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梭罗传读后感
梭罗传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梭罗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久闻《瓦尔登湖》大名,家人还购置了一本,屡有翻看的冲动,却又屡屡搁置作罢。直到这次收到《梭罗传》,方才打破原有浅见,《梭罗传》不仅写得好,是梭罗的权威传记,更燃起我静下心来一亲《瓦尔登湖》芳泽的阅读欲望。梭罗为什么会成为极简生活的先驱?《瓦尔登湖》这本书究竟魅力何在?一切从梭罗成长的心路历程说起。
梭罗出生于1817年,1833—1837年就读哈佛,1845年瓦尔登湖边盖了一所房子,住了两年多,1862年病逝,在中国相当于清朝时期。四十多年的生涯,紧凑而潇洒。自然主义在中国并不陌生,从老子到庄子,天人合一的理念已经融入中国人的骨子里,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中国是再平常不过的了。那中国人为什么要读《瓦尔登湖》,现代人读《瓦尔登湖》的意义又何在?这个还要从现代人面临的处境与梭罗写作背景的共通性说起。所谓反者道之动。
梭罗回到家乡康科德生活的年代,正是美国政治独立后工业迅猛发展、移民大量涌入、西部开发高歌猛进的时代,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由农业化向工业化、商业化迅速发展,多元文化迅速涌入,但社会也到处都充斥着经济发展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问题。
如何破题?梭罗继承了超验主义哲学家爱默生的`自然观,又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他是生活在自然中的思索者、实践者,其所发现的自然是清晰、实在、具体的,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梭罗呼吁人们过简单自足的生活,不必追求奢侈复杂的生活。返朴归真不啻是浮躁时代的一剂良药,这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又何其相似,放在当下社会,坚持物质极简,通过行走和思考,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丰富自己的世界,享受精神盛宴,不亦乐乎?!
是为推荐《梭罗传》及爱屋及乌的《瓦尔登湖》。
第2篇: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
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
一直以为《瓦尔登湖》讲的是湖,读完才知道它记录了梭罗两年多的生活和心路历程,记录了他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他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旁开垦荒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快乐、悠闲,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受外界的干扰。他与自然交朋友,与森林、湖水、飞鸟、游鱼对话。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瓦尔登湖》代表了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或许在不知不觉间梭罗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然而,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亲近自然呢?
在纷扰的城市里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看风景不需要在户外,只要有网络就行,随便一搜索心中所想的就呈现在眼前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每天上学都要早起,放假了自然会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是出去玩也不会在意路边的风景。大多数时候我们出去都成了“有目的”的,我们总觉得大自然离我们很近就在窗户外面,但慢慢地我们却与大自然渐行渐远。
我喜欢旅游,到各种地方玩,但当我待在家里时我就不想再出去了。每次去外婆家我总是喜欢和妹妹在楼上,等到吃饭时再下楼。老妈总是会喊我到楼下来,有时喊我帮忙做事,有时叫我陪她走走,看看田里的景色、田边的植物。可每次但凡是第二个我都会在楼下站一会儿敷衍老妈,因为我觉得田里的景色没什么好看的。但其实这些风景和外出旅行时的那些著名的风景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只是我觉得这些太平凡普通罢了。
然而出去游玩时我们又能有多少亲近自然呢!我们只是匆匆地在那里走过,最后再留下点纪念,但我们却并不了解它多少。
在看《瓦尔登湖》时,我在羡慕的.同时也很佩服梭罗。他喜爱自然,他一直留在瓦尔登湖做着他喜欢的事。他追寻着自己的内心,与山林为友。要是在以前,如果让我一个人待在那里,就算有再美的风景我也无心欣赏,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再美好的风景也会变得单调。我更不会想着与动物植物做朋友了。但现在看过此书后,或许我也会像梭罗那样了——把自己的心带到大自然里,体验一回没有任何困扰的生活。
梭罗并不因为孤独一人而感到寂寞和无趣,正如他所说:“我的生活本身成了我的快乐,而且永远不失去新意。”他把自己的灵魂带到了大自然中,所以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于是看似平淡的生活在他眼中又别有一番新意。
梭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坦,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有大的妨碍。为何我们不尝试着摒弃那些奢侈品,回归人类最初的愿望——与自然亲近并融合呢?
我们是时候回归自然了,让我们带着一颗最纯净的心走进自然,去发现曾经遗失的美好。
第3篇:梭罗
黄翔
清晨。梭罗孤身独处东方哲学之景中。他伏在粗木桌上,在吠陀经中开井取水。蓦地发现美国麻萨诸塞州康考特城的华尔腾湖与热风吹拂的印度恒河的圣水在地底下相通。人如一只孤鸟。如一片浮叶。在此处,也在彼处。他在水中看见西方和东方的同一个梭罗;看见自己百年前和百年后的同一个侧影,连同他的《湖滨散记》转瞬渺无踪迹。“人生三万六千日,空来人间走一回”。生者如烛。逝者如灰。何时何处何为终极的梭罗?
阿弥陀佛!
站在门口,听见许多翅膀拍击的声音。噗噜!噗噜!噗噜!不见一只鸟。声音膨胀和扩大着一种似想冲破什么的沈郁。仿佛许多许多鸟从世外临空鼓翅而来。哇!不是鸟,是冰封大地上的华尔腾湖,它被什么惊动了。一夜之间,整块整块的冰悄无声息裂开。这是冰块朝岸边撞擦之声!梭罗转身掩上门。室内炉火微红。他独自度过了华尔腾湖第一个解
第4篇: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优质16篇)
读后感是对读物内容的感触和思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内容。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或观看一部电影后,如果想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注意一些要点和技巧。首先,我们要通过仔细阅读或观看,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其次,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作品的文学技巧、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以丰富读后感的内容和观点。下面是一些读者们写的读后感的片段,他们用真实的感受和感悟为书籍画上了独特的底色。
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篇一
实际上《瓦尔登湖》里的瓦尔登湖是另一个世外桃源,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什么,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长的乐土。
梭罗竭力描述了瓦尔登湖不同于世俗的美丽,歌颂那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他试图
第5篇: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20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书籍的内涵和价值所在。那么,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先简要介绍书籍的背景和作者的主要观点,然后结合个人的阅读体验,思考书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并对书中的思想进行思考和评价。此外,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读后感更加有说服力。请看以下读者的感受,相信这些读后感会给你带来新的思考角度。
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篇一
-->。
《瓦尔登湖》曾被誉为“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买这本书许久了,因缺少安逸的心境,总担心一时很难进入那个洁若琉璃的心灵圣地。
应对瓦尔登澄净的湖水,梭罗好像懂得孤寂的所有好处,像失明的盲人一下子见到了阳光,贪婪而又不知所措。他用那些素描般的字句搭建了一所橡木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