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神雕侠侣》读后感
《神雕侠侣》读后感
《神雕侠侣》是《射雕英雄传》的续篇,众所周知。
《神雕侠侣》无巧不成书,作为小说,武侠小说,总是充满传奇色彩,充满太多巧合的。
李莫愁要杀陆家满门,而陆家又恰巧与武三通有渊源,这个武三通又与郭靖黄蓉夫妇相干,其时郭黄夫妇又离开桃花岛来到江南这一块,在追杀中又来到杨过住的洞外。于是故事在诸多看似莫名的巧合中开始。
终南山,郭靖送杨过上终南山,恰巧遇到小龙女十八岁生日,化解了霍都大闹终南山。后来情缘误会,小龙女离开,杨过去寻她,遇到一女的,居然就是曾经陆家的陆无双。在目睹西毒北丐大战后,杨过来到江南,其时恰逢郭黄夫妇召开武林大会。巧中之巧的是在比武关键时刻小龙女出现了。接着,小龙女又离开,杨过又遇上了程英陆无双姐妹。感觉好似“神雕”里面就那么几个人。
小说继续进展,杨过到了蒙古军营,遇上周伯通,被引进与世隔绝的绝情谷。这个巧合真是说不过去:在与世隔绝的绝情谷中杨过居然又碰到了小龙女!两情相吸,时空简直是虚设?后来巧遇神雕,直至全真教中小龙女濒危被救,这些都是小说惊奇的设想,说这些统统无法与绝情谷相遇比较。
十六年后,夫妻终是相见,这个倒还算情理之中,算是性格决定的。因为即使他们生不得见,一起摔死在悬崖下也算是在一起了。
通过这些不可思议的巧合,我们也可反推人物的性格,找寻金庸先生创作的精心。十年,十年中李莫愁不可能忘掉情孽,只会是越陷越深。有人会说,十年多少恩怨都该平淡了。但为什么有句话叫“子报仇,十年不晚”何况情之为物,本又是较其它恩怨来得更加深刻的。十多年,郭靖恋恋不忘当初的结义,不忘侠之大义,终究还是出得桃花源般的桃花岛。一旦被情染上,终是逃不掉的,本来算是清心寡欲的小龙女更是如此。虽然她认为自己受了杨过巨大的伤害,但终究还是逃不了思念,还是寻他来了。
绝情谷为什么会相遇?那个巧合还是太说不过去。实则应归根于杨过一种逆天的至诚:“要她既是我的师父,又是我的妻子。”杨过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小龙女的寻找,甚至可以说他实在只是在做这一件事,父仇于他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偶尔想到,与寻找小龙女相比自是可以撂在一边的。精忠报国,这种事也只是男儿血中偶尔的沸腾,找到小龙女自是第一等的。
我们可以找到杨过性格中矛盾的一面。郭靖对他讲“之大者,为国为民”,也自觉男儿应当如此,他也喜爱那花花世界,但他内心底里处呢?小龙女说离开尘世的纷扰,他还是愿意离开的。后来在等待小龙女的十六年中,杨过行侠仗义,终被人奉为大侠,为国为民确实做了不少的事。结局他却还是选择了与小龙女归隐。
继承父亲的性格,骨子里总是透着三分轻佻,对陆无双,对完颜萍,对程英,对公孙绿萼等都做出了一些轻薄。每当想起小龙女时才会克制,怪自己。其实是金庸小说世界的一种遗传学,像黄蓉就继承了父母的聪慧,郭芙自然有母亲的美貌。
是要提一下影视剧,《神雕侠侣》拍成电视剧总是会引起一阵的轰动,这个轰动是比金庸其它小说拍成电视剧造成的轰动都要大的。至此电视剧共有四个版本:最早应该算是83年刘德华版的,后来有新加坡范文芳版的,再就是影响力较大的古天乐李若彤版,还有就是有不小轰动的黄晓明刘亦菲版的。哪个版本拍的好?自然是各有千秋,又自然是都不及原著的了。
为什么是《神雕侠侣》拍成电视剧造成的轰动居首?原因难明,原因很多。本人觉得跟小龙女这个人物还是有莫大关联的:小龙女清新脱俗,超然于世外,这自然能给很多人造成幻觉。
武侠小说本是侠的世界,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在写武写侠的时候融进一些情的因素,小说自然又会得到另一重的升华。“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是贯穿“神雕”始终的。《神雕侠侣》自然是武侠中融入情的杰作,至于小说世界中的情有多少现实意义那就另当别论了。
第2篇:《神雕侠侣》读后感
《神雕侠侣》读后感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钗。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北丐西毒,十年来反复恶斗,性命相拼,岂知竟同时在华山绝顶逝世。两人毕生怨愤纠结,临死之际却相抱大笑。数十年的深仇大恨,一笑而罢!”
“郭靖左足在城墙上一点,身子陡然拔高丈余,右足跟着在城墙上一点,再升高了丈余。霎时间城上城下寂然无声,数万道目光尽皆注视在他身上。”
“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减,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读金庸的作品集并不是很多,但这部却给我的印象最深。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这神雕侠侣这四个字,便满足了我这小女生对武侠和言情的共同幻想。
这部作品是我看过的作品中觉得刻画人物比较饱满的,就像前文摘抄的书中内容来说,其中的故事情节有爱情,有家仇,有国恨,还有着武侠中人所谓的江湖。其实我看武侠小说一直很讨厌虚幻的内容与现实的历史结合,总觉得既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又让虚构的故事变得不伦不类。但这部作品却让我在看时没了现实与虚幻的纠结。单就这点来说,我读的很爽,这就够我喜欢这部作品了。
一见杨过误终身,这句话是别人写给金庸的文中提到的,我也很是赞同。杨过曾被誉为金庸笔下的第一情圣,这样的一个男人,拥有着俊美的外形,超凡的武功,豪放不羁的性格,更甚者,虽然中间有些些小插曲,但还是保持了对初恋的忠贞不渝。这样的一个男的,简直就是现在社会中的高富帅加二十四孝好男人呐!这样的一个男的,怎么会有女子能不误终身呢!
杨过的外表和智慧来自于父母的基因。杨过的狂傲发自深深的自卑,他的自卑来自于他的出身和自身的气质。韦小宝也有自卑,但是没有杨过那样强烈的自尊,所以也没有太强烈的自卑。不管段正淳还是韦小宝都是见一个爱一个,前者不加控制自以风流为美,后者更是大义凛然个个都要。杨过也有过三心二意,但是种种原因使他强迫自己只选择一个。他对小龙女的爱情,说恋母也好,报恩也好,日久生情也好,总之,小龙女满足了杨过所追求的被人关怀,反抗世俗,受人瞩目,无拘无束等各方面的需求,杨过要的不是韦小宝的齐人之福,而是世人艳羡的龙女的一心一意。但是如果他接受公孙绿萼等人,他从与龙女的爱情所得到满足感就会大打折扣,杨过也不过成为稍微俊俏的韦小宝。
一见杨过误终身的牺牲品中,有死了的公孙绿萼,终身未嫁的陆无双,程英和郭襄,还有退而求其次的郭芙,耶律燕和完颜萍。其实李莫愁也可以算上。到
了后来,李莫愁性情突然转变,不能说没有杨过的影响。至于孙婆婆也为杨过而死,不过是纯粹出于母爱罢了。小龙女是唯一的胜出者,可是胜出的过程中不断的牺牲,中毒,受伤,最后跳下悬崖。要不是金庸觉得太对不起她,很可能就让她那么死了。
黄蓉对杨过却是完全免疫,因为黄蓉和杨过是一种人。虽然杨过说过陆无双和自己同命相连,但是他引为的第一知己却是黄蓉。黄蓉是唯一一个能骗过杨过,也能让杨过痛哭流涕的人。年轻时郭靖和黄蓉的恋爱,由于黄蓉的出身和她桀骜不驯的气质而遭到世俗的反对,这点和杨过如出一辙。杨康郭靖欧阳克,聪明如黄蓉,当然选择郭靖,即使处于弱势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华筝也毫不退让。只不过,黄蓉还有黄药师可以依靠,杨过却是无依无靠,这样杨过成长的路途变得越发艰难,即使后来成为一代大侠,也不过是断了一只手臂的怪物。
不管杨过是潜意识还是下意识,他在郭襄身上报了黄蓉的杀父之仇,而对郭芙的断壁之恨,也没有单单割下她左耳那么简单。而是在各方面击败耶律齐,另郭芙下半生如同飘中的斯嘉丽一般度过。
郭芙嫁给了耶律齐,耶律齐这个人虽然只是个小配角,但是他从一登场到最后的表现让人无法小视。当耶律家道已经中落,却找到五大高手中的老顽童做师傅;他与完颜萍的复仇**之后平息后,所有人都觉得两个人是一对了,连他妹妹都对两人大开玩笑,没想到途遇郭家大小姐。郭芙无论在外貌家世上都胜过完颜萍,而且头脑简单,权衡之后他马上对郭芙大献殷勤,把完颜萍抛在脑后。最后终于当上了郭氏夫妇的乘龙快婿和丐帮帮主。
完颜萍可以说是书中众女子中比较现实的一个。她让杨过亲了她的眼睛,在那个时代可是不一般的轻薄,她当然是心许杨过。之后明知杨过没有指望,就转向耶律齐,可是半路杀出个郭芙,便知无法和郭芙争耶律齐,于是转向大小武,最后终于选择了小武。完颜萍的人品武功配小武绰绰有余,但是她没有父母依靠,选择小武使她能最靠近权力中心的郭靖和黄蓉。
其实陆无双和程英有很多机会接近大小武,但是程英的辈分不对,而陆无双身体有残疾,品行又受了李莫愁的熏染,屡次遭到黄蓉的弹压,于是把愤恨都发泄在郭芙身上。这一切杨过当然看得很清楚,郭芙是杨过自卑的来源之一,于是他最先除去了大小武,然后在耶律齐接任丐帮帮主大会上来了个喧宾夺主,名为郭襄祝寿,实为让郭芙难堪。
从射雕到神雕,郭靖从少侠变成了大侠,黄蓉却从女侠变成了家庭妇女。书里对杨过和小龙女的结局硬是把悲剧变成大团圆,可是最后还是没法子像写郭靖和黄蓉一样写他们之后的生活,因为根本没法写。小龙女没有黄蓉的机智和事故,年轻时也许可以清纯的一塌糊涂,杨过经过十六年的风雨事故,在江湖上的事业声誉与日俱增,这些都是成年后的小龙女无法驾驭的。所以金庸只写到两人飘飘而去,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为止。
杨过与小龙女重逢之后会不会终生热恋,我们无从得知,一句“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神雕侠侣从此绝迹江湖。其实痴心苦等十六年仍两情相悦算不得伟大,毕竟越得不到的总是越好,而朝夕相处依然爱恋如昔,那才是难能可贵。十六年前小龙女就问过:“你虽爱我之心始终不变,在古墓中时日久了,可会气闷?”杨过心下踌躇:“纵然住了十年、二十年仍不厌倦,住到三十年呢?四十年呢?”对于心恋江湖之远的男人如杨过,形同古墓的婚姻,倒不如与金轮法王大战三百回合来得痛快。
阴森的古墓,相依为命、情窦初开,两个少年男女除了对方还能有别的选
择?而一出了古墓,杨过即如进了大观园的宝玉,又是热吻完颜萍又是给陆无双解衣接骨,姐姐妹妹好一番调笑。就是见到打小不对劲的郭芙嫣然一笑,“犹如一朵玫瑰花儿忽然开放”,也是心头鹿撞。而当初同练《玉女心经》之时,那足以颠倒众生的玉体近在咫尺,他心中又何曾起过爱欲涟漪?
一个是“姑姑”,一个是“过儿”;十六年后抚着他的斑斑白发,她说:“我的过儿长大了”。小龙女的爱更近于母爱,无限包容,永恒不变,她的世界,除了杨过一切都漠然视之,无论对错善恶。而对男人而言,这样的爱背负着太多使命感,太庄严,对方太重要,患得患失间稀释了爱情的乐趣。既无“欢乐趣”,何来“离别苦”?苍白的美貌,还比不上跛脚的陆无双,“傻蛋”“媳妇儿”叫着远比“姑姑”“过儿”来得有趣,男欢女爱本该如此。
试问诸君,如果有个女人枯守十六年,只为一个爱的承诺,你是否愿意为她放弃自由与梦想,放弃身边的无边春色?是做纵横天下的“神雕大侠”还是困守古墓的“活死人”?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道德坚守,还是灯下醉挑眉梢的红颜,更令男人快意?一句“此生只爱姑姑一人”,难道就完成了杨过对爱情的阉割?然而即使已与程、陆结义,也不久便翩然而去,而对苦心寻觅他半生的郭襄更数十年避而不见,是担心小龙女不能容人,还是担心情难自持?
渴望有个出类拔萃的人,一心一意为爱己而生,为爱己而死,倘若世间真有此人,为他(她)跋山涉水、历经艰辛也死而无憾。这是女人眼中的《神雕》,女人心中的爱情经典,可知男人意下如何?爱情之于男人,好比作下酒菜,大荤大腥大可不必,小碟不妨多,荤素相杂,浅尝辄止,方是醉飞吟盏、人生得意时。
爱你,但不要天长地久。世上的痴心女子,能否放男人一马?就算给苦闷的人生留一扇窗吧,不为远走高飞,只为领略那人间春光旖旎、秀色无边。
说完高富帅与情爱,再来说其他的。作者自己在文中的后记中说,《神雕》企图通过杨过这个角色,抒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礼法习俗都是暂时性的,但当其存在时,却有巨大的社会力量。
关于神雕有各种各样的争论,其中一种就是认为神雕把爱情与爱国主义分离。我其实很讨厌这样的说法,且不说到底有没有分离,就是我只顾小家,只顾谈情说爱和你有什么关系,况且我还为国家做了事情。
看看本书的结构:之一,是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爱情;之二,那是一个国将不国,国家危难,百姓受苦受难之际;之三,是主人公那叛逆的完全不妥协的个性。按经典的中国的文学评论理论,其结果往往是牺牲个人的爱情而为国尽忠,这爱情是一定要融会于爱国这大仁大义中的,主人公的爱情是在这大仁大义中升华的。主人公不管其个性有多丰富,最后也总是要抛开个人的恩恩怨怨,甚至要牺牲个性,正所谓杀身成仁。我也相信只要有国家在,这道义是绝对正确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可是《神雕》首先把爱情与这道义分开了,把人性做为书的重点。这三点都肯定了下来,而且都各自发挥得淋漓尽致,并非非要特别突出某一点。这三点唯一的联系纽带就是杨过得个性。
而杨过的个性始终没有改变,他最后当然理解了这道义,而且他的行为得到认可。可是他依然是叛逆的,不与世俗妥协的人物,你说他太个人主义吗,可是他的行侠仗义我认为已不逊色于洪七公。而且,对郭靖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别人再认为他是大侠,他也是谦逊的说自己根本不算什末,只有郭靖才是真正的大侠。杨过在大节上是清楚的,他叛逆的不是这大节,而是世俗的礼教。也正是因为 本书的爱情与爱国几乎完全分离,所以才塑造这末两个性格与众不同的主人公,所以杨过才会在十六年后毫无顾忌的跳下去,他才会觉得这十六年是白活了,否则,他也就不是杨过了。
当初,杨郭投靠蒙古,从他本人讲只是要报父仇,他也痛恨蒙古的入侵,也想到待父仇已报,就杀几个蒙古将军。可是孰不知,这样的行为无论你的动机是什末,无论你有没有叛国的想法,你都会被定上卖国投敌的罪名,因为你杀的是郭靖,郭靖所代表的是什末,大家都清楚吧。也正是杨过还有良知的,所以此事并没有发生,虽然有两次是阴差阳错没有杀成,但后来杨过就全明白郭靖的为人了,终于被他感动,宁可自己死了,也决不会让别人加害郭靖。考虑到他当时自身的生死,杨过的表现我认为还是应当被肯定的。从他的性格上讲是讲得通的。也正是这性格,所以其转变的过程才如此让人惊心动魄。我们为什么要要求每个人都像郭靖一样呢?就算是郭靖,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对此明白得透彻的,他当初不也怀疑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吗?那时他的年龄也和杨过当时一样。
由于郭靖的个性,所以他在《射雕》最后就已经超越其师洪七公了。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气凌然正是金庸要肯定的。那也绝不是什末白费力气,更加不是什么阻碍历史进步!看看《射雕》最后他与成吉思汗的对话,是何等的精彩,何等的气魄。也只有他才会升华杨过,还有黄蓉。所以杨过后来的行侠仗义也绝不是什么与他的个性不符。
在那种的时候,上至殿堂而座、运筹帷幄者,下至贩夫走徒、监狱犯人,只要他为国出力,难道就不应该肯定吗?所以杨过的个性中部分与这大义大节相融合,可必定他是要被塑造为一个叛逆者的,他和小龙女的爱情是不伦之恋,是不为社会认可的,所以才更加让人敬佩。他们的个性与爱情的关系参见以前我的文章,在此就不累述了。因此杨过是一定会跳下去的,小龙女的重要性是没有什无可以代替的了。
不要再为杨过跳下去而不考虑国家的利益,十六年来只是为等小龙女而大发贬义了,我们必须把我们放在杨过的性格上去考虑才行。杨龙爱情的积极意义也绝不亚于郭靖的意义(并非指只有杨龙的爱情才叫爱情)。正是《神雕》中把爱 情与爱国主义分离,所以《神雕》本身就有点叛逆的味道。是好还是不足呢?连我也不知道。看似《神雕》只为写爱情,可我读到最后总会发现,郭靖本身的意义是唯一可以与他们的爱情不分高低的,尽管着墨很少。另外,大多的爱情小说,特别是像杨龙这样荡气回肠得爱情,都是以悲剧结尾,《神雕》偏偏以圆满收 场,又带有一点叛逆的味道。也许是它创作在特殊时期,金庸对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吧。
小龙女并非不知道什么是爱国,看看她给杨过讲古墓的来历,还有两人阅读王重阳的信,都可以得知。
只是她太超逸于世俗,她可以根本不去做罢了。许多事情她都知道,但并非 明白,这明白对她是毫无意义的。如果她太明白了,杨过就不会如此的对她依恋了,更加不会与杨过的个性配合得天衣无缝又保持自我,还不着痕迹。不要为了她要杀郭靖为杨过换解药而不想到其他人而不满了,有意义吗?首先,她并没有做出此事,再次,如果你仔细算算在小说前三十八回,小龙女与郭靖有多少时间是在一起的?估计连十天都没有。以她的个性,你怎末指望她会对郭靖有感情呢?但她却知道郭靖和黄蓉对她好,也知道他们对杨过也很好。她最后也只是抢了郭襄而没有乘人之危杀了黄蓉。小龙女既然不属于世俗,而我们却以世俗的观念来看待她,是不是很无聊?单只这一点,就说明,金庸写书的时候是按人物的性格写下来的,而我们却用他人的个性或因自己的喜好而对比之,有劲吗?有那
争论的时间,多读几遍书倒是更实在。
金庸是有意要设计这末两个个性的,这样,他们的所作所为才说得通,整个《神雕》才说得通。
说《神雕》就一定要谈谈《射雕》。两本书时间相隔十年左右,许多人认为 是败笔所在。我认为,《神雕》当然与《射雕》息息相关,但并非要写成续集。《神雕》从《射雕》中继承了什末呢?最重要的就是郭杨两家的恩恩怨怨了。所以金庸在修订《射雕》时才会把秦南琴与穆念慈合二为一,否则杨过的为父报仇就显得牵强了。但是仅仅是为了写杨过吗?我觉得不是。仔细将郭杨两家的恩怨想想,三代人是怎样的关系?这中间的人物心理与行为正是《神雕》中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杨过对父亲幻想的破灭与郭靖对他的推心置腹都是很感人的。不要再为《神雕》里的黄蓉而耿耿于怀了,黄蓉算计杨过不是没有理由的,开始怕 报仇,因为杨康是个十足的坏蛋,他儿子如何呢?杨过的个性又是如此,他将 为什末样的人呢?这些在读《神雕》时都是悬念。我们现实的生活中,迁怒于 人的少吗?当黄蓉确定杨过不会再报仇后,她得到了暂时的解脱,很多人都认为后来黄蓉又怀疑杨过对郭襄不怀好意很是不该,其实仔细想想却很是应该。杨过毕竟没有见过父亲,不知道父亲的为人,黄蓉知道,她可以理直气壮,就算你杨过报仇又怎末样?可是,杨过与小龙女相爱有多深,黄蓉再清楚不过了,小龙女对杨过的重要性使她怎能不产生怀疑?在杨龙的爱情上,黄蓉始终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的,这一点谁也没有做到。她对郭襄说,如果杨过终于见到小龙女,你和他们去哪里我都放心。可见,她对杨过的信任,最后杨过救下郭襄后,她也是觉得为他死也心甘。
书是看完了。影视版的也只看过黄晓明和刘亦菲版的,黄晓明的长相还不错,其他的一般般吧。刚好趁着有时间,一鼓作气读完金庸的作品集,再晃荡晃荡找些影视剧看看,这日子可就美好极了!
第3篇:神雕侠侣读后感
《神雕侠侣》读后感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 千山幕雪 只影向谁去.”
这句子出于金庸的“神雕侠侣”,后被拍成连续剧,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神雕侠侣这部连续剧被拍过多次,我也看过了很多次。奇妙的是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觉。它是一部武侠小说,准确的说,应该是武侠言情小说。主人公是一对情侣,被描写的十全十美。调皮而细心的杨过,跟美若天仙但又带点冷酷的小龙女,恰好能融合在一起,是百年不得一见的对偶。因为是梦幻中的人物,所以要靠个人的想象力去幻想他们的完美,因此每部片子都有他们的不同之处处,他们的特色。但不变的是,小龙女对杨过的那份爱,那份执著,令许多人羡慕不已;而杨过对小龙女的专一以和真诚的思念也非常令人感动。两个人是完
第4篇:神雕侠侣读后感
神雕侠侣读后感(精选18篇)由网友 “网恋被骗8次”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神雕侠侣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神雕侠侣》读后感
重温《神雕侠侣》,其中武功变化,险斗场面固为之奇,而情葛纠缠,际遇变幻益令人心惊无已,虽未身历,亦心驰神往,感慨系之。
如程英、陆无双、小龙女、公孙绿萼、郭襄诸女,一生遇一无憾,况其五人均意属杨过,实是令人不禁羡之妒之,然杨过遭遇听之令人黯然,其用情之专亦令人钦佩无已。
思及自身,比之杨过,实难有万一之及。盖人之诸般忧乐,抑或顺逆之境,甚而遇人淑鄙,皆种因于自身,人之不同以数十亿计,则经历亦应有数十亿种,相似者有之,绝难相同。
故如期异数,则修身一事,不可不为也。
篇2: 神雕侠侣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爸爸推荐我看了一套很有意义的书,叫做《神雕侠侣》。作者是武林
第5篇:神雕侠侣读后感
神雕侠侣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1] 启示写成的文章。神雕侠侣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神雕 侠侣》读后感(一)
《神雕侠侣》也可以说是《射雕英雄传》的后传,讲述了杨康之子——“神雕侠”杨过的故事。
杨过在六岁时就不幸失去了母亲,从小就靠偷鸡摸狗作活。后来被黄蓉带到桃花岛,因为经常被郭靖的女儿郭芙和武敦濡、武修文两兄弟欺负,郭靖被迫将他带到终南山全真教求师。却因为背叛师门,被全真教道士追杀。杨过逃到古墓派,遇到了小龙女。小龙女是个孤儿,被古墓派的师傅收养,从小练就了玄功,必须要一生不悲不喜、不爱不恨、不哭不笑才行。可是自从遇到了杨过,就慢慢爱上了他。但在和杨过一起下山时却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挫折……
就在两个人好不容易和好时,小龙女又
第6篇:神雕侠侣读后感
与金庸小说结缘可追述到1990年,那时大学毕业被保送了研究生,中间的假期有2个月之漫长,以前的假期都用于学习了,这个假期因不知研究生专业要提前学些什么,茫然不知如何打发这么漫长的时间,神雕侠侣读后感。刚好亲戚家开了书店,就借了一些当时很流行的武侠小说看,以一天一本书的速度看了金庸、古龙、梁羽生和卧龙生等名家的众多小说,尤其特别喜爱金庸和古龙的小说。
再后来就是很多金庸的武侠电视剧热,也只能假期看看。因为要学习,没有再看小说了,电视剧也是零星地看了几部,每部断续地看几集,感觉不如看书过瘾,想像空间更大。
再提金庸是去年我校为新评上的博导做集中培训,请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数学系培养出 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学生的著名教授来给我校新博导做报告,我因为是学科负责人,一起参加听讲。他以金庸小说中情节、武功境界、主
第7篇:《神雕侠侣》读后感550字
《神雕侠侣》读后感550字
爽的感觉有很多种,有的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某种物品,有的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我所说的这种爽的.感觉是我在观看神雕侠侣(陈晓版)的时候,油然而生的感觉。
在这版的神雕侠侣中,杨过是一个风趣而又聪明的人,所以在对战中往往都是武功与智慧并用,因此成功率很高哟!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他对小龙女相敬相爱之情,他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也不足以大吃一惊。
我是追剧的,更新到哪儿我就看到哪儿。也就是我看到16集杨过在英雄大会上大放异彩的时候,我才写了这篇名为爽的文章。
英雄大会上,蒙古人来闹事,郭夫妇不仅没有辱骂他们,他们还得寸进尺,竟扬言要与中原武林高手比武来争高低,看到这里我的心情简直如激流勇进般澎湃。但是我想郭夫妇那么厉害,总会赢得比赛的,当郭夫妇商量好对策时,却因一个卑鄙无耻的人用了暗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