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29 07:13: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一、导入。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这节课学习第一节——同级运算(板书:混合运算——同级)。你们知道什么是同级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乘法和除法是同级。

二、探究新知。

1、准备阶段

师:我们以一道具体的题目开始今天的学习,请看屏幕: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谁来读一读?读两遍。生:

师:老师不讲,你能试着自己列算式,解决这道题吗? 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一写。

2、探究新知

师:我发现大家的方法大致有这样两种,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说出:相同点是:意思一样;不同点是:一种用了两道算式,一种用了一个算式。师: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吗?第一步求得是什么?第二步求得是什么? 生:

师:像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生:

师:是啊,混合运算中,运算的顺序很关键,请看屏幕:(大声读两遍)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师:有的同学可能问了,这些早就都学会了,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呢?那是因为像这样的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还有更清楚的写法,请看(老师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这种新的写法(脱式)通过老师写,你知道脱式需要注意什么吗? 生:第一,顺序;第二,等号在算式的左侧,并且对齐。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把这道题完整地写一写。生:

师:请帮助同桌检查一下,看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生:

3、巩固(乘除法)15÷3×54、读一读

5、注意什么?(顺序、等号对齐、认真计算)

三、巩固练习

师:是啊,像这样的计算,会了方法不一定能算对,还要认真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有时候需要在一边列一下竖式,对吧?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是最认真的同学好吗? 课本50页,把第一题写在练习本上,先写上面的三道,再写下面的三道,开始!

四、课堂小结。

第2篇:《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根据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脱式进行计算,理解运算算理及运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乐于探究数学奥秘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新课讲授】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同学们在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2.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问题:

(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

4.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问题:

(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课堂作业】1.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2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学习脱式的写法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53-24=29,我们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写上等号,在等号的后面写出53减24的结果29。在29的后面把没有参加运算的加号和38照抄下来,和上一个等号对齐在下面再写一个等号,再算出29+38的结果67。像这样的写出每次运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注意等号的写法:要用尺画,大约5毫米长;上下两个等号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学习只有乘除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的计算规律。除了加、减法,还有哪两种运算也是同级运算呢?根据我们总结的规律,类推一下,如果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1)出示例1②

同桌交流:(老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多指几名同学说)

(3)计算例1②

掌握了运算规律,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5)展评

(6)读计算法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总结出了只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把总结的规律读一读吧!

三、巩固练习

1.哪些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在( )里画“√”。

32-30+16( ) 12÷(2×3)( ) 21÷3×8( )

45+10-25( ) 42-(6+7)( ) 6×6÷4( )

2.小法官,判一判。

3.用脱式算一算。

23+6-11 2×8÷4 72÷8÷3

4.计算

32+14-8 25-12+45 35-6-12

3×6÷2 4×6÷8 48÷8×9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比较脱式与直等式的优缺点。)

第3篇:《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同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同级运算》教学设计(3篇)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级运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同级运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级运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