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及对策
刘根传
从教数年来,每每与同事们闲聊,谈到学生抄袭别人作业现象,都觉得伤脑筋。如何杜绝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笔者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改正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根源
1、虚荣心理诱使。小学生人虽小,但自尊心还是很强的,如某位学生作业常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时间一长,他怕批评,也怕因此在学生中产生不好的名声,于是“爱面子”的心理诱使他去“借”别人的作业为自己装饰门面。
2、自卑心理作怪。这类学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对自己的作业准确性总持怀疑态度。这样,抄袭别人的作业就成了他的一种心理依托。
3、学习兴趣缺乏。这类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马马虎虎,为了胡“差事”,就一“抄”了事。
4、先天智力不足。有的学生由于智力因素的影响,作业难以与正常学生同步完成,有时教师因材施教不够,学生只得靠抄袭来追赶。
5、家庭因素误导。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差、负担重,家长把学生当作劳力使用,也有的家庭富裕,对学生放任自流,认为“有钱就有一切”,有的家庭所处的环境不好,无心过问孩子的学习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不努力,作业无所谓、出错多,只得抄袭。甚至有的学生花钱“雇”人做。
二、抄袭作业的不良后果
首先,学生抄袭作业中最明显、最直接的后果,是该课程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从而以后与同学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逐渐加大,由于作业不是自己做的,所学新内容得不到巩固,特别是数学,前后的知识联系比较紧,一年级学不好,二年级则更难了了,发展下去,就跟不上班。
其次,有抄袭习惯的学生,都是从偶然抄袭开始的,可能会从一门功课的作业,蔓延至数门。形成习惯后,上课不专心,经常开小差,对于问题也不去积极思考;等等,久而久之,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消极依赖的思想。
第三,由于长时间的抄袭作业,得不到及时纠正,成绩越来越差。再加上老师经常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讽,心理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退缩心理就会形成,越来越厌恶学习,最后只得自动退学,成为流生。
三、对抄袭现象的纠正方法
根据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和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做到:1、做好双方的工作。从学生抄袭者和被抄者两头做工作,指导和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的学习合作,是重要的改正方法。小学生之间也有小群体,平时在一起玩得好的经常有互助行为,抄作业也多是抄好朋友的,被抄者出于善意的学生多。作为教师,发现抄袭后,不能仅仅指责双方,而要讲出道理,尤其是要被抄者帮助时讲出如何做的,应复习课本上哪一部分,不要相互照抄。
2、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当众指责学生的抄袭行为,或进行处罚、辱骂等不当方法,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学生产生一种敌意感,给教师以后的教学效果带来不利。
3、正面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应以温和与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要像拉家常一样与学生交谈,找出抄袭的根源,向学生说明抄袭的不利之处,教育他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指导他们去独立完成作业。
4、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小学教学,在一般情况下,每堂课都应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作业,但是作业量必须适中,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师的监督下独立思考完成。否则过量作业,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厌倦情绪,可能无形增加学生的抄袭作业的动力。当堂完成作业,这就避免了增加学生负担、课外抄袭作业的现象,同时能及时了解本堂内容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5、作业难易要有梯级。每堂课的作业除了数量适中外,也要注意难易的幅度,既要有基础性的,又要有难度较大的综合运用。当然,基础性题要相对多一些,这主要为了复习巩固,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的题目是起复习旧知识与所学新知识相结合的作用。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产生相应的解答兴趣。差一点的学生碰到题,也能当堂提出质疑,由老师或同学给予启示。如此,既能防止抄袭。又能调动广大同学思考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2篇:初中生“抄袭”作业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抄袭”作业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张永胜
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可以说都是
很普遍的,抄袭作业最明显、最直接的后果,是该课程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从而以后与同学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逐渐加大,由于作业不是自己做的,所学新内容得不到巩固,特别是数学,前后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初一年级学不好,初二年级则就更难了,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就跟不上班,为了使教师在教学中制止或者减少学生抄袭作业,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成绩,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先要分析其原因再寻找其对策。
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一翻,于是有了对这些抄袭作业同学调查的念头。本人在定西与陇南两地区通过询问、个别谈话等形式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了学生抄袭作业有以下根源:
一是这部分同学上课大多不喜欢听课或者说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激不起他们的听课的兴趣,因而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就产生抄袭;
二是初中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而部分学生往往迷于玩电脑游戏或者上网聊天,为了应付教师布臵的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玩,他们就选择了复制;
三是由于各科的作业太多,学生为了按时完成,就想到
了节省时间的抄袭。
四是家庭因素误导。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差、负担重,家长把学生当作劳力使用,当然这种情况在咱们学校不太常见,也有的家庭富裕,对学生放任自流,认为“有钱就有一切”,有的家庭所处的环境不好,无心过问孩子的学习等等,而后者在咱们学校比较普遍。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不努力,作业无所谓、出错多,只得抄袭。甚至有的学生花钱“雇”人做。根据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1、做好双方的工作。从学生抄袭者和被抄者两头做工作,指导和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的学习合作,是重要的改正方法。中学生之间也有小群体,平时在一起玩得好的经常有互助行为,抄作业也多是抄好朋友的,被抄者出于善意的学生多。作为教师,发现抄袭后,不能仅仅指责双方,而要讲出道理,尤其是要被抄者帮助时讲出如何做的,应复习课本上哪一部分,不要相互照抄。
2、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当众指责学生的抄袭行为,或进行处罚、辱骂等不当方法,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学生产生一种敌意感,给教师以后的教学效果带来不利。
3、正面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应以温和与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要像拉家常一样与学生交谈,找出抄袭的根源,向学生说明抄袭的不利之处,教育他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指导他们去独立完成作业。
4、作业尽量当堂完成。中学教学布臵的作业,在一般情况下,每堂课都应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作业,但是作业量必须适中,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师的监督下独立思考完成。否则过量作业,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厌倦情绪,可能无形增加学生的抄袭作业的动力。当堂完成作业,这就避免了增加学生负担、课外抄袭作业的现象,同时能及时了解本堂内容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5、作业难易要有梯级。每堂课的作业除了数量适中外,也要注意难易的幅度,既要有基础性的,又要有难度较大的综合运用。当然,基础性题要相对多一 些,这主要为了复习巩固,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的题目是起复习旧知识与所学新知识相结合的作用。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产生相应的解答兴趣。差一点的学生碰到题,也能当堂提出质疑,由老师或同学给予启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给自己准确定位,独立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如此,既能防止抄袭。又能调动广大同学思考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当天的作业及时批改,及时
查找作业中的问题和学生有无抄袭现象。这样一是便于及时
掌握情况,积累数据,二是对教学和作业设计及时改变难易度和作业量,更好的解决抄袭问题。
总之,在解决作业中“抄袭”现象这一问题,是一个
长足的工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协作,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发展,并通过对学生心理分析,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对设臵作业进行分层,查找原因,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让学生由重视作业到独立完成作业,应该说还是能办到的。
第3篇:反思作业抄袭的背后原因及对策
反思作业抄袭的背后原因及对策学生抄袭作业,历届都有,今年这届尤其严重。每天看作业,全班大多数作业错得一模一样。虽然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希望阻止学生继续抄袭,但还是屡禁不止!为什么这届九年级长期出现这么大面积的作业抄袭?我该如何应对? 一直在努力着,但我也一直在迷茫中„„
一、原因
1.厌学之风盛行,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读书。
这跟学生对社会经济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大学生就业难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这些农村学生的眼里,农村里的木匠、泥水匠、小工大多没读多少书,他们每天的工价一百多,月收入可达三四千,还有他们的大哥大姐们,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可是很多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他们想找个月薪三四千的工作谈何容易!诸如此类的现实,不要说初中生,就连很多学生家长都难免产生“读书无用论”的念
第4篇:初中数学作业抄袭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数学作业抄袭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兴海县中学赵英芳
摘 要: 三年的教学经历,通过对本班和其他班学生的观察和研究,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作业抄袭现象很严重。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及学生个性的发展。让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听课质量,学生也自欺欺人。我们应冷静下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作业抄袭现象 数学 学习基础 学习兴趣 学生 老师 听课
目前,校园里作业抄袭现象虽不能说已成风气,但也是屡禁不止、屡见不鲜。别说整个学校,就是小小一个班级,也不敢说已经杜绝了抄作业现象。特别是在农牧地区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自制能力较弱的学生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了,我的五班、六班,也难以幸免,我不得不好好思考一番。我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学校,我的两个班,是学校里的普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