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你到达自己的远方了吗散文
你到达自己的远方了吗散文
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难安静。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马斯洛
一曲《香香》激荡起我的心灵。“香香,我骑着马儿,挥着鞭儿,流浪去远方”,听着歌儿,我浮想起荧屏中侠士骑马远去的记忆,记忆里满是惆怅。和着这惆怅,我心里追问着:为什么要丢掉心爱的姑娘流浪去远方?人,我们到底要去到何方?
人,我们到底要去到何方?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职。有些人寻寻觅觅,寻了一生也寻不到,而有些人却寻到了。据心理学家说,如果你总觉得不安、委屈与迷茫,那是你把自己放错了位置,如果你觉得平安、快乐与幸福,那是你做对了自己。
但到底怎样才叫做做对了自己呢?那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保持自己本身就带来的天性。卡耐基说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不管好坏,你都要做你自己,做由你的血统,你的环境,你的历史所形成的你。不论好坏,你都要开创自己的.小花园。开创自己独一无二的小花园了,并一直努力耕耘下去,日积月累起来,便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功。而这成功是独一无二的,是唯一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这或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孜孜一生想要到达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到达了吗??
第2篇:你爱自己了吗的散文
你爱自己了吗的散文
那是一个清秀可爱的女孩子,每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每天三点一线的来回行走,那时候女孩喜欢上一个高一界的学长,那时候他的名声不是特别好。那时候因为女孩晚回家,被几个小流氓调戏,他帮了她,从此她开始关注他的点滴,发现他是这样的帅气,这样的.有胆识,这个人和她的世界有着多么不一样的感觉,从此她的眼里只能看到他。
那时候他的成绩特别严重差,时常偷出学校,吸烟,赌钱、打架,怎么坏事都学尽了,也做尽了。那时候她知道她不能喜欢这样的人,但是她的心还是随他而动,随她而行。每一天每一天,她都在关注他的生活。
有一次,他因为打架受伤了,所以她十分担心,她不顾别人的闲言碎语,跑去看他,并且还请假留在医院照顾他。那时候他开玩笑说,如果你做我的女朋友,我就当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好男朋友。那时候她相信了,也点同意了。
那时候女孩每天都努力帮男孩各种补课,希望他能在高中的最后一年起码能上一所大学,其实男孩的脑子很活,所以学起东西来,特别严重的轻松,所以只一年的时间把课补得特别严重的好,同年,两个都考上了同一所重点大学,那时候很多人都说她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终于也浪子回头了。
大学生活就这样不温不火的开始了,一开始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但是慢慢的,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开始慢慢的与她远离,那时候她开始有些不适应,但是她也知道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圈,这样才可以生活得充实。
但是充实变成了背叛,他有了新女朋友,她跑去质问他。他笑着对她说,当时只是觉得她学习好,可以拉萨他一把,而且他知道她喜欢他,才会叫她当女朋友,然后可以得到免费的指导老师这样的指导老师比任何指导老师都强。
女孩不相信,她不相信会是这样,他大笑,你也不看看你自己,丑成怎么样,有谁会喜欢这样的丑女孩,那时候她完全的崩溃了,人生完全的失去了意义,每天都是以泪洗面。
那时候家里人都害怕她会轻生,因为太过伤心,没办法再学校里再学习下去,她选择了休学,在家里休息的那一段时间,她越发的消沉。有一天,***妈在房里偷偷的哭,爸爸在唉声叹气,她们的对话深深的触动了她。如果她有怎么闪失,父母怎么活下去,人生就因为一次挫折而消沉下去,怎么对得起父母。
第二年她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很多人都感慨她的勇气,但是她回答说,这不是勇气,这只是一种生活思想的转变,女孩不管怎么时候,都要学会爱自己。
第3篇:你听到了吗散文
你听到了吗散文
倾听溪歌,心弦会为之拔动;
倾听鸟语,心声也会同唱。
(一)
倾听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腻;
倾听有“八月秋高怒号”的悲壮;
倾听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雄心壮志;
落花之中,你也会倾听出女词人“帘卷西风”的哀叹。
这是古人赋予的倾听,你听到了吗?
(二)
你可以从父母牛毛细雨似的唠叨声中倾听出亲情的伟大;
你可以从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声中倾听出师魂的伟大;
你可以从友人的声声关切中倾听出友情无价……
这是人情关怀所赋予的倾听,你听到了吗?
(三)
仔细听,窗外鸟儿在尽情欢歌,那是春光无限的赞歌;
仔细听,草虫儿在欢快地低唱,那是草绿花开的喜讯;
仔细听,无限春风在轻吟,那是草长莺飞的.诗声……
这是春姑娘精心编排的乐队,你听到了吗?
(四)
春光中听出了阳光的味道;
夏阴中听出了夏日的漫长;
秋波
第4篇:你快乐了吗散文
你快乐了吗散文
松哥写了本书叫《你幸福了吗?》,内容与标题似乎有些差距,或者说让我有些失望。当然可以以某种姿态说我是没看懂,或者说理解侧重点有偏差,但都不影响,因为我是站在自以为十分公正的态度来发表看法。
我不知道为什么许多名人或稍有名气的人都喜于出书,且有一种自我良好感。尽管书的内容与我们所处社会的精神文明没有多大作用,亦或者说也许内容有作用,但是不够尖锐,不够技巧,不够等等某些词汇,以至唤不起已经麻木的社会大众。我们麻木的非常可怕,怕到我们都不知道怕,我想这是危险的。
之所以写“你快乐了吗”,而不写“你幸福了吗”,不是忌讳与松哥的东西同名,而是我认为幸福不等于快乐。你可以感到幸福,但不一定快乐。但快乐的时候一定是幸福的。举个例子,你是个富翁,家庭和睦,对于目前的价值、道德观点来讲,你应该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