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理解方法解读(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9 07:12: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记叙文阅读理解方法解读(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记叙文阅读理解方法解读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三中学耿家根

随着语文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外文段的阅读深受亲睐,记叙文已成首选,涵盖在每一套中考试题中,且难度逐年增加,成为考生决定胜局的重要因素。下面以2008年哈尔滨中考试题《父爱是金》为依据谈谈做题的方法。

父爱是金

(1)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2)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

(3)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

(4)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儿子。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进发:“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

(5)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未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考虑同父亲的关系。

(6)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

(7)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

(8)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

(9)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

(10)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

(11)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

(12)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往回走去。

(13)“爸!”我轻轻地喊了声。

(14)父亲没有回头。

(15)“爸!”我大喊了出来。

(16)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

(17)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

(18)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

(选文有改动)

1、第(1)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第(3)段写道:“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我”为什么会感到“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呢?

3、既然父亲是从不求人的,他为什么又会到校长那里替“我”求情呢?

4、离别之际,“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离去,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5、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一说“我”为什么认为“父爱是金”。

解读:

(一)通读全文定中心。

记叙文的功能在于以情感人,为此一篇记叙文的中心是确定的,因此在做文段时先确定文章的中心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段写的是作者的一段心路历程,通过“我”因自暴自弃而被勒令退学,在父亲的苦苦哀求下暂获求学机会并得以转变终获成功的经历的叙述,展示了深沉的父爱,使“我”体会到父爱像金子一样厚重,贵重,值得珍惜,以及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变得坚强。这一中心的确定为题目的解答奠定了坚定的基础,第(4)、(5)小题的解答也就迎刃而解了。依此推论,“通读全文定中心”这种方法的应用在解答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选材,详略安排,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等题目中,效果出人意料。

(二)根据文章找行踪。

一般做文段应遵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说根据文章来理解,忠实于原文。在考试中我们做文段应根据上下文来答题。上述(1)、(2)小题的解答可遵循这个原则。回到文段第(1)段我们可以发现“朽木”是针对“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来说的,言外之意“我”不是一个学习的材料,是不可造就之才,不言自明。回到文段第(3)段,我们可以发现题目所引用语句在文章中是一个过渡语句,“报复的满足”是对第(3)段前面语句所叙“我”的表现的总结,明白了这一点,答案的完全正确就已变成现实。“忐忑不安”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因不知道父亲到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产生怎样的结果而内心感到不安。问题的解答也就有了依据。

(三)记叙文“六要素”的把握。

记叙文的六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在阅读中应做到准确的把握。第(3)小题的解答就在于父亲到校的原因深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被勒令退学时,为了儿子的前途和未来,去向校长求情的准确的概括。

(参考答案)

1、如果他不是学习的材料,到哪儿念书都一样(或“如果他是不可造就的人,到哪儿都成不了才”)

2、由于对父亲不满,对学校失望,我开始自暴自弃,以至于不得不让父亲来收拾残局,想到这样会使父亲痛苦、难堪,我就有了一种报复的满足;但我不知道父亲到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产生怎样的结果,所以又感到忐忑不安

3、父亲深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被勒令退学时,为了儿子的前途和未来,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去向校长求情

4、他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流泪,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不坚强的一面;他希望儿子能够学会面对,学会坚强

5、答案要点: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以及父亲对我产生的影响,让我体会到了父爱像金子一样厚重,贵重,值得珍惜

第2篇:记叙文阅读理解方法谈(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记叙文阅读理解方法谈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三中学耿家根

随着语文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外文段的阅读深受亲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已成为课外阅读的主力,而这三大主力中,记叙文阅读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相生相克的自然法则,注定有攻克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下面就这些手段做一综合。

一、基础知识的积淀。

记叙文的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是围绕着《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来进行,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词语理解、句子含义、要素和线索的把握、记叙顺序的分析、理清结构、中心概括、围绕中心精选材料、根据中心确定详略、开放性理解和个性化表达等。这些题目的攻克大多数来源于基础知识的积淀。为此,我们应对下列知识熟炼记忆: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原因、和结果。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她、他们)。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另还有补叙和平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往往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也有的一时空转移、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

二、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的辨析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进行的,事件发生的先后和时间发展是一致的。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插叙是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线索,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以对中心事件人物的相关因素作一解释和说明。这里要注意它与倒叙的区别:倒叙中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后面发生的事情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插叙是另一件事情的插入。补叙是在中心事件的叙述完成以后对另一读者感兴趣的情况作一补充说明,对文章的中心不起什么作用。平叙的最大特点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古典章回体小说教为常用,平时教为少见。

三、方法技巧的积累。

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切实的方法去运用,做文段同样离不开有效的方法,现把我平时在教学中所积累的方法做一介绍。

(一)通读全文定中心。

记叙文的功能在于以情感人,为此一篇记叙文的中心是确定的,因此在做文段时先确定文章的中心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人物性格的塑造,材料的详略的搭配是围绕着文章中心来展开的,句子含义的理解等方面也是与中心密不可分的。

(二)“公式”的运用。

所谓“公式”是指那些能够发挥与数学公理、定理等形式相似作用的规律性的内容。例如: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三人称运用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的叙述。倒叙的运用可以造成悬念,使故事有波澜等。

(三)根据文章找行踪。

一般做文段应遵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说根据文章来理解,忠实于原文。在考试中我们做文段应根据上下文来答题,对于词语的理解,句子含义、作用、语气等方面的理解应找到它们在原文中的所在来理解,避免凭空想象,文不对题。

(四)多实践、多总结、多积累。

自古有言:实践出真知。做文段也是如此,用心做,用心练,用心总结,必能熟能生巧,灵活应用。例如文章题目的作用,文章结尾的作用,过渡段的作用,抒情议论的作用,人物的性格的分析,中心的概括等。

第3篇:换一换解读方法(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论文)

换一换解读方法

--《我的空中楼阁》艺术的哲学分析

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

改革语文教学,换一换解读方法,这就需要向哲学求援。德国美学理论家阿多诺说:“哲学就是对诸门科学中已经变成僵化的部分进行反思的学科。……一件作品为了得到充分的体验,不仅需要思想,而且需要哲学。”(《美学理论》阿多诺著,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第446页)!我们的解读方法,强烈地制约着我们的解读结果,因而也制约着我们的教学效果,为突破目前的解读窘境,我对《我的空中楼阁》尝试做哲学解读。

一、小屋的“屋性”--为什么立在山脊的是“小屋”?

细读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我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立在山脊的是“小屋”,而不是其他东西?比如帐篷、凉亭等等。小屋有什么特别的“屋性”呢?如果对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解读整体把握,实现长文短教(必修教学论文)

帮子

目前,我们的课程设置安排的语文教学课时并不少,可是面对新课标教材,我们仍为教材容量大、难度高而困惑于教学进度的缓慢和时间的不足。语文教材有的选文较长,教学目标的定位越来越杂,如何在最少的时间,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我们认为“整体把握”或许是一条努力可行的途径。

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准确解读课标“整体把握”的要求,而后寻求实践突破。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灵活切入,导而有法,才能实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我们又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老师要转变观念,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写人记叙文结尾方法

写人记叙文结尾方法

(二)写人记叙文的结尾也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1、总结式结尾

在文章的结尾,对所写人物的表现、品格进行总结。比如,《我的榜样》的结尾:

这就是王小平,我学习的榜样。他就是这样勤奋向上,乐于助人,现在,他已经成了同学心中的偶像啦!

2、赞扬式结尾

在结尾,用歌颂的语句来赞扬人物的品格,突出和点明中心。比如:《我的老师》一文结尾:王老师就是这样热爱自己的学生,忠诚于崇高的教育事业,她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地传道授业解惑,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无愧于“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3、抒情式结尾

在结尾,反悔自己对人物的赞扬、歌颂、敬佩之情。比如:《我的老师》一文的结尾:

啊,敬爱的王老师,您就是这样,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无微不至地关怀呵护着我们;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无怨无悔地哺育我们成长;您对事业的忠诚与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人教必修数学教学设计(实用17篇)

在改变他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改变自己,这是成长的关键。注意选择合适的总结方式,可以是一篇文章、图表或简短的摘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决定。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范文,快来看看吧!

人教必修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窦娥冤》(关汉卿)。

1、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

2、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4、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人教必修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记叙文阅读理解方法解读(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叙文阅读理解方法解读(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