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使文章结构出色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使文章结构出色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谋篇布局具有个性特征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使文章结构出色,欢迎阅读。
一、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
线型结构就是事无巨细,平铺直叙地交待事件的起始经过,四平八稳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直线式地向前推进情节。
那么,我们怎样克服这一通病呢?最佳方法就是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
“板块”是指文章中的记叙“场面”情景,或议论中的材料安排。场面通常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景、细节和氛围。场面在于描写。描写就是描绘特定的环境、场合及其人物活动,从而展示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
材料是指议论文中的论据。在文章中,记叙场面、议论材料是构成情节结构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场面、材料好比一个板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多个材料、场面的转换、组接和推进,便构成了全文的情节结构。这是写作文章的板块结构的实质意义。
变线型为板块,就要学会描写、安排,就要变换一种行文笔调。这是文章的能力要求,也是个性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把线型结构变为板块结构呢?
1.精心安排线索
线索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材料的纽带。它体现了各个场面、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能体现作者的思路。线索的类型,一般有实物线、人物线、情感线、主题线等四种。当你在构思谋篇选择材料时,就要同时考虑怎样安排一条贯穿材料的线索,并以之连缀各个场面,将情景与材料组合成有机的文章意境。
2.巧妙设置场面
一篇文章重点写好几个场面就行,但是这几个场面如何剪辑组合,如何安排次序等,都要精心构思设计。场面如能设在关键处,或动情处,就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场面设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3.形象描述材料
写景状物,论述观点,求其穷形尽相;刻画人物,表达思想,求其神情毕肖;描述故事,阐发感悟,求其引人入胜。这景物、人物、故事、事实、名言,便构成了形象生动的精彩背景材料。描绘背景材料可从多角度入笔:或视觉,或嗅觉,或触觉,或听觉,或味觉,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
二、变俗套题文为文题效应
我们在写作时常常“文”与“题”保持高度统一,其实,个性化的文章布局正好相反,它给人一种新颖、悬念的感觉,产生文题个性效应。
1.“大题”要小作
现在作文中常见一些诸如“习惯”、“心愿”、“生活”等题材范围十分宽泛的“大题目”,很多同学看后无从下笔。
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呢?
“大题小作”的创新布局便是其中的对策之一。其方法是把题目具体化,增加题目的限制词,缩小题目的选材、谋篇范围。假如有个题目为《变了》,对于这个“大题”,“小作”的办法就是在审题时加上限制词“谁的什么”变了,这样一来,切口小了,就好写了。
2.题面要突破
一般的文章审题,首先要看清题目字面限定的“框框”,这样行文才不至于跑题,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需弄清题目字面隐含的信息,进而突破题面含义,打开思路,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
突破题面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赋予题目新的含义
例如《母爱》,题面本义就是母亲的爱。如果仔细想想,老师、父亲、爷爷等长辈对自己关怀备至,也是一种“母亲般的爱”,那么,“母爱”也便富有新的含义了,所写的范围比一般学生宽泛,其内容也就令人耳目一新了。
②反向思维审题
例如“人一走,茶就凉”,是对人情冷暖和关系淡漠的感叹,如用反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人已走,茶不凉”,或“人未走,茶已凉”的新观点。这样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文题效果。
3.“稳”中要求新
在写作中常会遇到十分熟悉甚至写过的题目,而写这类题目总是容易沿用旧的故事和人人皆知的观点以求“稳”。太“稳”就很容易出现老面孔,这是个性作文的大忌。因此,要想文章进入“个性发展”的层次,就要力求“稳”中出新。
“稳”中求新须做到“三要”:
①思想要敏锐
思想陈旧难以跳出旧框框,也就很难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只有思想敏锐的人,才能把握时代脉搏,笔端常有新“泉”涌出。能否捕捉新材料则是衡量思想敏感度的一把尺子。
②思维要多向
面对一道作文题,要多角度地考虑立意,然后进行比较筛选,力避众说,“喜新厌旧”,新意自出。有时甚至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摄取新颖的观点或主题。
③挖掘要深入
在一般立意的基础上,要向纵深处多角度挖掘。这样,即使是陈题也会出新意。
例如《“滥竽充数”浅议》,可从四个角度(齐宣王、齐缗王、南郭处士、吹竽伙伴),两个方面(正面看法、反面看法),提出8个观点:①齐宣王“合奏”政策具有值得歌颂的集体主义精神;②齐宣王“合奏”便是“大锅饭”的作法,也是南郭处士悲剧的滋生地;③齐缗王“独奏”便是“改革精神”的体现,决不“法先王 ”的作法值得大力提倡;④齐缗王听“独奏”,赶走南郭处士不应该,而应挽留南郭处士加以培训,才是真正的“改革”之路;⑤南郭处士能够“人贵有自知之明”,无才便让贤,比起我们现在少数干部赖位不下岗强得多;⑥南郭处士不学无术,落得可悲下场,活该;⑦吹竽伙伴同情心强,竟让南郭处士“合奏”多年;⑧吹竽伙伴缺少批评、监督、帮助的精神,竟让南郭处士蒙混度日。
4.对比要鲜明
对比要鲜明,就是要把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者是把同一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对照、比较,从而鲜明地显示出其中的差异,突出其特征,揭示其本质,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般可采用两种比较方法:
①不同的人、物相比
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智叟与愚公态度的比较;《爱莲说》中的'莲花与菊花、牡丹的比较。
②相同的人、物相比
例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的比较;《卖蟹》中卖蟹姑娘对待“过滤嘴”、“旱烟袋”的不同态度的比较。
要做到“对比鲜明”,必须注意寻找共同的可比点,寻找出尖锐的矛盾性。如果做到了这两点,作文也就具有了“创新意识”。这种技法可用于多种文体,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都行。
三、变思维无序为内容整合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作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然后才是具体运用材料,修饰润色,结构成篇。
有的学生老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到哪里算哪里。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
该怎样进行个性布局呢?
首先应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展开联想、想象;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个性化的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布局:
1.片断组合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片断组合的构思,可以给作者留有相当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值得注意的是,片断组合,绝不是大拼盘,应做到所选择的片断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写片断应始终围绕中心展开。同时,这几个片断应该反映事物的各个不同侧面,各个片断应各具情态,各有侧重,以期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片断的叙述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它们本身应有感染力;要注意叙事有主有次,时间有先有后。
2.信息提取法
行文中,一时思路受阻,应该广泛联想,搜寻记忆中的信息。身在考场,心连社会,我们记忆仓库里的那些东西,还有不少来自新闻媒体、影视作品、自身经历、亲友生活……大千世界那些闪光的东西,都或深或浅地在我们脑壁上刻下痕迹。你应该让你的心神,回到广阔社会,捕捉生活中的片风丝雨,然后顺理循情引入作文。
3.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是一种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和这一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思维方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总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从某一事物(此)出发,按照审题立意的要求,联想到其他相关事物(彼),让它们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这就是“由此及彼”的构思法。由此及彼的构思,可以使文章开合自如,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由物联想到人,由某一景联想到某一种思想、情操等等。这种由此及彼的构思,并不局限于一物一景一人,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多次使用:由甲及乙,由乙及丙,由丙而丁……只要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采用这种构思。当然,这里说的“此”与“彼”一定要有某种联系,不能主观地硬性搭配。
4.角度选择法
角度,有体裁角度、主题角度、选材角度、结构角度、人称角度等等。在作文有限的时空里,能否快速选好角度,关系着文章的成败。选择角度总的原则应该是,你选定的角度,有利于你用熟悉的材料、拿手的技法,写出新颖切题的文章。
5.纵横对比法
纵横对比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景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使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写人物时,可写一个人的过去与现在(纵比),也可写两个人的优劣(横比)。写景物时,可写城乡的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纵比),也可写南方、北方景物的不同(横比)。还可以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从对比中产生某一生活哲理,如用冷清萧条的景物,反衬欢乐喜悦的感情;以外界喧闹的气氛,反衬内在落寞的心理。
6.“框架镶嵌”法
“框架镶嵌”的构思,就是将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放大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个特定环境,或为自然景物,或为社会背景,使所要表现的人或事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除了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框架外,议论也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框架,通过文章首尾的议论的框架,使记叙部分的主题突出。还有以记叙为框架的,即以某人某事为中心人物、事件的框架。
7.情感激射法
情感激射是一种以情感为辐射的端点和射线而形成的立体网状的文章构思方法。也就是作者对某一事一物一景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从而让自己的感情纵横激荡,形成汹涌澎湃的情感潮,或一浪高似一浪地向纵深推进,或浪花四溢,向不同的方向回荡。
这种构思,可以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情的感染,适合于抒情性的记叙文。
用这种方法构思的文章,情感是文章的主线,维系着全篇。这种情感,因个人的心情、处境、修养、志趣、爱好的不同而异,形成的情感也就迥然不同。这种构思,可以形成很多风格迥异的文章,同样一个材料,同样一个主题,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感情。
值得提醒的是,写这类文章,应是“情动而辞发”,切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有真情实感方能“激射”。“情感激射”仅是构思,情感的具体体现还得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完成。如果不塑造具体形象,只为写情而写情,文章必然“空”,也就无法达到感人的效果;以情构思,往往选取的是某些片断,或一串“特写镜头”作文章的材料。因此,在构思时,要注意情感的一致性,使文章的基调和谐统一
。
第2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文章结构创新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文章结构创新
Lcx396
高考作文的结构创新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建筑学讲究结构的完美,作文也是如此。
完整是对文章结构的一般要求,严谨是对文章结构的更高要求,创新则需要在结构完整、严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一篇结构新颖的文章,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一篇结构新颖的考场作文,会带给阅卷老师畅快淋漓的美的享受,并因此赢得高分。
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材料,更离不开好的结构。写进文章中的材料不能是一盘散沙,而应该是有巧妙的布局和清晰的组合形式。只有匠心独运地把材料组织得精巧,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正如德国文学家歌德所说,结构文章“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鲜活灵动的有机整体,才能写出好文章。近年来,在中高考考场作文中出现了许多结构形式有新意的好文章。在此先向大家介绍镜头式结构和对话互动(包括辩论式、采访式、座谈式、聊天式)结构两种。镜头式结构「点击解说」
镜头式结构是一种并联形式的文章结构。文章是由一系列有关联的独立画面并立连接而成。这些独立画面虽然各属于不同时空,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的人和事都可入文,但却有一条主题的线索贯穿其中。生活气息浓郁,画面感强,有利于思维纵横驰骋,机动灵活。「策略点拨」
1、文章镜头式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横向排列组合,即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画面组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突出其普遍性。另一种是纵向排列组合,即把同一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片断组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表现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状况,突出其发展性。在实际写作中,还可能有其他不同的剪接方法,诸如时空交错、对比、跳跃等。
2、展示镜头画面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用数码标示,一种是用几个小标题标示。还可用数码与小标题结合使用。设计小标题要尽量精巧,可以借用原有诗句,可以几个小标题相互排比,也可以精炼成几个词语排列起来。
「友情提示」
采用镜头式结构写文章,要注意下面两点:一是要有主题意识。镜头式结构“断中相连”,每一个镜头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所选的镜头片断,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断,抑或是景物描写片断,甚至是故事、抒情片断,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就是小标题的设计也要围绕主题。二是要有画面意识。作者应该将自己的眼睛作为镜头,摄下多维时空的画面;将手中的笔作为工具,精心编织材料,艺术地再现精彩瞬间。用画面感的语言再现场景,富有意境,营造氛围,使人身临其境。
「佳作展示」
美在瞬间一片落叶,一地陨石,一场春雨„„都是那么撩人心弦,耐人回味。是呀,大自然的美往往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
——题记
一、轻舞飞扬的灵动你看,秋日的斜晖,投下一个个俏丽的倩影。叶儿像一只只蝴蝶,在半空中翩然起舞,时而盘旋,时而上下分飞,时而相互竞逐的追奔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演绎着自己的美丽。当叶儿悠悠然与大地“亲密接触”时,显得是如此的宁静,如此的安详。那一瞬间,演示的是如此完美的“落叶归根”呀!
落叶,真美!
二、稍纵即逝的璀璨你看,无垠的苍穹,流星骤然划过黑夜,留下一道似乎完美的弧线,不管它是传说中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还是嫦娥梳妆掉下的金钗,它都在为那稍纵即逝的璀/ 3
璨,将自己的生命扔进暗夜的大气层,来不及享受晚风的轻抚,来不及欣赏世间的繁华,在广袤的太空中烧灼自己,以短暂的生命追求那片刻辉煌,享受着生命的壮美。或许,流星之所以如此美丽,正是因为它划下了生命的轨迹吧!何必斤斤计较时间的长短。
流星,真美!
三、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你看,窗外细雨飘洒,如烟似雾,那是雨滴在跳春天的舞,万物在春雨降临的瞬间苏醒了,它们睁开惊喜的眼睛,无声地享受着春雨的滋润。雨雾、雨丝润湿了青山,润湿了绿树,润湿了房屋,润湿了街道,也润湿了缕缕炊烟。人们在春雨中散步,聆听春雨的低语,感受春雨的温柔,烦躁的心情在霏霏春雨中也会变得宁静、安逸。然而,春雨书写了春天的故事,便一头钻进了泥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在等待另一个春季的来临。或许,春雨润无形无声的多情与浪漫正是它的可贵之处吧!让它飘进明天的新生活吧。
春雨,真美!
落叶是时间的见证,流星是追求辉煌故事的结束,春雨则是润物细无声的蕴藉。它们都在演绎生命最后的那一瞬间,是如此的感人心扉!正因为有了这无数美丽的瞬间才构造了这如此完美的永恒。人生又何尝不是呢?短暂的人生,转瞬而逝的美丽。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去聆听,美便俯拾皆是。悲伤时的一份慰藉,失落时的一个微笑,孤独时的一声祝福„„都能给予人美的享受。
成功之处:
1、用灵感闪过的心灵捕捉美落叶、流星、春雨,这些大家司空见惯的、常常不为人们注意的自然现象,却载着作者灵动的思维飞翔。引起了他的遐思随想,文章字里行间溢满了奇妙的美景与欢愉之情。可以看出优美的意象和敏感的心灵是分不开的。
2、镜头的画面展示了结构之美
作者将自己的眼睛作为镜头,摄下多维时空的画面;并将它们并列组合,以“美的瞬间”为轴心,辐射出“落叶,真美!”“流星,真美!”“春雨,真美!”,每一个镜头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所选的镜头都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小标题的设计也有新意,让一条主题鲜明的线索贯穿其中或逐步深入,会使文章的内涵丰富。
对话互动(包括辩论式、采访式、座谈式、聊天式)结构
「佳作展示」
从泪走到血
——孙膑访谈手记
孙膑,战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部书。经多次邀约,我终于在两千多年后的一个秋夜采访到了他。
梅子煮酒,梅雾氤氲,酒香浓冽。我与孙膑相对而坐,话题由“剜膑”切入。
一、荒凉的枯泪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遭庞涓毒手,被剜双膑,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膑(深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亲如手足。我从未设想过他会加害于我,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我太信任他,从不疑他。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最信的庞涓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过信任,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缓点头):灾萌于不疑„„
二、冰冷的铁血
记者:那么,孙膑先生,在后来的两次交锋,——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您如何下此
狠心痛歼庞涓之军,尤其是马陵一役将他逼死?
孙膑(沉默不语)
记者:是否„„是因为感情上的疏远?
孙膑:也许是吧„„我常想,自己在那次大战中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单纯的敌方谋士,还是一个有着冰冷铁血的复仇者。
记者:复仇者?
孙膑:剜掉的膑骨是仇恨的种子,我与庞涓的情谊彻底断绝了,这让我的心在刹那间变冷,我用冰冷的目光看待与他的交锋。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个陷阱„„
记者:是感情上的疏远让您对与庞涓的战争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或者说,感情的疏远让您重新认识兵法,认识战争?
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
西风残照,落木萧萧,却又不知是哪朝哪代了„„
【点评】用访谈记形式,结合话题,对庞孙两人的恩怨进行重新梳理和审视,将孙膑对庞涓前后不同的感情与结果作深度思考,提出了“惟我独有”的评价:感情亲反被害(“灾萌于不疑”),感情疏却获胜(“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个陷阱”)。
“荒凉的枯泪”、“冰冷的铁血”两个小标题,与结尾“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呼应,既留给读者无限悲凉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性的反思:无论胜败都是痛苦——被害是荒凉,获胜是冰冷。
第3篇:高考作文临考指导:结构
高考作文临考指导:结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临考指导:结构,欢迎阅读。
眉目清楚
考生应重点掌握三种结构:层进式、类比引申式、由物及人式。对于平时作文成绩一般的考生来说,有一种结构是通用法则,起码作文分会及格:引材料—点中心—联想、想象别的材料—紧扣中心来分析材料,这里强调辩证的分析—扣题升华。
无论议论性散文还是记叙性散文大框架都是总—分(主体部分)—总。关键是安排好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好结构可使文章眉目清楚,行文方便快捷。
议论性散文常见的结构:
1、总分总式(就全文整体结构而言)。第一部分为引论——提出问题(针对现实,提出论点或论题);第二部分为本论——分析问题(就中心论点举例并展开分析、论证);第三部分为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归结论点,回扣开头,提出解决的办法)。
2、并列式。将中心论点从
第4篇: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结构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结构
导语: 议论文是我们高中主要学习的一种文体,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其中议论文最主要的是它的框架,即是结构,好的结构绝对能使得作文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下面我们就议论文的写作给同学们提供三种结构模式,供大家参考。
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
所谓层进式,即在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后,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针对新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五字结构式:
引 ,即引述所给材料,材料特别短的可以照抄,长的要进行精炼概括,并根据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引述;
提 ,即在引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精要分析,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 ,即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联 ,即由此及彼联系自然与社会,
第5篇:高考作文的写作结构指导
高考作文的写作结构指导
[概念诠释]
标题式作文是一种较常见的文体,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
[拟题原则]
怎样把小标题式作文写得新颖别致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标题要围绕中心,体现行文思路
小标题是文中每个小部分的题目,在拟标题时应该抓住这一部分的重点、要点,提示每部分内容。每个小标题都要围绕中心,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比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择一片快乐的晴空》,文中分列了三个小标题,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是意志的较量、选择也可以很温暖,都围绕着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揭示了文章主旨。
二、小标题要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
几个小标题要多角度、多侧面地体现中心,不能随便凑合、不能同类内容重复使用。小标题要典型新颖、具有个性。小标题的内在联系常
第6篇:高考作文写作结构方法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结构方法指导
一、常规结构方法
1.记叙文结构比较灵活,开头、结尾、过渡,都有一定的讲究。如开头的方式有:开门见山式、设置悬念式、气氛渲染式、环境描述式、结果交代式等;结尾的方式有:呼应开头式、议论抒情式、自然结束式、戛然而止式等;构思的方法有:欲扬先抑法、埋下伏笔法、正反衬托法、虚实相应法、误会巧合法、设置悬念法等。
2.议论文结构一般有引论——本论——结论。引论的方式有:揭示论点式、引用名言式、设问启示式、叙述事实式、对比争议式、描述靶子式等;本论的方式有:分论点并列式、层层递进式、正反对照式;结论的方式有:卒章明志式、问题启发式、希望号召式等。
3.说明文结构一般为“总分总”或“总分”“分总”式。说明对象不同,说明展开的方式也常常不同。如动态说明常用时间顺序,静态说明常用空间顺序,事
第7篇:《高考作文结构漫谈》 作文指导
韩玉波
高考作文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篇作文,这篇作文要在很短的时间使阅卷老师青眼有加,除了内容、表达、语言、修辞等要做足功夫外,尚需要有明晰的线索,完整的结构,让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知道你的写作目的和内容,从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分值。
我这里只说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来说,据古代的典范议论文要求来看,是“起、承、转、合”四字。
首先来说说“起”,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提出问题”这是作文的开头部分,这个部分是一篇文章的关键的、需要加以重视的。人们常说的“凤头”指的就是这儿了,既是凤头,就是说要做好开头的设计,有的人是善用排比来开头,如:
从少年时候起,我的心中就有了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你说:“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为什么你说:“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为什么你说:“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愿把牢底坐穿
第8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技巧
2012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技巧
考场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掌握行文的结构模式十分必要。下面我们就议论文的写作给同学们提供三种结构模式,供大家参考。
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
所谓层进式,即在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后,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针对新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五字结构式:引,即引述所给材料,材料特别短的可以照抄,长的要进行精炼概括,并根据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引述;提,即在引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精要分析,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即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即由此及彼联系自然与社会,采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再次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结,即总结全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