,真是与孔子所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相称。
在我看来孙悟空并不想这样,他应该想回到花果山去,回到水帘洞里,回到群猴身边,做回那个天不怕、地不怕、上天入地、唯我独尊的美猴王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由,过无拘无束的生活,以孙悟空的个性,更希望自由。你们说,难道孙悟空不值得我们为他抱不平吗?我希望能改写《西游记》,还孙悟空一个完美结局。
第2篇:读西游记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在家里读了>这本古典名著。其中形形色色的神话人物,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让我回味无穷。
说到西游记,我们自然就会想到那取经的四师徒。在我看来,作者写他们取经的事,正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有识之士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其中孙悟空代表了正直不阿的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观念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猪八戒是个丑角,象征了一些随遇而安、不思上进、畏惧困难的小市民,是本作中的一名戏剧人物;唐三藏则是一个过度善良,容易被恶势力的表面现象所蒙蔽的人。另外,那些神魔鬼怪,也反映的当时社会的大众百态。总而言之,《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精粹,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明珠。
读完《西游记》,你可能喜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可能喜欢心地善良的唐三藏,也可能喜欢老实可爱的猪八戒,但我却喜欢默默无闻的沙悟净。你看,再漫漫取经路上,是谁扛着又多又重的行李?师徒们休息时,是谁照顾着疲惫的白马?当孙大圣离去时,又是谁毫无怨言地保护师傅?是沙悟净。在整本书中,作者并没有对沙悟净的描写下太多的笔墨,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沙悟净是一个认真负责、默默无闻、不求回报、坚定踏实的人。他虽然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广大,但他能坚守自己的岗位,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可磨灭的业绩。在本作中,沙悟净也许只是一个帮工甲,但这不正是体现了平凡见证伟大么?
说到沙悟净,我不禁又想起了春节前夕全国特大雪灾中涌现的种种人物事迹。铁路断电了,市区断电了,公路堵死了,其中一些民警干部、不正是像沙悟净那样吗?为了保障工作,民警干部连续工作三十小时;为了保障群众健康,民警干部破冰、送面送粥、送水送棉被;为了民众保障用电,工作人员不畏高空严寒,抢修线路,断了就修,修了又断,断了再修……由于事故的发生,更是有几名抢修队员永远离开了我们……暴雪严寒何足惧,人间真情破坚冰!不管多大的暴雪,只要人们心连心,必将迎来雪后温暖的阳光!
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又不求回报,这不是伟大的人生吗?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名人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以及《托尔斯泰传》三篇名人传记组成的一本书。
罗曼.罗兰说:“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不知为何,我觉得这句话蕴涵着很深刻的哲理,或许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吧。对于当时的年代来说,这部作品无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
在我未读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没想到他是这么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整个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给他遇上了,想想看作为一个音乐家,耳朵失聪了,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呀!而且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的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奉献给全世界。然而他却听不到人们对他的赞誉,他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一些优秀的作品。
贝多芬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因为他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压力,带给心灵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还是战胜了它们;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欢呼雀跃;他的实力得到证明,所以最后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颠峰。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说来,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而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作者写的这三位名人,他们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们却比常人遇到更多难以想象的磨难和障碍。不过他们都是从重重困难中勇敢站起来的人,也是从种种困难中造炼出来的伟人、名人,而且还是不屈服于命运对他们的挑战和考验。他们三个都是作者认定的英雄人物,因为他们都具有同样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二是永远保持人格的尊严,恪守个性的独立,既不屈从于强权,也不盲目地随大流;三是具有关怀人、爱护人的博爱精神,甘心为人类的福址奉献自身
第3篇:读 《西游记》有感
读 《西游记》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 《西游记》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 《西游记》有感1
《西游记》这本书,一定有许多人所看过,而且其中的道理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只要细读这本历史名著,就会明白其中的精髓。
在唐僧取经的路上,有着四位弟子来保护他:大师兄孙悟空,是天上的齐天大圣,拥有着一双火眼金睛,能看透世间的险恶,并能正确的判断是对是错,一路上主要护送着唐僧,还帮助唐僧解决一个个盼望着吃唐僧肉的残忍的妖怪;二师兄猪八戒,曾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犯了错,变成猪的模样,好吃懒做,遇到一些会变身的妖精就动心了,经常在孙悟空打死变成人的妖精的时候向师傅唐僧告状,挑拨唐僧与孙悟空的
第4篇:读西游记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
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生动有趣的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从小就对它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西游记》,武功高强、正义大胆的孙悟空;贪吃贪睡、好色好财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的沙和尚;意志坚强、诚心向佛的唐玄奘;勤劳勇敢、忠心耿耿的白龙马„„精彩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也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合上书本,我不禁感叹:唐僧师徒四人,真是艰难啊!一步一步地走完了十万八千里。路上是多么辛苦,九九八十一难,大家都受尽了煎熬!
其实,我们学习也像取经,有些人像《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懒惰,对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没有一点儿耐心。有的人像唐僧,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唐僧遇到过那么多困难,但从来没有气馁过,从未打消过取得真经
第5篇:读西游记有感
知难而进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
第6篇:读《西游记》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100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生和大闹天宫的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到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归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唐僧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任何的艰难险阻都义无反顾。不管外界多少诱惑都没有动摇过。但他又是窝囊的人物。离开徒弟,连饭都吃不上,最糟糕的是孙悟空在除妖时,他却不知好歹,甚至念紧箍咒来教训他,是孙悟空无法战斗,结果还是自己遭灾受罪,却屡教不改!
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