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30 07:12: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再见了,北京!》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啊,老师要给你们听一首歌,叫《我和你》,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生:北京奥运会(若学生回答不出来就告诉学生,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

2.师:既然提到了奥运会,那么哪位同学能和我说说你对奥运会的了解?(若学生大段读资料要及时制止:看来你对奥运会的了解很多,更多的内容留在课后跟同学再交流好不好?)(师总结: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3.师:现在我们对奥运会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了,现在,请你们看一看黑板上这幅图。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生:鸟巢(若学生答不出,提示学生在课文第一段找一找答案。)师:噢!这是鸟巢!课文中也提到了鸟巢。可是谁能说说为什么要给鸟巢加上双引号呢?(学生这里可能一下子答不出来,可以适当引导。师:这个鸟巢是做什么的?生:开运动会。师:那平时我们一般所看到的鸟巢又是做什么的呢?生:鸟儿的家。师:那这个鸟巢和那些鸟巢一样吗?生:不一样。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体育场的样子特别像一个?生:鸟巢!师:所以呢,在这里,“鸟巢”是特指这个体育场的,不是指鸟儿的家,要加上„„生:双引号。)2008年8月24日晚,在鸟巢里,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北京!(板书课题,生齐读)

4.师:那么,奥运会闭幕式上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读一读第2课,注意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感知

1.教学生字词

师:好,读完的抱臂坐好,我就知道你读好了。下面呢,我们先来熟悉一些词:(1)出示第一批生字词

北京 五环旗 表演 几名 外国 运动员 飞机 场上 米

师:好,大家发现,最后一个“米”字是一个字,它太孤单了,谁能给它组个词呢?(点名3个学生组词)

师:好,下面跟着我一起来读一读。(进行领读,指名读。)大家注意了,这里面“京,名,场,朋”都是后鼻音。(将这几个字单独拎出来反复读)师:火车火车谁来开?(挑选两组开火车来读)

师:大家注意到了,这里面有一个词是五环旗,谁知道五环旗是什么?(出示图片)(生:可能会说是奥运会的标志,要给予肯定)师:奥运会会旗,旗面白色,上面有五个环,分别为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五大洲。五个环套在一起说明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知道了吗?

(2)师:好,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生词,你们来看一看,你们会读吗?(出示第二批生字词)一届 夏季 奥运会 燃烧 熄灭 抛向

(指明3名学生来带读,有错误要及时指出)

师:谁能解释解释这些词?第一个词?(生:一次。学生若答不出给出引导:我举个例子:我们马上将举办我们班第一届最受欢迎学生的选举。这里届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用一个字来替换?)第二个词?文章里是不是说是夏季奥运会啊?有谁知道除了夏季奥运会我们还有什么?(生:冬季奥运会)燃烧和熄灭是指什么?(生:圣火)抛向又是什么样的呢?谁能做个动作告诉我?(生做)对了,就是这样,这样就是抛向。2.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师:学习了生字词,这一次,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自己在下面把文章再读一遍。注意课文中的轻声字。

读好的抱臂坐好!读一遍就够了!

好,下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奥运会的会旗是什么?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哪?奥运会场上熊熊燃烧的火叫什么?“落下帷幕”就是指奥运会怎么样了?

在学生读到下面几个句子的时候注意指导。师:好,这里(再)停一下。我们发现这个句子有点长,请同学们听我读一遍,注意句子中的停顿。A 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B 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C 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

3.师:好,课文读完了,我们来看看刚刚的几个问题。知道答案的举手。A.奥运会的会旗是?(五环旗)

B.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哪?(鸟巢)C.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圣火)

D.“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怎么样了?(结束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课文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了。那么,生字你们都会写了吗?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三个字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五个字。首先,“场”。小手举起来,跟我一起写。左边是一个什么?(生:土字旁)好,***来说笔顺。注意,土字旁这一竖最高,右边的这部分矮一点,右边部分注意看了,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重点要记住右边的笔画,右边的第一个笔画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撇。师:“名”,要注意笔顺。是撇,横撇,点,然后下面是一个“口”。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起笔是撇,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点。师:“米”,我们原来学过“米”字旁对不对?谁来说一说米怎么写? 米,共六画,独体字。

2.其他着重要讲的描红的字。师:“国”要注意,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啊?(生:全包围结构)里面是一个什么字啊?(生:玉!)所以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丢掉,第一横稍微长一点,中间的横最短,下面的横最长。“机”要注意,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再把两部分写得太分开了。“机”是左窄右宽,最后一画是横折弯钩。这个弯不要打得太大。

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最后一画的名称是横折弯钩。3.描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课题。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奥运会有了一些,现在我们再一起来看看。A.奥运会的会旗是?(五环旗)

B.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哪?(鸟巢)C.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圣火)

D.“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怎么样了?(结束了)二.精读训练

1.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的前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闭幕式的时间,地点,奥运会历时17天)

2.师: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内容。好,自读第一自然段剩余的内容,待会儿一起来说一说,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一人说一个。生:外国运动员登上舷梯。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圣火熄灭。(此时师指出挂画上相应的图案)

师: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一找。生:留恋与不舍 找出课文中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逐字逐词地理解“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无:没有。尽:完。无尽:没有完。形容很多。不舍:舍不得。

留恋:不舍得,不想离开。(教参上写的是“不忍舍弃或离开”,在实际教学时,我临时想到用了这两个更通俗易懂的词语。)

师:下面,老师来读一读这一段,仔细听,待会儿要告诉我,你从哪里看出了人们的“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范读时要注意突出“缓缓”“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渐渐熄灭”四个词)(1)师:好,现在谁能告诉我,你从哪里看出来了人们的留恋与不舍? 生:“缓缓”。

师:但是这里写五环旗慢慢落下,不是写人们,为什么也看得出这种感情呢?(若这个问题当时学生没有反应过来,由老师来一句带过:“因为人们望着五环旗缓缓落下,代表着这届奥运会即将结束,所以很不舍得,在这里‘缓缓’就代表着人们的这种心情。)

(2)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的?(若学生发现不了,师就再读一读带有重点词的句子)生:“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呢?(学生可能反应不过来)“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代表了什么?

生:代表了奥运会,代表了中国。

师:对。奥委会主席曾评价北京奥运会是“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也就是说没有哪个国家举办的奥运会能达到这个水平这个程度这个规模。这样成功的奥运会就要结束了。人们当然要„„(师指板书)生:留恋与不舍!

(3)师:世界各国人民永远是一家人,追求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也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目的。所以在《我和你》的歌词中这么说„„ 生:再读歌词。

师:一家人就要分离了,怎能不带着„„ 生:无尽的留恋与不舍。(4)师:好。还有哪能看出人们的留恋与不舍? 生:“渐渐”。师:《秋游》中我们学过这个词,“渐渐”就是什么意思? 生:慢慢地。

师:可见,人们是多么的„„ 生:留恋与不舍。

师:所以,人们深情回望,在心中默念(师指课题)生:再见了,北京!

师:好,让我们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圣火熄灭)3.自然过渡:

(1)师:第二自然段写的又是另一个场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人们在做什么?

(2)出示挂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烟花)

出示挂画:再看一看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若生答不准确,就提示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生:“礼花四起”“绚烂”。

(3)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像什么?生:鲜花。师:还像什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4)A.师: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

师:这里为什么说 “不分肤色,不分年龄”?谁知道?(若生答不出)

师:我们在电视里看到奥运会上有中国人,有外国人,外国人中还有很多是黑人。在历史上的奥运会曾发生过种族歧视事件,曾经就有运动员因为是黑人被取消了金牌。而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没有歧视任何人,人人平等。所以说不分肤色。

师:你们看奥运会吗?生:看。或者不看。师:还是有的同学会看的。爸爸妈妈看吗?爷爷奶奶会看吗?生:看。

师:老师也看。所以说奥运会会不仅年轻人喜欢,老老少少都喜欢,所以说不分年龄。B.师:在第二句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或问有几个“啊”)?生:很多“啊”。这说明什么?生:人们激动、开心、兴奋。通过朗读来感受。师:好,那让我来感受感受你们的开心、激动。(生读第二句)C.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句。老师不大理解“卓越”“友谊”“尊重”,谁能给我解释解释? 生:“卓越”就是非常好,非常棒。

师:那“友谊”和“尊重”呢?让我们再读读《我和你》的歌词。生:读文中歌词。

师:看,我和你是朋友,一家人,心连心。这就是说„„? 生:世界人民是友好的一家人。

(5)师: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A.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再回到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师:谁能说说“留恋”和“停留”有什么不同?生:前者表示心情,后者表示人本身。B.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去?

生:因为奥运会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不想结束这种欢乐。三.总结升华

虽然北京奥运会闭幕了,但他不会离开我们,我们等着奥运会再来北京!好不好?!

第2篇: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留恋之情。

3、以读为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情感,激发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闭幕式课件,《我和你》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课题

师:20xx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鸟巢”。让我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出示闭幕式课件)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生动地描述了那一刻的情景。(板书课题:再见,北京!)

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学生熟读课文,读后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自主识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四、指导书写

1、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重点指导写好“京、国、员、朋、场”5个字。

4、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理解“再见”

1、(板书:再见)学生齐读,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两个字?当时你心情怎样?

2、师谈课题:再见,北京!(板书)心里充满了对北京的留恋之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再见”

1、奥运会即将落幕了,全国人民和各国参赛队员依依不舍,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去感悟离别带来的留恋与不舍。

2、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选取了哪几个场面来描写。

3、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运动员的依依不舍。

(1)学生自读,画出运动员依依不舍的场面。

(2)“留恋”是什么意思?圣火为什么会带着“留恋与不舍”?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北京城的热闹与“鸟巢”内人们的激动与不舍。

(1)生自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2)交流:读着这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练习朗读,读出依依不舍之情。

(4)讨论句子:奥运会闭幕了,但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三、反复诵读,再现“再见”

1、师:20xx年8月24日那个不眠之夜,令所有的中国人自豪而又依依不舍。让我们通过朗读来留住那些永生难忘的日子吧!

2、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展示读,要读得把老师和同学带入那离别的情景。

第3篇:《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用媒体,回忆激情。

1、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切入

2、认读鸟巢,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

3、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

4、揭题并板书。问:再见了什么意思?

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当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的读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

正音后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情况,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2、重点指导一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留恋之情。

3、以读为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情感,激发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闭幕式课件,《我和你》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课题

师:20xx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鸟巢”。让我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出示闭幕式课件)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生动地描述了那一刻的情景。(板书课题:再见,北京!)

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学生熟读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用媒体,回忆激情。

1、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切入

2、认读鸟巢,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

3、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

4、揭题并板书。问:再见了什么意思?

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当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的读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

正音后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情况,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2、重点指导一些难读的句子,可以用组块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用媒体,回忆激情。

1、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切入

2、认读“鸟巢”,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

3、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

4、揭题并板书。问:“再见了”什么意思?

“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当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的读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

正音后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情况,让学生读通读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