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自我评价的功能总结
关于自我评价的功能总结
自我评价会促使人们进行自我验证,从而为自我发展提供动力。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一旦人们有了自我评价,就会努力确证他们的自我概念。特别是当自我评价是否定性的时候以及跟维护肯定性的自我评价的愿望相冲突的时候,人们就会进行自我校验(self-verification)。人们甚至喜欢跟那些能够维护人们的自我评价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的人之所以能够跟那些让自己并不快乐的人在一起,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自我评价是正确的。
怀特(white)和哈金斯(harkins)经过研究发现,白人更愿意听取的意见是黑人的而不是白的,因为他们要寻求来证明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如果大人说小孩很坏,这些孩子就会表现很坏。显然,自我验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对自我评价的自我证明。这样的自我验证过程对于主体自身的发展来说会有意义,因为如果主体的自我评价是正确的,自我验证会促使主体去表现自己,通过实践证明自己,而实践可以给主体提供发展的机会。即使主体的评价不正确,通过自我验证的过程可以提高主体的自我反思能力,在自我反思中主体会得到自我提高。
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会自我敦促,促使主体维持自我的一致性。人们通常会竭力在自己的各种信念和自我评价中间维持一致,不至于彼此冲突,这样就会经常导致人们的自我评价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异。因为自我评价一旦形成,人们就容易坚持自己的自我评价,而实际行为却必须符合环境的变化,环境会迫使人们采取的行为跟人们自我评价所预期的'行为之间就会出现区别。也就是说,评价中的自我和行为中的自我不会始终一致。
当实际的结果低于人们自以为能够达到的目标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沮丧、不满意以及产生其他各种郁闷感。当实际的结果低于人们自以为应该达到的目标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害怕、担忧以及产生其他各种焦虑感。善于自我敦促的人会采用各种方法来减少自我评价和实际行为之间的这种差异(self- discrepancy)。这样就有可能消除自我评价中不正确的因素,从而使自我评价更加正确。在自我评价的意义上,自我发展是指不断提高做出正确自我评价的能力。
第2篇:自我评价脏腑功能
依据感觉自我评价脏腑功能
脏腑功能是否正常,是看一个人是否健康、以及预防身体病变的核心指标。现在检查脏腑功能,主要依靠各种医疗设备,古人恐怕只能依靠自己的感觉了。然而这种感觉并不是对脏腑的直接感觉,而是感觉脏腑功能的整体效应。也就是说,脏腑功能好坏,都会产生对应的整体效应,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对这种效应进行感觉。尤其依据中医理论,掌握正确方法,依据对脏腑功能效应的感觉,对判断自身健康与否,还是很有价值的,对防病治病仍然意义非凡。而且简单易行。依据对临床经验的研究,总结出以下10项感觉指标,准确适用。
1、睡眠好
入睡快、睡得实、睡醒后神清气爽。
2、情绪稳
没有心烦易怒倾向。
3、面光润
脸面颜色正(黑、白、黄)、重要的是有光泽、肤色温润。
4、脉项齐
寸关尺不缺位,即自己摸摸脉,都能摸到脉搏;不光有脉搏跳动,而且跳动整齐。
5、心气顺
呼吸顺畅,气不短、不急、不闷;呼吸时,心脏区域没有异常感觉。
6、腰背直
站起时,腰背自然舒展,没有酸麻肿胀僵的感觉。
7、步态稳
走路步伐稳健,不会平地摔跤。
8、食欲强
按日常饮食习惯,临近饭时,自然出现饥饿感;看见饭菜亲切、想吃。
9、二便通
大小便排便顺畅,无障碍、无疼痛感;颜色正常,大便成形。
10、体态正
目前衡量人体胖瘦已经有科学的量化指标,叫体重指数,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指数=体重(千克)/ 身高(米)2
体重指数:
低于18.5 过消瘦
20-25适中
25-30超重
30-35肥胖
超过35.0 超肥胖
以上十项指标,如果出现正向感觉,说明自己的脏腑功能正常,即便有点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相反,如果出现反向感觉,就说明某项脏腑功能出现问题,长久不调理,就一定会导致相应的病变。比如肥胖超过半年,就可能出现血脂高、脂肪肝,继而出现高血压以致糖尿病、心脑血管问题等疾病。
事实还告诉我们:说糖尿病初期没有症状,无法感觉到糖尿病发生。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首先,糖尿病最初无症状,指的是感觉不到糖尿病本身的症状,等感觉到“三多一少”的时候,就已经得上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在得上糖尿病之前,完全可以感觉到非糖尿病症状,即长期脾虚,消化不良;或情绪压抑,睡眠失调等容易导致糖尿病病变的症状,这是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症状感觉,如果及时发现、及时调理,就能避免糖尿病发生。其它病变也是如此。问题是人们往往忽视脏腑的功能失调,认为那不是病。可是祖先早就告诉我们,那不叫病,那叫疾,疾为病之初,病为疾之末。也可以说“疾为小病,病为大疾”。今天疾与病不分了,所以人们就很容易忽视了脏腑的功能异常。其实任何一种病变,都是从脏腑功能失调开始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感知脏腑功能效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是自我评价脏腑功能的重要根据,更是个性化养生的核心内容。养生需慢走,健康要徐行。
第3篇:自我评价的功能
自我评价的范围
(1)自我发展功能
自我评价会促使人们进行自我验证,从而为自我发展提供动力。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一旦人们有了自我评价,就会努力确证他们的自我概念。特别是当自我评价是否定性的时候以及跟维护肯定性的自我评价的愿望相冲突的时候,人们就会进行自我校验(self-verification)。人们甚至喜欢跟那些能够维护人们的自我评价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的人之所以能够跟那些让自己并不快乐的人在一起,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自我评价是正确的。怀特(white)和哈金斯(harkins)经过研究发现,白人更愿意听取的意见是黑人的而不是白的,因为他们要寻求来证明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如果大人说小孩很坏,这些孩子就会表现很坏。显然,自我验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对自我评价的自我证明。这样的自我验证过程对于主体
第4篇:自我评价的自我功能
自我评价的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我功能,就是说,它对人的自我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按照伯恩斯(burns)的看法,自我概念对人自己有着重要的心理作用。这些功能包括: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和决定人们的期望[7]。个人怎样理解自己,是其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自我评价的这种特殊自我功能有所关注。他们认为,自我评价具有个人行为定向的功能[8]。认为,自我评价的自我功能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每一种功能如果不能得到正确发挥,就可能变成消极的作用。而自我评价的消极功能将不利于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因此,需要通过教育等恰当的方式引导人们的自我评价功能发挥。
自我评价的自我功能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
第5篇:自我评价功能的运用
自我评价既然具有重要的自我功能和社会功能,那么应该考虑如何利用这些功能来为人的发展甚至社会发展服务,以便让这样的功能能够更加充分地得到发挥。这包含两方面的意蕴:
第一,要利用自我评价的正面价值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如上所述,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以及对帮助他人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使自我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有效地克服自我评价的可能负面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一种自我提高偏见(self-enhancing bias),又称为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也就是,人们会倾向于将成功归于己(自我提高偏见),而不愿对失败承担责任(自我保护偏见)。这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自我,且使人们确证自己正在实现目标。但是,这种偏见是由不正确的自我评价所
第6篇:自我评价的社会功能
自我评价不但具有特殊的自我功能,还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影响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会有一种自我评价维护(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的意识。人们在形成自我评价之后,就会关注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如果别人(例如朋友、同事、上级)说一些不让你感觉舒服的话,你就会感到自己的自我评价受到了威胁,就会远离这些让你不舒服的人,尽量让他们的行为和态度跟你不相干起来,从而维护自己的自我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如果善于自我反思,就会努力自我改进,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有的人也可能自我封闭[23][24]。这表明,人们的自我评价影响着他们跟别人的交往方式。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还做过许多研究,来看自我评价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如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