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陶侃逸事》阅读答案
《陶侃逸事》阅读答案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终日敛膝危坐,阃②外多事,千绪万端,未有遗漏。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时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③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④,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⑤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注:①东晋时期名将,陶渊明的曾祖父。②阃(kǔn)外:统兵在外。③籍:登记后收藏。④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⑤桓温:东晋将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常语人曰 (2)执而鞭之
(3)人咸不解所以 (4)及桓温伐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于是以屑布地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 皆以美于徐公 D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12.按要求答题。(4分)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13. 第三段中陶侃将木屑和竹头都收集的目的是 和 ,可见陶侃是一个 的`人。(均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0. (4分)(1)告诉(2)鞭打(3)全、都(4)等到
11. (2分)D
12. (4分)(1)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因此百姓勤于农耕,达到家给人足。
13.(3分)以屑布地 作丁装船 综理微密 (每空1分)
译文:
陶侃,字士行,本是鄱阳人。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作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来戏玩!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
当时造船,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停,大厅前剩余的雪化了,地还很湿。于是用木屑洒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丁组装船只。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第2篇:陶侃逸事阅读答案
陶侃逸事阅读答案
【原文】
陶侃逸事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常语人曰:【“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②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③,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④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注】:①东晋时期名将,陶渊明的曾祖父。②籍:登记后收藏。
③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④桓温:东晋将领。
【问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及桓温伐蜀( )
(2)于是以屑布地( )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活着对当时的'人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丢弃自己啊。
B.出生时对当时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放弃自己啊。
C.出生时对当时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丢弃自己啊。
D.活着对当时的人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放弃自己啊。
13、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将陶侃逸事概括为,籍木屑以布雪地和【 】(仿造前一个概括填写),由此体现出陶侃为人的特点是【 】。(5分)
【参考答案】
11.(4分)(1)等到……时
(2)用
12.(3分)D
13.(5分3+2)贮竹头以作船丁
综理微密(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
第3篇:《陶侃逸事》阅读答案附译文
《陶侃逸事》阅读答案附译文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侃逸事》阅读答案附译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陶侃逸事》阅读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终日敛膝危坐,阃②外多事,千绪万端,未有遗漏。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时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③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④,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⑤伐
第4篇:陶侃留客阅读答案
陶侃留客阅读答案
《陶侃留客》文章记叙了范逵到陶侃家做客的过程,说明了待人要真心实意、重义轻利,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的道理。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陶侃留客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g)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⑦诸茬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