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无事常相见随笔杂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9 07:13: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唯愿无事常相见随笔杂文

唯愿无事常相见随笔杂文

近日在读一本《正见》的书。作者是宗萨钦哲仁波切。之前对于这个作者我并怎么不了解,只知道他是不丹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喇嘛。这本书用很简单的语言向我们诠释着佛学中的哲理,不同于其他关于宗教的书枯燥乏味。语言简单,风格幽默。使我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明确划分出是否是佛教徒的标准,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如果你认同这四个观念,你便是佛教徒。对于第二条,我不认可。所以我不是佛教徒。于是带着一个非佛教徒的心,在佛教禅语中并有所证悟。读这本书,有时会让我安静下来,有时会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回顾我来时走过的路,以及思考我将要走得路。而我在这平静与不断的思考中,让我获益匪浅。

后来我在网上查找了仁波切的资料。结果让我吃惊,他不仅是不丹**,藏传佛教上师。居然还是导演。大概他是世界唯一的喇嘛导演。我便带着我的好奇与惊讶,从网上找来他导演的电影《旅行家和魔术师》来看。光听名字就让我兴趣甚浓。

虽然,在各种网络上的资料显示,这是一部关于佛教的电影,但这不仅仅是关于佛教的电影。是关于生命的未知,无常,以及人的欲望。

电影中,敦杜穿着“Ilove纽约”的文化衫,怀揣着自己的美国梦,离开偏僻的小村庄。他似乎是一个反影,能恰到好处的我们看到我们自己。他为了早点搭车到达延步,自私的让背着一筐苹果的老人坐着别动。因为在偏僻的村庄很难搭到车。他在等待的时候焦躁不安,而对他人动怒。后来,他因为在路途遇见了自己心爱的姑娘,放弃了去美国。也因为不打算去美国了,让背着一筐苹果的老人,最先搭上去延步的车。他像我们每一个人。自私,易怒,善变,矛盾。

敦杜说,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去美国。这让我觉得有些耻辱,好像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人有美国梦。

少年时,我发现自己有严重的幻想症。在某个午后的课堂,我看着窗外,万籁俱寂,老师说的话,仿佛没有声音。我感到一阵阵眩晕,仿佛大地都在塌陷,过了一会,大地又在最深处徒然升高,我在其中,茫然不知所措。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并不存在,我是虚幻的,没有人证明我是活着的,他们的脸都朝着一个方向,我一点一点的消失,他们全无动容。最后却在即将完全消失的门口惊醒。大抵,我还是对这世界有着太多的眷恋。这个画面一直困惑了我许多年。

修道士讲个一个关于梦境的故事,穿插着现实里的故事。而那个梦境像那块掉落在湍急的流水中戴客的披肩,在流水若隐若现,最后浮现了戴客的脸。塔石在曲折的山路逃跑,戴客在后面绝望的.叫喊并追随。在欲望面前,人人都会露出最真实的面孔。

大抵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富含深意,曾经出现过的,会在某个场景相似的出现。

譬如,这部影片还告诉我们,也许你好意是别人的累赘。敦杜在过桥的时候把热情村民给他在路上吃的干粮,随手扔进了河里。

电影中有个画面让人忍俊不禁,一个喝醉酒的人,问修道士他们要去哪,修道士指着旁边和他坐在一起的人说,我和他去延步,然后笑着指着敦杜说,那个人,去梦想的地方。醉酒的人喝着酒说,梦想的地方,我也想去。修道士笑着说,你看起来已经到了那儿。这画面富含隐喻。让我很欣赏这影片的语言风格。句句都似平常话语,但字字珠玑,具有深意。

影片中塔石闯入的深林,景象极美,薄雾轻笼,阳光倾泻,树影重叠,清泉石上,幽静独立的木房子,安静如水的时光像世外桃源,与世隔绝。如果没有电影特效,若世上真有这样的地方,定是人间绝美的迦蓝之地。

一路上,天空很蓝,白云漂浮,风吹动着经幡,连货车都染上各种颜色。有着浓郁的宗教信仰的氛围。走走停停,看似平静,而敦杜的心中的却想法潜移默化的发生了改变,修道士依旧笑着说着故事,弹着他的琴,断断续续的琴声,和着供人消遣的故事。

有着漫长的等待,等待车得到来。我们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交予了等待,等待长大,等待老去。如敦杜在等车途中所说,当我们不需要它的时候就会有很多。

最后,敦杜忘记了美国的事,因为一个女孩他改变了他的初衷。他从一开始急切的想要去美国,后来却平静的等待,不焦不躁想多一些时间和女孩在一起。人们拼命逃离自己生活的地方,几经辗转,最后还是心甘情愿的留下来了。人世是无常的,一切都没有定性。塔石和敦杜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人有很多欲望,却害怕承担后果,这和我们大多数人很相似。当戴客被湍急的河流冲走,他又追悔莫及。我们总是在逃避,失去,痛苦中轮回,忘掉了自己的初衷。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正见一书中提及,在人际关系上,我们也同样经历到友谊的改变。过去曾和你分享内心秘密的好友,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敌人,因为他可以拿那些亲密的交情来对付你。布什总统、本拉登和萨达姆就在众人面前闹翻而无法收拾。过去他们三个曾是亲密战友,现在却是最标准的死对头,利用对彼此的熟稔进行血腥的圣战,以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为代价,就为了执行各自信奉的道德版本。

事事无常,诸事可变,我相信着。我明白我无法预知我将到达的彼岸,我所知悉的是眼前的风景,以及来时的路。安妮宝贝说,唯愿无事常相见。因为这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须早早与朋友,亲人,相见拥抱。

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坦然面对将来,无论前路是荒芜还是繁盛,诚实生活。

第2篇:唯愿无事常相见作文600字

唯愿无事常相见作文600字

花开四时酔香远,唯愿无事常相见。如此希冀,在墨淡情深的相识相知是“天使”给予的一份深情厚礼。生活中充满温馨的画面,欢快的笑颜,一览无余。幸运的眷顾,连同闲谈时微小的细节,也足够愉悦良久。那年七月,一场率性而为的远行,去实现约定许久的相见,赏尽长安城的繁华。

“到了后来,不再思考是否能够找到谁一起看花,只是随性而往,有人出现,陪伴一程,那是额外的礼物。”书中这样写到。真的是异常幸运的,从到西安一直有人陪伴,并且是自己想见的几个人:江江,哥哥和娇娇。七月,如火如荼,有着不同寻常的热情。走在西北大学的校园里,感受历史游走留下的斑痕。草木有心,奉献丝丝阴凉,在长廊里吃西瓜,在凉亭里打趣聊天,你便会觉得那是炎炎夏日最舒心惬意的事。

幸福如花,漾开四季温暖。怀揣点点的期待,第一次见到娇娇,那是个笑容甜美,温柔雅致的姑娘。交谈间没有丝毫陌生感,快乐的质地,那般真实与自在,就在当下,当下暗自滋生千百般欢喜余味。风吹草地,欢歌唱不尽,你一声她一和,醉倒在清风里。再闻江玲妹妹轻快酣畅的哼唱着,整个人都如同在做着美梦。余晖照里,百年校园,愉悦蔓延,蔓延,蔓延......

走上了憧憬已久的'古城墙,我们一路欢声笑语。徜徉城墙,那坚实的根基、厚重的城门、雄伟的城楼凝重庄严,绵延的形体与岁月染上的青灰色调古朴大气,别具风骨。在霞光熠熠里,骑着单车,于尘封已久的古道上畅游,脚下的青砖隐隐诉说着汉唐佳话。夕阳的光芒照射着古老而斑驳的城墙,那份大气和凝重,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环顾周围,满眼都是飘扬的旗帜,与同样青灰的垛口相比,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唯留徐徐清风与幽静。夜色渐浓,华灯初上,流动的是金黄色的光,一眼望不穿,满目流影,晕染了美丽的梦。城墙上骑游,好个欢畅淋漓!

走在繁华热闹的长安街上,吃着大头娃娃冰激凌,喝着老酸奶(瓶子是陶瓷的),说说笑笑好欢喜。欣赏流光溢彩的宏伟钟楼,走进民俗味浓厚的回民街,品尝独具特色的西安名吃,把回民街看遍,一路热闹欢乐,满满的都是愉悦。

美好时光悄然远逝,在长安余晖的流霞漫天里,挥手告别,留下满心祝福:唯愿无事常相见,一生一世皆长安。

那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将经久不忘。

第3篇:无事常相见800字作文

无事常相见800字作文

惟愿无事常相见。

——题记

三日流淌过绿光,三月便翻滚过了红尘。时间同无形手,将我们彼此拉散,又推向天涯的远方。钢铁森林中,我置身于穿息的人流里,轻声道:“远方的你,惟愿无事常相见。”

白驹无息过境,岁月长河静淌于前,生命之花凋零于中,荡开涟漪。无人曾想过三年的岁月如此短暂而匆忙,也许我们也曾想我们还有许许多多要一同经历的事,然我们却早已于几个月前挥手作别。我们将奔赴于四面八方,开始一个不再有彼此参与的三年。

当我站在肆无忌惮欢笑的人群中,默默感受“人际泡沫”后的荒凉和悲哀时,我终于明白了从前不懂的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了。却不知道该如何向你解释,我亲爱的朋友。于是想想还是不说罢了。又思及你曾告诉我的“常让自己做了孤独挣扎的困兽,多是自己不愿放过自己”。于是我又重新收拾好泛滥的情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无事此静坐杂文随笔

无事此静坐杂文随笔

读汪曾祺的书才知道“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是苏东坡的诗。

我家有个躺椅,每天都可以在上面躺上几个小时。上午打拳回来沏杯茶,总要静坐个把小时。午后一本书又要坐上两个小时。养成这个习惯已经好几年了。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汪曾祺这么认为,我也是这么认为。

前二天,振声老兄要我为“十八屯”写幅对联,这真是赶鸭子上架呀,我哪有那能耐呢!躺在躺椅上,也坐不住了,也静不下来了,把自己的头上逼出一头汗,总算挤出几幅难看文字打发仁兄。

“一屯千户八方来春风,二河万民九营得守护”

“营屯旧事重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

“二千载兴衰事已成往昔,

一壶茶慢生活味甘待品”

“古屯穿越二千年,古今兴衰一眼尽”

我脸皮厚不怕打,权当人家茶余饭后的笑谈罢了。

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惟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的散文

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的散文

人生的长河中,一段友谊的消散几乎是必然的。

有时候我们会模糊了“友谊”和“久处”的界限。回顾年少时的情谊,会发现人与人的亲近往往和空间距离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时候的活动范围有限,交友范围也有限。发小就像电影电视剧中演的那样,不是同班同学,就是隔壁邻居,再不就是父母交情甚笃两家常来往。

一起逃过的课,聊过的八卦,趴在窗台上看过的隔壁班帅哥,相处几年间,共享了彼此百分之八十的青春记忆。

记得《重庆森林》中,金城武喜欢呆在旧宅子里,对着一块用了好几年的旧毛巾自言自语。单纯的记忆共同体,可能和金城武这块情感丰富的毛巾没什么差别,你对旧友谊的怀念,也只是一种对自己过往的怀念,你怀念的这个人,只是一个旧日时光的象征。

人是社交动物,会对熟悉的人和事物产生依恋。行走在人群中,每离一个人更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相见而不得杂文随笔

相见而不得杂文随笔

周末一觉睡到了临近正午。一如往常的打开手机看看是否有人试图找到自己。好友发来火锅视频,帮我种草。我看28元的锅底费,诶呦,我一个人吃也不会太浪费的感觉。

“我反正从来没有参加过班级聚会。”

“应该蛮无聊的吧。

想见的都见到了不熟悉的见不见也没多大关系。”

可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想见的没有见到。

彼此都是不爱发动态的人。那天共同的好友在你的动态下评论提起我的名字,我头发丝都知道,你是定然不会回复的。

其实事情有时候真的可以简单的这种程度。

正是因为这段情感还没有上升到喜欢,才会没有俗套里的卑微感情,我告诉你的时机让我绝对不会后悔,也让我明白其实每个人不一定会无法量化感情。

想见你的心情,和起床的漱口水一样冲进了下水道里。

其实,真正有几个人是相见而不得的。有多少人是为了情感的匮乏,明面上的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唯愿无事常相见随笔杂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唯愿无事常相见随笔杂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