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心理描写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6 07:12: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学写心理描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学写心理描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写心理描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写心理描写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在写作方法的学习上提出的重要目标。初中一年级的很多新生在表达方式的使用上往往局限于笼统的叙述和简单的介绍,一般记叙文的写作往往因描写的缺失而表现为不生动,不深入。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各种描写方法的一般规律,并在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片段训练。

初中一年级新生对于心理描写已十分熟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和总结心理描写一般规律成为可能和必要。本课程以心理描写为切入点和起点,引领学生学会恰当使用表达方式,将一般记叙文写生动,写深入。

【教学目标】

1、发现和总结心理描写一般规律。

2、在心理描写一般规律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描写片段训练。

3、赏析名著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验高境界心理描写。

【重点难点】

1、发现和总结心理描写一般规律。(重点和难点)

2、在心理描写一般规律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描写片段训练。(重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两篇初一新生考场作文:

我在变

作者:张三

在小学过了六年了,我已经不再是小学生了,我将踏上中学生之路,在这几年里,我觉得自己慢慢地长大的,漫漫地成熟了,慢慢地变高了。

以前在小学里,虽然是个很矮的人,但是我非常地调皮,容易哭,容易被人欺负。我现在不同了,我喜欢和别人散散步,聊聊天,在班里看书写作业,当然我也一样调皮,不过就没有小学那样疯狂。

在小学里,我喜欢追逐打闹,时常摔跤。有两次摔得厉害,被缝了几针,次次吸取完教训过了几天之后,由冲来冲去,就是喜欢跑,没办法,控制不住,看见别人玩我也想玩,看见别人跑我就想跑,那时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会事。老师走了就想玩,老师来了就认真,可能是和同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吧!

到了中学之后,我想把那些坏毛病全部改掉,不再追逐打闹,学校的校规我会好好遵守,做一个三好学生,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在中学里,我认识了新的同学,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新的班级,共同创作一个新集体,我想为班里作出贡献,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我已经不是小学生了,我现在是青少年了,我将为这个学校争光。

中学生之路更加地艰难,我将要踏上这一条路,离我毕业的路更加地远,在这三年里,我将会变地更大,更加友好,更不会调皮,三年之后我可能会变得更沉默。

我在变

作者:李四

当我从小学升上初中时,我变了。我认为弟弟妹妹们变了,但妈妈说:“他们没变,是你变了。”我变了?

回想小学,我总想受到爸爸妈妈的庇护,这样,我是安全的。小学和同学们一起放学回家,路上总要买些东西吃,打打闹闹,笑着,跳着,玩着过每一天。开心并忧愁着。我在想:“一天,我长大了,不能受到爸爸妈妈的庇护,不能再与同学疯狂地玩着,要当一个大人,一个成熟的人,我该怎么办?”这样一想,嘴里就说着:“我不想长大……”

这天来了,悄悄地挪动着步子,慢慢地靠近我。这天就是结束小学六年的毕业考。考完试,我的步子时而轻盈,时而沉重,心里既畅快又担心。我,长大了,不再是一个小学生了,我是不用爸妈庇护的初中生了,但我也不能再和同学、朋友们疯狂地玩了,我要好好学习了……我能改变吗?

暑假,妹妹来了。妹妹居然使唤我!这使我心里极度不平衡,哪能让一个小不点来使唤我呢?!我大声地说:“你不能使唤我,我是大人!”妹妹却冷冷地说:“你变了。”

现在我已经迈进了初中校园,再想暑假的事情,发现那时的我太幼稚了!只是妹妹使唤一下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一个真正长大的人,除了要好好学习,对自己负责外,还要懂得礼让,谦虚,不能像孩子那样动不动就发脾气。

上学一个星期后,母亲又说我变了,我体会到母亲所讲的含义。如今我的脚步只有轻盈,我的心只有畅快。

你认为哪篇文章写得更好一些?为什么?

张三的文章达到了小学习作的基本要求:写清楚,写明白,而李四的文章达到了初中习作的基本要求:写深入,写生动。要将文章写深入,写生动,我们就得学会描写。今天我们就从心理描写为起点,开启我们写作的中学时代!

二、学习板快一:赏析心理描写精彩片段,发现总结心理描写一般规律

1、两个片段赏析(出示幻灯片):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穷人》)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学生习作,来自网络)

2、引导学生再次默读以上两个心理描写片段,发现并总结心理描写一般规律。

(1)启发:我们在写人物心理的时候常用到一个成语“思前想后”,看看我们这两段心理描写哪些是属于“思前”,哪些是属于“想后”,除“思前想后”外还有想什么时候的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后汇报片段中属于“思前”的内容,属于“想后”的内容,还有属于“想现在的”内容。

(3)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思前”就是想过去,“想后”就是想未来,心理描写一般可以从“想过去”“想未来”“想现在”这三个角度来展开。

三、学习板快二:指导学生运用心理描写一般规律进行改写训练

1、出示文章片段(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的心里忐忑不安,因为老师要检查我们背书。

这次检查和平时不一样,背的是散文。散文难背极了,有些段落、词语我不理解,不易记,读得一点都不顺。今天又是老师亲自检查,我更紧张了,坐在位子上,一边背,一边等老师来抽查。

上课了,我连作业都不写了,一直在背书。等了半天老师还是没有抽到我。一会儿,抽到我这组了,我的同桌被老师抽到了。他背得不熟,老师说下午还要抽查他。我想该抽到我了,可是直到下课,老师也没有抽查我。

这次的等待让我忐忑不安。

——请改写第三自然段,在合适的地方加上一定内容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

2、学生花8分钟左右时间改写上文第三自然段。

3、请5个左右的学生朗读自己的改写,并讲述是如何使用心理描写一般规律的。根据学生的朗读和讲述,相机点拨和总结,使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掌握心理描写一般规律。

四、学习板快三:赏析名著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验高境界心理描写

1、出示经典名著中的三个心理描写片段(出示幻灯片):

那宝玉自见了秦钟的人品出众,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忽然宝玉问他读什么书。秦钟见问,因而答以实话。二人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红楼梦》

宝玉说:“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要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黛玉暗中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已,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已;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精神恍惚,病已渐成……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持;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命薄何——想到此间,不觉泪又下来。——《红楼梦》

索比对自己的马甲从最下一颗纽扣之上还颇有信心,他修过面,上衣也还够气派,他那整洁的黑领结是感恩节时一位教会的女士送给他的。只要他到餐桌之前不被人猜疑,成功就属于他了。他露在桌面的上半身绝不会让侍者生疑。索比想到,一只烤野鸭很对劲——再来一瓶夏布利酒,然后是卡门贝干酪,一小杯清咖啡和一只雪茄烟。一美元一只的雪茄就足够了。全部加起来的价钱不宜太高,以免遭到咖啡馆太过厉害的报复;然而,吃下这一餐会使他走向冬季避难所的行程中心满意足、无忧无虑了。(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2、在学生阅读以上三个经典片段之前,分别介绍每个片段情节的背景,消除学生阅读障碍。

3、学生赏析三个经典片段,体验高境界心理描写。提醒学生留意大家是如何运用心理描写一般规律的。

五、布置作业

1、在课本或课外书中摘抄若干段精彩的心理描写。

2、以一次难忘的经历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该文必须有一定的心理描写。

学写心理描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心理描写的三种方法。

2、能够生动、具体地写出内心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生动、具体地写出内心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二)巧谈心里,引发兴趣

二、创设情境,学习方法

(一)内心独白,真实具体

1、教师创设情境,和大家分享一个秘密,告诉大家自己不仅是一名语文教师,还是一名绘画大师,所画的画在国际大赛上都获奖了。

2、请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把内心的想法真实具体地说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并写下来。

小结:在自己心里说的话,就叫内心独白,在写内心独白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真实具体。

(二)情境表演,学会观察

1、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想办法怎样验证,学生要求教师现场作画。

2、老师故作为难,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表情、语言,知道了老师的内心。

3、请学生回忆,老师刚才是怎样的动作,怎样的神态,怎样的语言,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选派同学把关键词记录下来。

4、找一个小组代表汇报,补充指导。

(三)猜想换位,推测内心

1、猜想:

(1)老师再次创设情境,找一个学生当模特,现场作画。

(2)让大家猜猜模特的心里。

2、换位:

(1)教师给学生看画。

(2)请学生都把自己当做模特,想想模特此时的内心,写下来。

(3)引导学生了解换位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好方法。

小结;通过猜想、换位,能够推测出人物的内心,非常生动。

三、总结思考,拓展延伸

1、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内心独白,要做到真实具体;通过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知道内心的想法;还学会推测,去猜想,去换位思考。

2、请学生思考心理描写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并把板书补充完整。最后推荐给学生一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在这本书里有大量的心理描写,相信同学们读完后会有更多的收获。

学写心理描写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写;

2、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生如何使用心理描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在诸多人物描写的方法中,心理描写非常重要,它是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常用的方法。恰当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等。

二、直接描写。含“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标志。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1、“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非常恰当的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2、“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鲁迅《阿Q正传》

简洁,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

三、抒情独白式。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例,“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以上的文段,心理描写非常成功。作者用抒情的笔法,写“我”与儿子洪七给山上的红军送粮,在途中遇到了敌人。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牺牲儿子保护粮食,还是保护儿子?“我”的内心斗争非常激烈,心情极度矛盾、复杂。最后,“我”毅然牺牲了儿子,使“我”的崇高品质得到了最好的表现。

四、梦境描绘式。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中出现的事情实际就是心中所想。有一同学曾描写他晚上和同学一起到菜地去偷白菜搞火锅吃,被抓住了的故事,虽然他并不是想去偷白菜,但是他肚子饿,想吃东西是肯定的!

五、心理分析式。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就运用了心理分析式。他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

六、幻觉展现式。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揭示文章的主题。

例,“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也会对她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暖和暖和手吗?她抽出了一根火柴。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前面。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但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把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只拿着一根烧过了的火柴,坐在那儿。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

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同时,又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七、心理还可以通过神态、行动、环境来表现,很多神态、动作、环境都可以表现人物的心情。

八、作业:拿试卷的五分钟。

第2篇:心理描写指导教学设计

让心灵说话

——细腻的心理描写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材料分析归纳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作。

2、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树立写作自信,培养学生写作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想象,运用五种方法:内心独白法、梦幻展现法、从旁叙述法来描写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和环境烘托法,从侧面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活动。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掌握熟练的心理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心灵世界。教学设想:

以课本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为蓝本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以老师示范、师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设置情境

师:同学们,要上公开课了,后面坐了这么多老师,你们心情怎样?猜猜老师心情怎样?(紧张、担忧……)

二、想一想这样写生动吗?(教师读两个学生平时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请学生辨别片段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三、明确什么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四、赏析课文精彩片段,了解心理描写方法。

1、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京京垂下头。——言行暗示法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

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心声》 ——从旁叙述法

2、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邱少云》 ——内心独白法

3、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卖火柴的小女孩》

——梦幻展现法

归纳心理描写的种类:

心理描写主要分两大类:直接描写心理活动、间接描写心理活动。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从旁叙述、梦幻展现等;间接描写包括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暗示和环境烘托。

五、阅读片段,想想用了哪种心理描写方法?(提问学生,并简作分析)

1、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把我网住,使我不能动弹,不能挣扎。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失望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梦幻展现法)

2、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了一声便瘫在桌上。(言行暗示法)

3、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手下留情,你让我过了这一关,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内心独白法)

4、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景物

烘托法)

5、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心声》(从旁叙述法)

六、学以致用——我手写我心

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心理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最难忘的一次心理活动。学生作品展示,同学点评、教师补充

七、谈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心理描写的作用。

第3篇:心理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写;

2、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生如何使用心理描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在诸多人物描写的方法中,心理描写非常重要,它是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常用的方法。恰当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描写心理的词语有: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慌意乱,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心烦意乱,心粗胆大,心乱如麻,心如刀割横眉冷对憨态可掬面红耳赤喜上眉梢落落大方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容光焕发...

二、直接描写。含“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标志。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1、“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人物心理描写方法教学设计

《人物心理描写方法》教学设计

遵化实验小学:甄秀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概念,并能通过具体教学实例初步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三种方法。

2、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教学实例初步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

在不同情境下,巧妙灵活运用人物心理描写的三种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人物的心理描写方法。

二、作文指导:人物心理描写方法

1、什么是人物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思想活动、情感活动进行描写。心理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怎样描写人物心理

人物心理描写有三招:

(1)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2)符合文章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人物心理描写指导教学设计

人物心理描写指导教学设计

人物心理描写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心理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指导学生掌握三种心理描写的写作技巧,掌握心理描写的原则和要求;

3、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的技巧,拓展到实际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种心理描写技巧的掌握,心理描写原则和要求;

难点:如何通过心理描写,丰富人物形象,点亮人物心扉。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心理描写的相关知识和片断,阅读有较多心理描写的各类课文或作文,借鉴其写作方法;

2、教师:搜集心理描写的相关知识、文字片断或语音材料,设计Microsoft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目标

1、师述:同学们,当你放眼于大自然的山清水秀,放眼于城市的车水马龙,放眼于人物美好的外貌,你可曾注意到,在我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学写诗歌评论教学设计

课题:学写诗歌评论

时间:2005年9月8日上午第二节 地点:常州市一中高二教改(1)班 执教者:程代军

目标:

1、熟读《语文读本》第一课《诗经三首》(黍离、溱洧、子衿),理解诗意诗情。

2、掌握诗歌评论的书写形式。过程:

一、明确任务:学写诗评

二、方法指引:

1、诗评的三种形式:导读式、鉴赏式、创造式(以内容、形式、自我的要素递加)

2、范例:

(1)读《黍离》,理解诗意。

(2)范例1:以诗改诗,如以前《氓》的改写。也可用散文形式。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学写心理描写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写心理描写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