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救救老师(论坛帖)
论坛帖:/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734
李贺裕驰
曾几何时,“成灰泪始干”的蜡烛、“辛勤”的园丁已经成为“给芦苇活力”的风,“为船导航”的航标--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早已由“无私奉献”转为“开拓、创新”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早已不是“深夜批改作业”的形象,而是“充满活力、开拓进取”。然而,现在更多的中学教师却仍背负着繁重的课业负担,又哪能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从教以来一直任教两个班语文,担任班主任,虽然对教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每每力不从心,在周末和假期都被剥夺的情况下,即使偶有心得,也只能让这火花似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现在仅有的一点成就也是被逼出来的。我时时盼望着什么时候能轻装上阵。
去年我调来三中,学校仅给安排一个班语文,带一个班。我可真是游刃有余了,我带着他们进行课堂研究性学习,我们学学生“一看就头大”的《孔雀东南飞》,“课堂上少了一份沉寂和安静,多了一份活跃和热闹”。同学们回答问题时“个个雀跃无比、兴奋异常,惟恐他人抢先,一取得发言权,马上就说个不停,恨不能把能说的都说完,不给别人反驳的机会”一个同学坐下去时,五六个同学“嗖”的一下站了起来,争先恐后的抢着发言,“平时十分悦耳的下课铃声,现在听起来也十分刺耳”,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更是“绞尽脑汁”,“一处也不放过”,仿佛要“挖空课文深藏的知识”。他们认为“这样的学习把同学们的学习劲头推上了高峰,成果也出人意料”,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复杂的课文也可以学得这么轻松”(打引号的是学生的原话)。我还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散文组织单元教学,充分发挥语文的积淀作用,带领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我还组织相关的文学活动:开诗朗诵会、编写演译课本剧,学生感觉“既开心又刺激”充分激活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又使他们接受了文学的熏陶。特别是课本剧的演译,演员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观众们更是“身临其境”,充分领会了作品的主题。我自己也因此有了心得--写了两篇论文:《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谈语文课堂的积淀》。不仅如此,我还印发了十多份课文赏析和检测资料,为营造整个高二年级的语文氛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短两个月真是收获颇丰啊。
试想,不是御下了包袱,我能有这样的活力与创意吗?没有时间蓄积一池水,我能给学生那一桶水吗?可惜得很,现在的中学教师很少有这样的轻装和休闲,如此下去,那“风”、那“航标”的要求如何能达到?达不到岂不误人子弟?所以,人说“救救孩子”,我要说“要救孩子先得救老师”!我们期待着全社会的关注!
:o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734
第2篇:自驾游活动论坛征集帖
锦绣中原 陶醉自驾
车友关山寻奇境
喜欢旅行的人,热爱自然给与的恩赐,懂得陶醉生活的点滴。陶醉,是享受出发的心情,更是在山水间悠然自乐的神情。一次圆满的自驾之旅,亲朋知己游玩的意兴阑珊,甚至水过山间留下的潺潺水声,只要您有一颗敬畏自然、陶醉生活的心,无时、无刻、无事、无物不可陶醉,花鸟、虫鱼、山水、自然都是幸福。
“岩重崖叠铭志海陆变迁著太行史卷,山崩水蚀雕塑峰石奇观绘北国画廊”,关山风景名胜区,是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以石柱林、红石峡为代表。雄险伟岸一线天,地貌雄险壮观,俨然一座巨型石屏拔地而起,似铜墙铁壁,气势宏伟。
山与水相偎相依,水与景相映成趣,如何叫人不陶醉?远离闹市喧嚣浮夸,放慢奔波的脚步,驱车探寻中原胜景,尽情陶醉关山奇境。听风,听泉,听心灵陶醉的幸福声音。陶醉,舍得系列酒,雅称小舍得,四川沱牌舍得酒业集团重要战略产品,是中国新派幽雅香型的典范之作。“只要陶醉,不要喝醉”的文化内涵十分符合当代人自在舒适的生活追求。人生难得几回醉,醉过未必陶醉过——陶醉不仅是酒,也是愉悦妥帖的生活态度。人生百味皆陶醉,是观遍山水万物后的陶醉,更是物我两忘身心自由的大境界。
陶醉酒诚挚邀请您参加2012年“锦绣中原·陶醉自驾·车友关山寻奇境”大型自驾活动,观山水,尽陶醉!
第3篇:也谈阅读(论坛帖)
论坛精华帖:/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071
李研
几十年前林语堂先生就对中国的语文教学进行过猛烈抨击,说过许多好像是过激的言辞。譬如他说:“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但是从小学到大学研究院,教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处挤出,使之变得干燥乏味”(《论学问与知趣》)近二十年来的所谓阅读教学,越弄越邪乎,成了阅读就是训练,阅读就是做题,把读书的乐趣,读书的美感,把启迪心智,提高感悟世界,认识世界,表述世界的能力等读书的本意全都扫荡殆尽了,因此,要使阅读纠正,使阅读教学变得生机盎然,首先必须改革阅读教学的思维和理念,彻底从应试的泥潭中走出来,而回归真正的阅读世界。
1、打破强加于阅读的种种束缚,给阅读以充分的自由。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什么叫做真正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