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探索乐园教学设计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30 07:12: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四年级数学探索乐园教学设计反思

四年级数学探索乐园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反思

1、在操作体验中经历建模。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模型。体验和建构是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本节课在提示课题理解完间隔的含义以后,通过三次种树的数学活动,并辅助与多媒体,让学生充分感知到了“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两头种树棵树为什么要+1,两头都不种棵数为什么-1,以及一头种为什么棵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达到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两端都栽植树问题 教学片断

1、提出问题。

:在全长1000米的路的一边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的猜测可能有不同的结果:100;101;102或99。

2、自主探究。

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并用图示的方法验证。

显示:隔10米种一棵,再隔10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 100个间隔就有100棵,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4、总结归纳。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

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5、总结规律。

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间隔数+1=棵数 棵数-1=间隔数

第2篇:一年级数学探索乐园教学设计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高蓬镇北高蓬村北高蓬小学 冀教版一年级(下)

定 州 市 北 高 蓬 小 学

作者:郑欢欢

邮编:073000 工作单位:定州市北高蓬小学

电话:*** 电子邮箱:1719984646@qq.com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发现、交流事物中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并用语言描述事物中的规律,能解决有关简单规律的问题。

3、积极参加观察交流活动,体会有规律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

性。

教学重点: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难点: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教学方法和手段: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逛过超市吗? 生:逛过。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关超市的常识及购物经历。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逛一逛刚开业的沃尔玛超市,好吗? 生: 好。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新授

1、师出示超市开业情境图。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沃尔玛超市的门口,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踊跃发言。

师:你观察到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找规律)师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有规律的事物,从上往下观察,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与交流的时间。

2、学生活动。

四人一组观察并交流。

3、师生交流探讨。师指名说一说。

生1: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红黄蓝,红黄蓝......师:如果接着往右插彩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黄蓝,红黄蓝......师PPT演示彩旗的排列规律。

师重点指导学生的语言描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红黄蓝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并让学生多次叙述至熟练。

生2:我发现彩带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紫蓝黄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师PPT演示彩带的排列规律。

生3:我发现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红粉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师提示灯笼还可以按形状来判断其排列是有规律的。并用PPT演示灯笼的排列规律。

生4:上台指出花篮里的花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粉红为一组重复出现的。生5:上台指出花盆里的菊花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紫白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并且花盆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是按绿橙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师表扬学生们观察仔细,并引导学生们观察高楼大厦、台阶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4、师总结。

找规律的小窍门可以从颜色、形状来判断。(板书)有规律的排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观!

5、热身。

师:同学们真的太棒了,能发现这么多事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事物是按规律排列的? 生自由发言(如:桌椅的排列,窗户的排列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并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关。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三、练习巩固

出示课本93页找规律的三个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接着往后画。重点指导第三个小题,最后师总结:找规律除了从颜色、形状来判断之外,还可以从数量来判断。(板书)(如第三题:方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123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事物有规律排列的理解,并总结出找规律的一些技巧,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

四、游戏

首先,找四男四女上台,根据老师的口令来排队。

1、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2、两个女生两个男生、两个女生两个男生、......然后,根据第2个口令,老师规定从台下可再上来四位同学,这四位同学接着往后排队,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最后,让学生们自己排队,要求排序的队伍是有规律的。学生们可能会排出:女男男、女男男、......也可能会排出:男男女、男男女、......只要学生排出的队伍是有规律的,教师就要给与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孩子们天生就爱玩,通过游戏的形式,不仅满足了孩子玩的需求,而且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有规律的含义。)

五、总结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都学到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并对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

六、开放性的作业

同学们回家之后仔细观察,发现家里有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看谁找的多。

教后反思:

本节课共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们更容易跟随老师的思路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第二个环节给与了学生们充分的观察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们去发现有规律排列的事物,再加上老师总结的找规律的小技巧,会让学生们更加轻松的找到规律。第三个环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第四个环节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知识。第五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六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关。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

第3篇:探索乐园教学反思

《探索乐园》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观察、操作、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着让学生在数学的乐园里遨游,体验用图描述事物的直观性,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来分析和解决。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现在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举:

1、给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学习联系密切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很快溶入探索、思考过程。

2、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如:“蓝色部分表示那些同学?”“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等等

3、教学重点突出并注重学生表达的完整性、精确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探索乐园》教学设计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探索乐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神奇特征的过程。

2、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3、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教学过程:

一、莫比乌斯圈

让学生读书中的文字,认识莫比乌斯圈。

二、探索活动Ⅰ

1、一齐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圈,教师边口述要求边示范,学生跟操作。

2、展示制作好的莫比乌斯圈。

3、(2)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五年数学下册《探索乐园》教学反思

五年数学下册《探索乐园》教学反思

五年数学下册《探索乐园》教学反思

在学校每人上一节研究课活动中,我选择了《探索了乐园》第一课时,通过观察、操作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图形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并建立模型的过程。发现并了解多边形的边数与分割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和内角和之间的数学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归纳、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课上进行两个探索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探索多边形的边数与从一个顶点画线段的条数以及分割成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第二个活动是探索多边形的边数与多边形内角和的关系。先有多边形的意义引入,了解了有几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成为多边形,就进入第二个环节,将每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用虚线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找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分的,就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2、学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3、在走迷宫中,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经历走迷宫、统计投中圈数等活动及汇报交流中,感受统计和有序思考。

课前准备:画迷宫,圈等。联系其他教师共同管理、辅导学生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2、学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3、在走迷宫中,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经历走迷宫、统计投中圈数等活动及汇报交流中,感受统计和有序思考。课前准备:画迷宫,圈等。联系其他教师共同管理、辅导学生小组活动学习。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板书课题)

二、数学乐园

1、小白兔送信

师:兔妈妈有一些信,想让小兔子帮忙送出去,信封上算式的得数就是收信人家的门牌号(出示7座小房子,房子上分别有2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四年级数学探索乐园教学设计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探索乐园教学设计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