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参观青岛市博物馆-记叙文700字
参观青岛市博物馆-记叙文700字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记叙文,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和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优秀的记叙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青岛市博物馆-记叙文7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青岛市博物馆,看文物。
我最感兴趣的是青铜熊镇席,它们是四个憨态可掬的小熊,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啊?真可爱。妈妈看了介绍,对我说:这是用来压席的,叫作镇席,如果是压纸的叫作镇纸。
看了一会儿,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很多需要站起来的器皿,下面几乎都是三个支点,果然是三足鼎立啊!
还有文物是锈成了一大堆的铁钱,我脑子里在想象着关于它的故事,北宋有个人有很多的钱,结果自己还没捞着用呢,全都掉进了水里,现代人挖出来后就成了这副模样。
很多瓷器形状大小各不相同,颜色多样,有的是单一色的,有的像青花瓷一样蓝白相间,有的是彩色的。我还见到了古时候的高脚杯和两个连起来的小饭盆,小饭碗还有四个腿的,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设计出了这么多漂亮的文物,我心里很佩服他们。
我还了解了钱币的发展历史,原来是每个诸侯国用的钱币各不相同,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都换成了秦半两,就是外圆内方的钱币,妈妈说她们小时候还用这种形状的铜钱作毽子的底座呢。
后来我又去了一个木版画制作室,正好今天是母亲节,就做个妈妈的属相小狗吧。我来到小狗模具前,首先把纸卡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颜料往凸起来的地方涂,生怕涂到凹下去的部分,涂完后把纸往下一盖,用个像黑板擦一样的工具抹一遍,好让颜色更好地贴到纸上,接着再切换另一种颜色,一共有五种颜色,全部完成之后就是一张完美的画了。妈妈拿到后,满意地笑了,这么漂亮的一只小狗,一定要好好地收藏。后面我又做了一个青岛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蔚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海上帆船点点,火红的雕塑分外显眼。我们一看比上一次进步了很多,就决定把它们塑封一下,便于保存。
今天玩得可真开心啊,不但做了手工,还了解了许多古代的知识。博物馆可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以后我还要去更多的博物馆,打开更多知识的大门。
第2篇:参观青岛市贝壳博物馆-记叙文1300字
参观青岛市贝壳博物馆-记叙文1300字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那么问题来了,记叙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青岛市贝壳博物馆-记叙文13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和蔡欣彤一家相约去了青岛市贝壳博物馆。
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超级大的贝壳,讲解员叔叔告诉我们它是“海贝之王”大砗磲,它有1。3米长,壳上有一些像车轮碾压的轨迹,因此取名为砗磲,根据砗磲内部纹理疏密的分布情况,也可以推断出海洋气候的变化情况。砗磲就像是一个大浴盆,国外有些地方还会给里面装上水,为新生儿洗澡,有着非常美好的祝福和寓意。砗磲可以用来做首饰,做出来的首饰非常珍贵,清朝六品官员帽子上的顶珠就是用砗磲制作的,而且砗磲也是佛教七宝之一。现在砗磲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海洋生物,禁止捕捞。
贝壳博物馆有好几个展厅,玻璃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花纹,颜色,大小不一的贝壳。有的像小米粒一样大,真不知道是怎么被发现了收集回来的。有竖条纹的,还有不规则条纹的,还有无纹理的。贝壳的颜色也是多姿多彩,有紫色,粉色,蓝色等等。许多贝壳的姿态也是多种多样,有像葫芦的,洋葱的,大蒜头的,冰淇淋的,小鸟的……,还有一个贝壳,非常有趣,它有三片壳,合上以后顶部的小壳就看不见了,像是盖上了马桶盖子;有些贝壳可以当灯罩,不同颜色照出来的灯光感觉各不相同;贝壳里边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是空的,有的是螺旋形的,有的是塔型的。
讲解员给我们仔细讲解了鹦鹉螺,它可真像一只鹦鹉。叔叔晃动了鹦鹉螺,里边有水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水为什么出不来呢?李白还用这种鹦鹉杯喝过酒呢,他觉得酒好像永远喝不完,而且老酒在里面发酵,比用普通酒杯更加醇香。原来这些都是和鹦鹉螺的内部结构有关,叔叔还给我们看了切开的鹦鹉螺,讲了其中的道理。鹦鹉螺的软体不能像乌龟一样往里缩,如果这样的话,它很快就会被其它的生物吃掉了,不可能活了四五亿年,鹦鹉螺的藏身秘密实在是太有趣了,软体可以像我们的`手掌一样伸合,先把肉蜷曲进去,然后壳体里面就灌上了水,很沉,它就可以从海底三十米的地方下沉到三四百米,可是想吃它的生物下不去,这样就成功地脱离危险了。可它自己也不能在深海呆那么久,它就把身体伸展开,排出水来,就又可以再回到三四十米的地方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就是按照鹦鹉螺下沉上浮的原理设计的,并且取名为“鹦鹉螺号”。
在一个展厅里还看到了日月贝,一面壳是红色,像太阳,另一面是白色,像月亮,这可真神奇,珠海市海岛上建的日月贝歌剧院就是按照日月贝来设计的,到了晚上壳体上可以展示不同的灯光秀,真是漂亮极了。还有拉链贝壳,它的开口处,就像衣服拉链一样,可是他比衣服的拉链可厉害多了,一点水都渗不进去,也许衣服的拉链也是按照这种贝壳来发明的吧!
讲解员叔叔还给我们吹了一个超级大的贝壳,它叫作法罗。我这才知道,原来那些吹的贝壳哨子,发出的声音都不是真正海螺的声音。法螺吹出来的声音是呜呜呜的,好像就是火车的声音,也像船靠岸的汽笛声。把螺的尖头朝上,开口向左就称为左旋螺,开口向右就称为右旋螺,每五万个里边才能找出来一个左旋螺,比我们人类的左撇子还要稀少,因此特别珍贵。佛教做法事的时候,就会吹起左旋法螺。
还有一面墙展示着,展示着跟“贝”有关的60个字,四大文明古国,唯独我们中国字一直流传了下来,不断演化着。我们在这里体会着中国字造字的方法,看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直至现今的演化过程。
我还在最后一个展厅里买了一个漂亮的小贝壳,这就是有趣的贝壳博物馆,希望你也能来参观。
第3篇:青岛市博物馆参观报告
青岛市博物馆参观报告
1.引言
为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代史在近代史老师的鼓励下,我们4人来到青岛市博物馆参观,它的外貌,非常壮观,也非常整洁,它向我们默默诉说了青岛几千年来的沧桑变化,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交融,人文荟萃,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精神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如今,青岛充满博大的文化活力,正在缔造一部新的蓝色传奇,以其海纳百川的形象面向世界。
2.简介
青岛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华文化瑰宝和城市记忆的一个重要载体,馆藏文物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器、铜器、玉器、钱币、玺印、甲骨、竹木牙角器等三十余个门类十多万件,其中书法、陶瓷器、玉器、钱币为馆藏特色。馆内还收藏有4万余件青岛历史发展各阶段留下来的文物资
第4篇:参观博物馆记叙文范文
参观博物馆记叙文范文
在定海,有一座博物馆,这做博物馆是由“蜂巢”组成的,很像“蜜蜂”的家。今天我们就要参观这座有意思的博物馆。
我们走进博物馆,它那独特的.装修和摆设吸引了我们,我们东看看,西望望,不知不觉中到了“海洋王国”,里面有蓝鲸、海龟、石斑鱼······我们一抬头,发现天花板上居然还有一群黄鱼在“游”,我们走着走着,到了“动物世界”,里面有许多小动物,有鸡、有鸵鸟、还有小野猪······忽然,我们发现了四部电话,我们都就觉得很好奇,就全部跑过去,拿起电话,一听,里面发出来几声那个鸟叫,我想:好奇怪的电话呀!为什么发出的是鸟叫声?”我们带着疑问,各自都说不出,都跑到妈妈身边,问妈妈:“电话里为什么会传出鸟叫声?”妈妈们都说不知道。我们也只能放弃这个问题。继续参观这个博物馆。
我们走到二楼,看
第5篇:青岛市博物馆参观报告及观后感
青岛市博物馆参观报告及观后感
一座博物馆凝聚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站在青岛市博物馆外的广场上,一种阔大的感觉油然而生。现代美与古典美并在的建筑体现了历史的交替,庄重典雅,这都让我对自己的青岛博物馆之行充满了期待。
青岛市博物馆现有30多个门类45545件套藏品,三级以上珍贵文物9401件套。有书画、瓷器、钱币、玉石器、古籍、铜器、铜镜、铜造像、文具、甲骨、陶器、雕刻工艺、珐琅、漆器、服饰、近现代文物、其他文物17各大类。
青岛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交融,人文荟萃,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精神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上古东夷文化肇创以后,这里逐渐演化为中国海洋文化发祥地之一,海事流转,代不绝书;近代以来,青岛为中外历史的一个聚焦点,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对话和融通,城市养成了中西合璧、多元并存的文化格调;如今,青
第6篇:参观丝绸博物馆四年级记叙文
参观丝绸博物馆四年级记叙文
今天,我们都很高兴,因为下午三年级要去丝绸博物馆参观。盼呀盼,终于,选修课铃声响了,我们马上冲出教室,排好队伍,准备去参观。校门口早已有几辆公交车等候在那儿了。
上车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比绸来。一路上,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争奇斗艳,时间可过得真快,我们转眼间就到了比绸博物馆。我们跟着讲解员去参观了第一个展厅,展厅里都是关于蚕宝宝的,我们看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发现蚕宝宝只能活46天。他们一开始从卵变成了幼虫,不断地褪皮,长长,长胖,然后结成白色的茧,蚕宝宝在茧房里变成蛹,最后变成蛾。
在另一展厅,我们看了织布机和纺纶,而且还看了外国人的织布机,它们好像得把石头绑在几根线上才能织布,而中国只要用梭子就可以织布。我想:外国织布机上的石头就是梭子吧!丝绸博物馆里的织布机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