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感怀碗泉歌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3 07:13: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巴山感怀碗泉歌散文

巴山感怀碗泉歌散文

1978年,襄渝铁路通车,坐落于川陕交界大巴山腹地、平均海拔808米的巴山工务指导区成立。3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创造出享誉全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是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为内涵的巴山精神。

[碗泉歌 散文] 巴山感怀

我这是第二次到巴山了。2013年11月,我随朋友一起第一次到巴山学习。这一次是参加探访闻名全国的巴山精神发源地活动再上巴山。一次有一次思想感受,一次有一次的精神升华。

汽车在宽阔平坦的高速路上行驶,映入眼帘的是愈来愈绿地崇山峻岭。巴山里的三等小站紫阳火车站就在眼前。

陕西紫阳县素有茶乡、歌乡、桔乡之称,这里群山交错,河溪密布,形成了“三山两水一分田”的地貌特点。北有秦岭阻隔,南有巴山屏障,素有秦巴山色、汉水风光、茶乡风情,兼具南北风格,融合秦楚神韵。

顾不上欣赏沿途风光,我的心不禁又激动起来,如今的巴山又如何呢?

如果第一次上巴山,怀着好奇之心,这一次肯定是虔诚之心;

如果第一次是走马观花,这一次一定是深究内涵;

如果第一次是感动挂在脸上,这一次一定是深情藏在心里;

如果……

没有多少如果,怀着浓浓的情谊和对巴山人的无限敬仰,我再次走进了巴山。

在巴山,观看了电视专题片《巴山魂·西铁人》,对一代代巴山铁路人艰苦地奋斗历史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先后参观了巴山文化广场、创业二路、生态花园和巴山荣誉室等,仔细品味着一幅幅图文资料和历史实物展示,感受巴山艰苦的工作环境、职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多彩的企业文化以及所有巴山职工珍惜荣誉、愿为巴山增光添彩的精神状态等。沿着陡峭的台阶,怀着崇敬的心情,我随大家来到巴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筑路先烈。

在这里,铁路线穿越大巴山,蜿蜒盘旋,缠绕在千山万壑,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然而我却看到了这样一群铁路人,他们坚守岗位,不屈不挠;他们崇尚信仰,甘于奉献;他们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用铁路人特有的质朴与坚强,始终守护着这条大巴山里的钢铁通道不离不弃。面对险峻的高山,湍急的河流,艰苦的环境,他们安心驻扎,无怨无悔,用坚定乐观的情怀谱写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华美乐章,奏响了一曲曲委婉动听地歌谣。

如果过去对巴山精神理解是停留在艰苦创业上,“孩子拴在床头上,妈妈拴在桥头上”,一代代巴山人艰苦创业、坚守、忍耐寂寞,守护铁路桥三十多年无事故;而本次对巴山精神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巴山精神不但是铁路的,更是全国的,巴山精神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曾有人讲:精神丰富了,生活就不会空虚;心态乐观了,性情就不会抑郁;内心安定了,思想就会升华。两次巴山之行,是我人生最珍贵的经历。

汽车渐渐远离大巴山,驶向繁华的都市,我的内心依然波涛汹涌难以平静。不知道是那令人震撼的巴山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还是因为我的心已经留在了大山深处的那片圣土上。巴山人,面对寂寞山谷,远离繁华,忍受艰苦,平静生活,无私奉献,而我们日常浮躁的心态有什么理由不能沉寂呢?

第2篇:碗泉歌散文

碗泉歌散文

在微信朋友圈连续分享了《留在村庄的发小》、《乡下的爹娘》、《故乡的味道》、《这就是我们的村庄》、《故乡的秋天》、《月是故乡明》几篇文章后,带着思念的序曲,随着国庆节长假,我终于由城里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村庄。

爹和娘就在院中。

父亲一边精心剥弄着他那舒心的小菜园,一边说:“我算着你今天回来。”,母亲正在厨房炸豆腐鱼儿,我知道那喷香的家乡臊子面正等着我,每次回家,我那农家土院顿时就洋溢在喜悦之中,每次都像过节日一样。

秋天的村庄,层林尽染,松柏绿,枫叶红,瓜果飘香;玉米黄,苹果红,高浪笑弯了腰;田野里农耕机繁忙作业,乡下人正在播下来年丰收新的希望,不像城里人那样长假休闲旅游,国庆节正是农家人繁忙的季节,一幅秋收秋种的田园风景图画。

我吃着家乡的臊子面,听着母亲的唠叨。

家乡臊子面是关中地区的汉族特色面食,传说起源于周朝,有其悠久的历史。清代已经很驰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汤味酸,筋韧爽口,老幼皆宜。在婚丧、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

母亲讲,“你姑走了,都埋了。”我心里一惊,多可怜。90多岁的老姑无疾而终,算是享福去了。在人间,老姑是一个坚强、乐观的.女人。她一生经历的坎坷和不幸,值得我们同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我曾想为老姑写一篇文章,她生命的戛然而止,不免留下遗憾。

饭后,我和弟弟一起帮父亲的小菜园施肥、除草,也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享受一下农家田园生活。

在帮父亲拉运柴禾的路上,我遇到童年的发小,忽然,我想起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的“润土”,岁月的流失,并没有给他多少改变,如今已是爷爷的他,过着富足的生活,爽朗的笑声,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满足,只是他那优雅的笛声唤起了我们童年的记忆。

村庄的秋天是美丽的。

我多少次看过莫言先生、陈忠实先生对故乡老院的文章,今天我面对家乡土院,思绪万千,少年时代,我们从这里走出去,路遇城里的高楼大厦,又多次回来,总是在寻找什么?只有我们心里知道。

第3篇:[碗泉歌散文]五月梦想—那年的少年与火车

引子:入职不久的儿子的撰写的工作感受,读后我充满喜悦,见证了其成长,深感欣慰。今附后,权且我们父子二人的生活。

五月梦想—那年的少年与火车

题记:

20年前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家庭,初次相逢,结识了铁路。

20年来的耳濡目染,理解了铁路,儿时的记忆和如今的畅想,汇成梦想。20年后的今天,那年那月,所曾相遇的情愫早已转化成为了一种情怀。

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员工,与很多家庭一样,从小我就对铁路不陌生,那时候家就住在父亲单位对面的小区,相距父亲上班的单位仅仅隔了一条马路。

小的时候,父亲总是很忙,经常加班,甚至有时候半夜也要在单位加班,当时自己还小,还上幼儿园,胆子小,十分的怕黑,每当父亲加班、母亲夜班的时候,独自一个人在家总会觉得很害怕。父亲考虑到我的担心,将我接到了他的休息室陪我,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感怀散文

感怀散文

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窗外是那么的静谧……

天朦胧胧的,送走上学的儿子,伫立在小区胡同口,望着儿子上学的背影,我的心渐渐的消逝在儿子这寂静的深巷里!心里冥冥想到,像这样的心情会延续到什么时候,可是,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永远会将儿子的一切,收藏在自己幸福人生的记忆里,这份依托,这份感怀又何尝不是我们父母精神世界永久的一只风景呀?

面对一天天渐长的儿子,我的心里压力也愈来愈大,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父母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儿子上初中以来,这份沉重的心绪就像是一块石头压在胸口,或许我还是离不开那望子成龙风的困扰吧,但是谁又能在自己子女身上做一次试验呢?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错过的时光永远不会再来,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道理。

矛盾、纠结,甚至无限个不安,我想始终会在我们父母的心里存在,也许有一日,我们的儿女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巴山感怀碗泉歌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山感怀碗泉歌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