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现代文阅读答案
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现代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抢劫偷盗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
大 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区别于以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色的“天下为家”,即某个 人及其家族将天下据为已有的时代。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儒家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道德理想国——大同之世。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判不得不遵循 的基本点。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中,对世袭社会中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朱熹也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 批评性反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世袭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 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尽管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的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 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这就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 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 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 自我期许的影响和作用。这就不仅使得儒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我们说,儒学不仅 不是能够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包含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的逝去而消失,而 且“家天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 会。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在强调人自我做主而不皈依于外在的上帝、主张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 寄托于上帝之城、体现天下一家的追求等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则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
(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的作者在“礼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主张是通过孔子之口描绘出来的。
B.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虽然朱熹根据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但他的言论却都是间接性的社会批判。
D.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虽无权势,但因人数众多,始终不落下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宗羲将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与世袭社会的家天下进行对比,提出了以天下为公的取向作为社会评判标准的观点。
B.真正的儒者是拥有超越家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的,这从张载的“横渠四句”中可以看出。
C.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为它发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采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B.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白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社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士集团无位、无势和以“道”的化身自任相矛盾,这一根本原因使儒家在传统社会中处于尴尬境遇,也限制了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D.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在某些理论上表现出相当的契合性。
参考答案
1.D(冲突的原因并非是儒士集团追求权势、地位,而是追求“天下为公”的理想)
2.A(“天下为公的取向”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并不是黄宗羲提出来的标准。犯了对象不当的错误)
3.C(“相矛盾”错,且根本原因是儒家“以道抗势”的行为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影响和作用)
第2篇:公天下与家天下阅读答案
公天下与家天下阅读答案
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抢劫偷盗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区别于以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色的“天下为家”,即某个人及其家族将天下据为已有的时代。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儒家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道德理想国——大同之世。
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判不得不遵循的基本点。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中,对世袭社会中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朱熹也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世袭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尽管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的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这就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
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和作用。这就不仅使得儒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我们说,儒学不仅不是能够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包含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的逝去而消失,而且“家天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在强调人自我做主而不皈依于外在的上帝、主张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之城、体现天下一家的追求等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则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
(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的作者在“礼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主张是通过孔子之口描绘出来的。
B.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虽然朱熹根据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但他的言论却都是间接性的社会批判。
D.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虽无权势,但因人数众多,始终不落下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宗羲将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与世袭社会的家天下进行对比,提出了以天下为公的取向作为社会评判标准的观点。
B.真正的儒者是拥有超越家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的,这从张载的“横渠四句”中可以看出。
C.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为它发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采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B.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白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社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士集团无位、无势和以“道”的化身自任相矛盾,这一根本原因使儒家在传统社会中处于尴尬境遇,也限制了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D.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在某些理论上表现出相当的契合性。
参考答案
1.D(冲突的原因并非是儒士集团追求权势、地位,而是追求“天下为公”的理想)
2.A(“天下为公的取向”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并不是黄宗羲提出来的标准。犯了对象不当的错误)
3.C(“相矛盾”错,且根本原因是儒家“以道抗势”的行为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影响和作用)
第3篇:《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习题
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一、选择题
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依次是:()
A.尧、舜、禹B.禹、尧、舜C.禹、舜、尧D.舜、禹、尧
2.传说中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领袖的惯例,史称“禅让”,此惯例的第一位实践者是:()
A.黄帝B.尧C.舜D.禹
3.传说中的尧舜时期,经常发生水灾的地区是
A.渭水流域B.汉水流域C.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
4.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A.禹B.鲧C.皋陶D.伯益
5.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A.通过禅让方式,被大家所推荐B.通过战争方式,打败其他部落
C.凭借家庭地位,自己继承父位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
二、材料解析
6.材料一:“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墨子•尚贤上》 材料二:“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
第4篇:海中听海现代文阅读答案
海中听海现代文阅读答案
海能听吗?
许多文艺作品都是从视觉上展示大海的形象的。
而法国现代派电子音乐作曲演奏家亚尔,在艺术长廊中别出心裁,他将万顷波涛,浓缩于一盘小小磁带之中,只要你按一下音响的键盘,咆哮的大海就在你的头脑中手舞足蹈了。它时而疯狂,时而娴静;时而__________,时而温柔;时而__________,时而絮语……从中,我听到了大海深沉的呼吸,我觉得我认识了海,并从大海中汲取了无穷力量。
那次,我远行南海西沙群岛,便把亚尔的“海”带上。一则解除漫漫航程上的寂寞,二则想和真实的海作个比较;眼睛眺望着真实的海,耳中听着音乐旋律中的海,不是件很有情趣的'事情吗?
那天船艇行驶在深海和珊瑚岛之间,23号强台风在太平洋生成,旋即横扫菲律宾,又从南沙而西沙。入夜,船艇只好在大海中抛锚,涌浪卷起锚链撞
第5篇:《深信黄山天下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深信黄山天下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深信黄山天下奇》
①很早就已闻黄山具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飘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更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②今年十月,我来到了黄山,虽说进入秋季,但此时的黄山还是穿着夏装。拾级而上,灰蓝色的轻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凭栏远眺,十里迤逦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视线的不同而出现景观上的差异,但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长的彩色帷幔悬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③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恐后奔眼前。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已屏”,遥望莲花峰,她就像用壮美线条勾
第6篇:海中听海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海中听海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海能听吗?
许多文艺作品都是从视觉上展示大海的形象的。
而法国现代派电子音乐作曲演奏家亚尔,在艺术长廊中别出心裁,他将万顷波涛,浓缩于一盘小小磁带之中,只要你按一下音响的键盘,咆哮的大海就在你的头脑中手舞足蹈了。它时而疯狂,时而娴静;时而__________,时而温柔;时而__________,时而絮语……从中,我听到了大海深沉的呼吸,我觉得我认识了海,并从大海中汲取了无穷力量。
那次,我远行南海西沙群岛,便把亚尔的“海”带上。一则解除漫漫航程上的寂寞,二则想和真实的海作个比较;眼睛眺望着真实的海,耳中听着音乐旋律中的海,不是件很有情趣的事情吗?
那天船艇行驶在深海和珊瑚岛之间,23号强台风在太平洋生成,旋即横扫菲律宾,又从南沙而西沙。入夜,船艇只好在大海中抛锚,涌浪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