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就改》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21 07:12: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知错就改》教案

《知错就改》教案

《知错就改》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多幅图的看图作文。四幅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先在总体上看懂四幅图的主要意思,搞清图上画着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四幅图画面生动形象,图意清晰明了:一个小男孩在路上乱扔香蕉皮,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被一个少先队员扶起来。后来,小男孩知错就改,捡起香蕉皮扔进了果壳箱。

重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

难点:抓住每幅图的主体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并能恰当地选用词语。

2.知道要讲文明,不能乱丢果壳。

训练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类课文,叫“习作训练”课。(板书:习作训练)也就是学习如何写文章的课。今天的主要内容是看几幅图说一段话,并把它写下来。

2.整体感知:

在小黑板上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观察。

(1)这幅图主要讲谁?(小男孩。因为第1幅图出现的就只有小男孩。在四幅图中,小男孩出现的次数最多。)

(2)主要讲小男孩的什么事呢?要求:大致上讲清图意。

(一个小男孩在路上乱扔香蕉皮,一个小妹妹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被一个少先队员扶起来。后来,小男孩知错就改,捡起香蕉皮扔进了果壳箱。)

师:这四幅图的题目就叫“知错就改”。板书:知错就改。

(3)再次看图,局部了解。

刚才我们已看懂了这几幅图主要讲小男孩的事。那么: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学生看图l。(小男孩挎着书包,可见是个小学生,他走在放学路上。板书:放学路上)

这件事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事物进行分析联想。(图上画着花坛和人行道,可见小男孩是边吃香蕉边穿过马路和人行道,他把香蕉皮扔在人行道上。板书;起因:乱扔香蕉皮)

这件事的经过怎样?引导学生看图2、图3。(第二幅图画着一个小妹妹跌倒了,旁边还画着香蕉皮,可见小妹妹是不小心踩着了香蕉皮才滑倒的。第三幅图的主体画上画着一个少

先队员扶起正在哭的小妹妹。小妹妹为什么哭了?可以想象她一定摔疼了。少先队员看看哭得伤心的小妹妹,又看看旁边助香蕉皮,她会怎么说?图上稍远处还画着小男孩回头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小男孩一定听到小妹妹的哭声并听到少先队员说的话了。这时,他会怎么想?联系第四幅图的意思可以推测小男孩一定认识到扔果皮的危害了。板书:滑倒、扶起、看见)

这件事情的结果怎样?引导看图4。(小男孩回过身捡起地上的香蕉皮,把它扔进了果壳箱,可见他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板书:结果:赶快跑去)

(4)第三次看图:要求用一、两句话,把每幅图说正确、说清楚。

指名说,师生评议、补充。

图1:小男孩走在放学路上,他左手拿着一只香蕉正住嘴里送,右手将香蕉皮往后一扔。

图2:有个小妹妹走过来,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一下子倒在地上。小女孩疼得哇哇直叫。

图3:一位少先队员看见了,马上走过来,把小妹妹扶起来。小男孩看见了,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图。4:小男孩赶快往回走,拾起香蕉皮,向果壳箱跑去。少先队员和小妹妹看见了,都笑了。

(5)第四次看图,讨论明理。

①这件事谁做错了?错在哪里?引导看图l、图2。

②后来他是怎么改正的?引导看图4。

⑧这个小男孩开始“扔”香蕉皮,后来“拾”香蕉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知错就改”。

(6)第五次看图,连句成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说了每幅图的图意,接下来,看哪个小朋友能干,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但一定要注意在各幅图之间加上恰当的'词句,把各幅图的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前后贯通,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①自由准备。

②指名说,评议。

②同桌互说。提醒同学们: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学习别人说得好的地方,及时纠正自己说得不全或说错的地方。

板书:

知错就改

主要人物:小男孩

地点:放学路上

起因:乱扔香蕉皮

经过:滑倒、扶起、看见

结果:赶快跑去

第二课时

1.出示挂图,复习谈话:请小朋友看图,回忆上堂课我们是怎么说这四幅图的,轻声对自己说一遍,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把4幅图连起来说。

2.抽查叙述,老师评议。随学生口述,教师再次板书,强调事情的六个要素。

3.练习写作。

①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②小黑板上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要用得恰当,注意不一定每个词全都用上,也可换成其他词语。

②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4.选一部分交流,评议。

①对写得具体的、条理清楚的习作给予表扬鼓励,可进一步要求丰富词语。

②对写得较含糊、内容也不具体的,抄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们共同修改。

5.同桌互改。

6.誉抄。

7.上交。

8.批改。(为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评分不宜过低,能把事情写清楚、写通顺的就可打优。对于差生,如果作文不符要求,经面批修改后进步,打及格。使差生的成绩逐步上升,激励写作热情。

第2篇:知错就改

知错就改

列宁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一个人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犯错之后能够严肃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楚文王曾经沉迷于打猎和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要对楚文王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坚持下,楚文王被迫接受。楚文王伏在席子上,太保申把50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以示行了鞭刑。文王不解说:“我既然同意接受鞭刑,那就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太保申却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们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们皮肉尝到疼痛。如果说让君子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尝到疼痛又有何用处?”楚文王听后深深自责,从此不再去打猎,也不再沉迷女色,奋发图强,不久就兼并了39个国家,扩大了楚国疆土。

文王因改过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国的盛况,然而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因为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一次错误就是一次教训,改过自新,才能不断成熟起来。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写过著名的《忏悔录》,他要做的是“把一个人真实的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因此在《属性录》中,他直面自己的隐私,痛责自己的过错。他曾写道,自己少年当仆人,偷过主人家一条用旧的丝带,主人发现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此嫁祸于诚实的女仆玛丽,破坏了她纯洁、善良的名声。

那时的卢梭是可恶的,自己偷东西还嫁祸于人,但后来他仍受人敬重,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他能勇于承认错误,并能及时改正错误,而不是掩饰自己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索福克勒斯也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并不失为聪明之人。”承认错误并不是自卑,也不是自弃,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一种锐意的智慧。简评:本文开头引用列宁的话提出中心论点,观点明确。本文夹叙夹议用得较好,比如在叙述了楚文王的改过之后的那一小段议论,既承上总结了上文,又很自然地为下文作了过渡。

第3篇:知错就改

知错就改

一天,小明放学后,买了一根香蕉。他一边走在放学的路上,一边吃着香蕉。他吃完香蕉后,随手就把香蕉皮扔在了放学的路上。一位小妹妹跑过来了,一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因为那香蕉皮很滑,所以小妹妹就摔倒了。

一位乐于助人的大姐姐走过这,刚好看见了这一幕,连忙跑过去,扶起小妹妹,并关切地问:“小妹妹,是谁扔了香蕉皮害你摔倒的?”小妹妹委屈地说:“大姐姐,我不知道是谁扔的,我一不小心踩到他就摔倒了。”大姐姐又问她:“那你走过来的时候,看见是谁扔的吗?”小妹妹还是摇摇头说:“没有。”

小明在不远处,看到了这一幕,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随手乱扔垃圾害小妹妹摔倒。于是,马上跑过去跟小妹妹道歉说:“小妹妹,对不起,香蕉皮是我扔的,请原谅我吧!”小妹妹擦了擦眼泪,笑着说:“大哥哥,没关系,我已经原谅你了。”旁边的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学思想品德《知错就改》优秀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知错就改》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知错就改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主动及时地改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与“勇于认错”一课同属一个德目,是在要勇于认错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教育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及时改正,才能不断进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犯错是难免的。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不能知错就改,就会助长错误的发展,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对他们进行“知错就改”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课文讲的是小学生孙芳和周丽知道自己做了错事,立即改正的故事。这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孙芳和周丽犯的错误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而她们能够主动改正。故事中人物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学思想品德《知错就改》优秀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知错就改》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思想品德《知错就改》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知错就改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主动及时地改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与“勇于认错”一课同属一个德目,是在要勇于认错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教育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及时改正,才能不断进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犯错是难免的。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不能知错就改,就会助长错误的发展,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对他们进行“知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学思想品德《知错就改》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知错就改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主动及时地改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与“勇于认错”一课同属一个德目,是在要勇于认错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教育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及时改正,才能不断进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犯错是难免的。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不能知错就改,就会助长错误的发展,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对他们进行“知错就改”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课文讲的是小学生孙芳和周丽知道自己做了错事,立即改正的故事。这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孙芳和周丽犯的错误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而她们能够主动改正。故事中人物的年龄与二年级学生接近,这样利于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知错就改小学写作指导教案

知错就改小学写作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能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一 段话,并能恰当地选用(或运用)指定的词语。

2.展开合理想象,把图画内容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3.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讲卫生,不乱丢果壳,并能“知错就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看懂图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成一段话。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根据四幅图,围绕中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合理想象,连起来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看图讨论,大致了解四幅图中的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用一二句话讲清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

3.知道“随地扔果壳”是不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看懂图意,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能根据画面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知错就改》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错就改》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