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随喜善良随笔
随喜善良随笔
“人之初,性本善。”人心原本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是带着纯真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涉世未深时,一闭上眼睛,用心就听到世界最清澈的呼唤。我们走过天真浪漫的少年时代,迎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青年时代,又走到事业繁忙、成熟收获的中年时期,最后走进了人生的落寞黄昏。
随着阅历的增多,我们的眼眸里几乎再也找不到清纯与透亮,却多了几分世故与沧桑。习惯用伪装的假面具来掩饰自己的.内心,学会了花费心思去揣测别人微笑后面有几成真实,学会了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事物,学会了以复杂的眼睛审视世界。随着岁月风尘的沉淀,看多了世态炎凉,看够了世间的千奇百怪,在世间受到了种种功名利禄的诱惑,人心就变得茫然,人情就变得冷漠,一颗原本善良纯朴的心就变得如石头般坚硬,变得冷酷无情。
没有了善良,世界是荒凉的。人心不能向善,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拥有真情。人间如果没有了真情,幸福的生活就是荒诞可笑的,空气也是虚伪的。人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简直就是人间的地狱。
清澈的水来自雪山之巅,人的善良来自于干净的心底。心不善则事事都往坏的方面看,对人也是吹毛求疵,只找缺点不看优点。心不善的人,对任何人、事、物都很少感激、感恩,心有不满!我们要学会向内看自己的心,把自己心里的贪痴慢慢去掉,而不是学习如何往外去看别人、批评别人。如果不能经常扪心自问,非得往外看不可,还有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学习多看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看别人的缺点。能够经常看别人的优点,久而久之,必能使心地慢慢地转为善良,自然的便会开始随喜别人的善事,而不是吃醋或嫉妒。换言之,能够真心随喜别人的人,必然是心善、度量大的人。不能随喜又好批评别人的人,无疑是心不善又心胸狭小的人了。
选择善良就是与人为善,选择善良就是选择另一种幸福,人们因善良而变得淳朴与友善。
虽然我们有时不能实施善良,但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喜别人的善良,赞扬别人的善良,歌颂别人的善良。随喜别人的善良,这也是一份功德,也是一种善良。
第2篇:随喜散文随笔
随喜散文随笔
一切随喜,心生自在。如果一切都按照来自然的性子来运作的话,我们是不是会活得比较开心?
但今天我要说的喜是一个人,我称他为“喜哥“。
当时,我们都申请国家汉办孔子学院的志愿者,通过了笔试、面试之后,一群人被集中在厦门大学进行赶往赴任国前的培训,然后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乍一看,喜哥是个低调的人,平时不喜言语,对人也不苟言笑,碰到你时,最多跟你打个招呼,说,“hi! 小莎!”,然后如果你不主动挑起话题,就会变成沉默不语的尴尬。我甚而在想,喜哥太内敛了,对人对事都不热心,是不是冷漠了些呢?但从他的脸上,你看到的是气定神闲的淡然,他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合群,非常享受这种自我状态。
也许他就是这样一个默默的存在的绝缘体吧?只是后来他的爆发让我目瞪口呆。在培训之后的节目汇演中,他居然去报选了主持人,言语幽默,表现力强,还表演了武术、新娘茶获得了大家的赞赏。
“原来他是一个这么善于表现自己的人”,我顿时很佩服他,觉得他很智慧。在众人不需要自己时,韬光养晦,不亲近讨好,也不高高在上,只是一个群体的局外人。但他是有才华的,只是他不会过于去表现自己,只在被需要时,自信满满地站出来,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那时我恨不得别人都知道我自以为是的优势特长,然后投来艳羡的目光,不禁觉得自己太幼稚,年轻气盛了。
我并不是和喜哥走得很近而对他印象深刻,而是临走前他对我说的'话让到现在我才领悟出来。
“小莎,你人很好,很热情,但是太过了,凡事都有度,你要把握热情的度”,然后他握着我的手道别。
当我看到街上行乞的人第一反应不是要给钱而是三思而后行,“是不是骗子?”的时候,我已经懂得了善心的不滥用。后来,在社会的大染缸里,虽然人事并不复杂,当被身边的朋友伤害,好心被欺骗,热情被寒水浇凄时,我开始冷静地看待这个世界,由是懂得了不再对谁都热情。我的所有美好,对人生的热情是要留给值得的人和事。所以不会先选择付出热情的我,渐渐地变得跟喜哥一样,最先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自处,观察留意身边的人,去感知谁可以相交,谁和你兴趣相投,再决定要不要热情。
我变“冷了”是吗?只是我热得深沉了。我变得不再那么需要别人的肯定,内心可以给自己安全感;变得更加我行我素,当然前提是不打扰伤害他人;我想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看着别人的脚步,内心焦急地不知自己的未来在何方。
珍儿说,“那时候觉得你真好,看我提着箱子要去车站,二话没说就帮我扛,那时候我们都不怎么认识呢”,是啊,那时我只是觉得她有需要,自己又有余力而已。现在的我还会不会这样做呢?说不定,但概率要下降30%。
当然,也免不了头脑发热,前些天在地铁站俩兄弟称钱包证件被偷,没钱坐车回家,还当场给了300块,结果大家肯定都猜到了吧?
但总而言之,随喜,我的行为思想越来越像喜哥了,但我很乐意这样。
第3篇:《随喜》读后感
《随喜》读后感
随喜便是随众生之喜。
正在读文章《随喜》的我惊讶——思考——愧疚。正如文章中所说,“人们的冷漠和铝盆声一样令人惊诧!”是啊!一个残疾人,他失去挣钱能力时上街乞讨,人们却如此冷漠。
真像却不是这样,继续往下读我却发现人们并不是冷漠,而是在众多身世悲惨的人中渐渐尘封了自己的善心罢了。而我则想到了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一个不完善的世界,需要帮助的人实在太多,甚至一座人行天桥上都会有十几个乞讨者,而我也在这么多的凄惨的身影中渐渐尘封、收敛了自己的善心。可是,我却不至于这般冷漠与习惯。
往下读,“我呆立在街边,想着,在某一个层次上,我们都是无脚的人,如果没有人与人间的温暖与关爱,我们根本就没有力量走路。”是啊,如果一旦失去了人与人之间那份难以言表的关爱与关心,那人们就仿佛一个无脑僵尸,行尸走
第4篇:感悟善良随笔
感悟善良随笔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就说明,每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如果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本人又不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就有可能染上不良嗜好,误入歧途,造成终身的遗憾。
最近几十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我们的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准在急剧的滑坡,人们的社会良知在一天天的泯灭。于是,我们的新闻媒体每天不厌其烦的报道坑蒙拐骗的事件;社会上一件个例恶性事件就会被炒来炒去,成为老百姓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难道真的如有些人所说,“善良”二字再也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吗?我有些迷惘了。
去年,在黑龙江有一位叫张丽莉的女教师一下子闻名全国。因为张老师在护送学生回家时,面对疾驰而来的汽车,她推开了学生,却被压断了双腿。张丽莉老师的义举,轰动了全国,被人们冠以“全国最美的女教师”的美称。
今年,广东珠海
第5篇:善良勇敢自信随笔
善良勇敢自信随笔
我们班里最近举办了一个亲子读书会,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读书。于是,我和妈妈选购了一套《不一样的卡梅拉》,这套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大作家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已销售了两千七百万册,深得大、小朋友的喜爱。
《不一样的卡梅拉》讲的是一只叫卡梅拉的母鸡厌烦透了鸡窝里的平凡生活,她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在海的另一边,她遇到了火鸡皮迪克,他们一起养育许多小鸡的故事。卡梅拉家族里的每个成员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敢于去尝试别人不敢想的事情。在书中,我认识了众多的`鸡朋友:有见识多广的鸬鹚佩罗,有勤奋的皮迪克,有乐于助人的贝里奥,有勇敢的卡门,还有爱流鼻涕的鼻涕虫……在诸多小鸡中最优秀的是一只小母鸡——卡门,一只小公鸡——卡梅利多。
这套书一共有十三册,其中我最爱看的是第四册——《我去找回太阳》。这个故事是说
第6篇:关于善良的随笔
“糯米团子”为你分享16篇“ 关于善良的随笔 ”,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感悟善良随笔
感悟善良随笔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就说明,每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如果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本人又不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就有可能染上不良嗜好,误入歧途,造成终身的遗憾。
最近几十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我们的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准在急剧的滑坡,人们的社会良知在一天天的泯灭。于是,我们的新闻媒体每天不厌其烦的报道坑蒙拐骗的事件;社会上一件个例恶性事件就会被炒来炒去,成为老百姓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难道真的如有些人所说,“善良”二字再也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吗?我有些迷惘了。
去年,在黑龙江有一位叫张丽莉的女教师一下子闻名全国。因为张老师在护送学生回家时,面对疾驰而
第7篇:用善良取暖情感随笔
用善良取暖情感随笔
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冬天是最冷的。世界仿佛被冻僵了。
邻居是一个离婚男人,带着儿子一起过。男人没钱买煤,只好上后山去砍柴烧。因为柴火湿,经常冒一屋子烟。
一天半夜的时候,父亲说,好像有人在偷我们家的煤。提着手电要出去查看,母亲把父亲拽了回来,说,就让他烧点吧,一定是冷得受不了,怪可怜的!
第二天,母亲果然看到煤堆上少了些煤块。男人经过的时候,就有了些很不自在的感觉。母亲叹了口气,把煤堆仔细翻了一遍,把一些大大小小的煤块都放到了上面,她想这样更适合他来“偷”。
果然,一连几个夜里,男人都过来偷煤。本来我们一直是住东屋的,母亲偏偏让我们搬到西屋来住。为此,父亲还专门搭了一个炉子,把西屋烧得很热,这样我们与隔壁的这面墙就会是暖山,多少也会让那边少些寒气。
大年三十,男人拎着几个鸡蛋和几条窄窄的
第8篇:生活随笔:善良的老爷爷
生活随笔:善良的老爷爷
昨天,郑州下了一场暴雨。许多路段都积了水,雨水汇集成了奔腾的小河,从人行台阶上飞泻直下,犹如瀑布,有的行人,更是苦中作乐,在齐腰深的水中游起了泳。
我被大雨困在了德克士餐厅,跑到二楼,边看雨景边吃着甜甜圈。忽然,路面上一个老人的举动吸引了我:只见一个瘦骨嶙峋的老爷爷手持一根木桩冒雨在水里探寻什么,只见他用木棍上上下下捣着地面,艰难的淌水前进,终于,他停下来了,把木棍插在了地上……。。噢,原来他是在没有阴井盖的地方作了个标记!然后,老爷爷不顾湿透的衣服,走到高处,回头看了看自已的成果。他身上环卫工人的橙黄马甲很惹眼。
看到这儿,我的鼻子一酸,泪水就要流出来了。记得报纸上刚讲过,北京的一次大暴雨,将两个青年男子由敞开的下水道冲到了18公里外的污水口,没有阴井盖的下水道吸力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