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的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9 07:14: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计算机病毒的教案设计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教案设计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知道它的产生及传播途径,正确对待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杀毒软件,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学习,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过程。

3. 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技能目标:

1. 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2. 学会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杀毒、使用正版、安装软件、备份等)。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遵守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等条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过程。

3. 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4. 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学习。

教学难点:

1.认识计算机病毒。

2. 正确使用杀毒软件。

3. 如何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意识。

第2篇:认识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范本

认识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范本

认识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范本

教学目的: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和防治

教学重点:病毒的特性,危害形式

一、病 毒 的 定义

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病 毒 的 历 史

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蠕虫病毒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虽然并无恶意,但在当时,“蠕虫”在INTERNET上大肆传染,使得数千台连网的计算机停止运行,并造成巨额损失,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 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当时软件种类不多,用户之间的软件交流较为频繁且反病毒软件并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广泛流行。后来出现的word宏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 最初对病毒理论的构思可追溯到科幻小说。在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利用通信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程序,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三、病 毒 的 产 生

1、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

2、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

3、用于版权保护。

四、病 毒 的 特 征

未经授权而执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时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1.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2. 隐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

3. 潜伏性 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例如:黑色星期五,“PETER-2“在每年2月27日会提三个问题,答错后会将硬盘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国内的”上海一号"会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发作。

4. 破坏性 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出点音乐、无聊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 恶性病毒则有明确得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有的对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5. 不可预见性 从对病毒的检测方面来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千差万别,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如驻内存,改中断)。

五、病 毒 的 分 析

整个病毒代码虽短小但也包含三部分:引导部分,传染部分,表现部分:

1、引导部分的作用是将病毒主体加载到内存,为传染部分做准备(如驻留内存,修改中断,修改高端内存,保存原中断向量等操作)。

2、传染部分的作用是将病毒代码复制到传染目标上去。不同类型的病毒在传染方式,传染条件上各有不同。

3、表现部分是病毒间差异最大的部分,前两个部分也是为这部分服务的。大部分的病毒都是有一定条件才会触发其表现部分的。

六、病 毒 的 命 名

1、按病毒出现的地点

2、按病毒中出现的人名或特征字符

3、按病毒发作时的症状命名

4、按病毒发作的时间

七、病 毒 的 分 类

按破坏性可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按传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按连接方式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外壳型病毒。

八、病 毒 发 作

⑴计算机无故死机

⑵计算机无法启动

⑶Windows3.X运行不正常

⑷Windows9X无法正常启动

⑸微机运行速度明显变慢

⑹曾正常运行的软件常报内存不足

⑺微机打印和通讯发 生异常

⑻曾正常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死机或者非法错误

⑼系统文件的时间、日期、长度发生变化

⑽运行Word,打开文档后,该文件另存时只能以模板方式保存

⑾无意中要求对软盘进行写操作

⑿磁盘空间迅速减少

⒀网络数据卷无法调用

⒁基本内存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几点,我们就可以判断您的微机和网络是否感染上病毒,如当前流行的Win95.CIH病毒,通常也会表现为某些应用软件经常发生死机。

九、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形式

破坏可执行文件,使这些文件不能正常执行。 破坏文件数据,造成信息的丢失。 破坏系统文件或引导记录,使系统盘无法引导系统。 破坏硬盘的主引导记录或分区表,使系统信息丢失。 破坏文件分配表,造成数据的丢失。 占用磁盘上的可用空间或在盘上产生坡块现象,使磁盘可用空间减少。 占用系统内存,使内存可用空间减少,造成一些应用程序无法运行。 对整张磁盘或盘上某个扇区进行格式化,破坏磁盘数据。 占用系统时间,使系统运行速度减慢,降低工作效率。

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防治

1、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第3篇:计算机病毒

未来病毒的发展趋势

为了系统了解未来病毒的发展趋势,记者采访了瑞星公司研发部经理蔡骏先生,他向记者分析,归纳起来,未来病毒将呈现以下五大特征。

病毒更加依赖网络。从今年的统计看,对个人电脑或企事业单位影响最大的是网络蠕虫,或者是符合网络传播特征的木马病毒等,典型病毒是求职信、大无极等。这些病毒会通过邮件漏洞搜索电脑的邮件地址,然后利用这些地址向外发送大量的病毒邮件,阻塞网络,使邮件服务器瘫痪。仅这两个病毒就给全球带来了几十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危害力,而且清除困难。

向多元化发展。操作系统在不断发展,DOS病毒必然会被淘汰,Windows病毒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也会更新换代,比如CIH病毒,它不会再感染Win 2000、XP,自然也将被淘汰,而尼姆达病毒则会感染所有Windows平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课题:计算机病毒与预防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威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计算机病毒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病毒的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