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狄阁老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3 07:12: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邂逅狄阁老散文

邂逅狄阁老散文

中伏时节,到太原出差办案,抵达目的地办理好入住手续时已是黄昏。吃罢晚饭,我和几个同事便在太原的一条大街上闲逛起来。走着走着,竟来到了一座街心公园。此时,公园里的灯还未亮,一切都笼罩在一片朦朦胧胧的暮色里。公园里的人很多,有的在激情地跳着广场舞,有的在安闲地散步,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说笑着从我们身边经过,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安逸。不知不觉中,光线越来越暗,就在我们准备折转身往回返时,我却突然与一尊塑像差点撞个满怀。

塑像是一个古代人物的上半身,峨冠博带,长髯飘洒,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特别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一股犀利与睿智,仿佛能洞察一切,给人一种能透视灵魂的感觉。我仔细地打量着这尊青铜质的塑像,默默地感受着他向我传递出来的一切信息。当同事用手机上的手电筒照亮塑像基座上的人物姓名时,我惊得不由得后退了几步,“狄仁杰?狄阁老?”我禁不住脱口而出,“天哪,我竟然在这里遇见了我奉为神明的偶像!”于是,我让同事们先回旅馆,打算坐下来好好地与狄阁老聊聊。

其实,在太原遇见狄阁老应该不至于像我这样大惊小怪才对,因为狄阁老原本就是太原人,太原人给自己家乡的古代先贤塑像,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不过我事先没考虑到这一点,或压根就没想到会近距离地与狄阁老接触罢了。

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狄公一生,宦海沉浮,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为大义。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帮,对武则天弊政多有匡正,其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这一切,我是早就知道的。一本《狄公案》不知被我翻看了多少遍,狄公平断冤狱、整肃朝纲的故事早已深入我心。而荷兰伟大的汉学家、外交官、小说家高罗佩用15年的时间,写成的140余万字的《大唐狄公案》,更是详尽地描述了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他笔下的狄公,迥异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中的“青天大老爷”,有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轻缛节,讲操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已被译成十余种文字,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的必读之书,并有高罗佩生前的手绘插图。自此,断案如神的狄仁杰,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

2003年——2010年,国家一级演员梁冠华先生在《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连续剧中饰演了狄仁杰一角。刚开始,我还担心梁冠华先生身形太胖,演不出狄公的精明睿智,会影响了狄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然随着剧情的发展,胖胖的狄公已在我脑海里扎了根。我想不到梁老师的演技是如此得精准和到位,直把个狄阁老沉稳、果敢,睿智、大度的风采演绎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自此,他所出演的电视剧,只要是有时间,我都会一集不拉地追着观看,但无论他再饰演什么角色,我总觉得有一种狄阁老的影子在里边。

夜风轻轻地吹拂着,公园里的灯也渐渐地亮了起来。我席地而坐在狄公塑像前边的水泥地面上,默默地打量着这个与我相隔了将近1300年的老人,一幕幕早就烂熟于心的故事,不由得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凤仪年间(公元676年11月——公元679年6月),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大理寺为官署名,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列九卿。他在一年内判决积案一万七千八百余起,却无一人诉冤。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意味着即使一年中他一天都不休息,也得平均每天断案达49起。如此辉煌的政绩,别说是侦查办案手段和调查取证技术都很落后的唐朝,就是在现在科学技术日臻发达完善、取证设备日益精准先进、公检法司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的条件下,也绝对是一个奇迹。兢兢业业、勤勉尽责、埋头苦干、废寝忘食等一系列的词语一股脑地罗列在他的身上,都一点也不为过。望着狄阁老,一股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一种亲切之感倍增温馨。

狄公早期担任并州(太原)法曹时,同僚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办案,但他的母亲却年老多病。为了不让家中的老人思念儿子、不让自己的同事挂念家中的老母,狄公主动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蔺长史听后非常感动,他曾多次对人说起:“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仅此一人而已。”事后,蔺长史联想到自己与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不和,深感惭愧,便主动与李司马和解。后来,人们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替人着想、和睦同僚、勇于担当、大局观念等与人相处的法则,于古是,于今也是。

亲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割舍的牵挂,狄阁老也不例外。有一次,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见天空中一片白云在飘飞,便情不自禁地对身边的人说:“我的双亲就住在那片白云下边。”那时,狄阁老的父母远在距离并州一百多公里以外的河阳,在交通条件不发达的年代,就算是快马加鞭也得一天。更何况狄公百事缠身,哪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去过多地回家侍奉双亲啊!他就那么定定地立在山顶上,直到白云散去方才离开。

都说自古忠臣多死谏,而狄阁老的劝谏却是那么得体、那么合情合理,以至于以暴烈出名的武则天不但经常屈女皇之尊听从他的意见,而且还对他格外倚重、信任。这方面,对于满朝的文武百官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她经常亲热地叫狄仁杰为国老,而从不直呼其名,每当狄仁杰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时,她都不予批准。每次狄仁杰来朝见,她都不让狄仁杰行跪拜之礼,并言辞恳切地说:“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我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此外,武则天还免除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并告诫官员:“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就不要去打扰狄公了。”

对于他们二人来说,一个恪守君臣之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一个注重才能品行,任人唯贤,从善如流,这才是正常的君臣之道,这才演绎出了一段狄公解梦复唐的佳话。“陛下毕竟是李家的媳妇,您传位于卢陵王,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在陛下千秋之后子孙定当香火供奉。若陛下立武承嗣为太子,您几时听说过侄儿将姑姑配享太庙的呀?陛下与其日后被李氏宗嗣逼宫退位,还不如自行禅让,还天下于李唐。否则,后果将是为臣所不愿见到的啊。”最终,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劝说,接回了太子李显,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一时间,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悦。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故,武则天伤心地说:“朝堂从此空矣!老天为什么这么早夺去了我的国老!”并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丞,赐谥号文惠。

想到此,我的眼里已经湿润了。我知道,如此感天动地的君臣之情,是泱泱封建社会的君臣之间所不曾有过的。就让我这喜悦的泪水,在狄公面前尽情地流淌吧。

《旧唐书》上曾记录着一件狄公祠堂在砸毁的事,事的起因便是狄公的儿子贪婪残暴所致。狄阁老在担任魏州刺史时,因为政绩卓著,当地百姓为他建立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狄景晖也来到魏州任职,本该秉承父训、发扬光大的他,却贪婪残暴,鱼肉百姓,受到百姓的痛恨,一怒之下,人们便砸毁了狄公的生祠。狄仁杰知道此事后,气愤异常,断然罢其儿子的官职,停其俸禄。不少大臣一再为狄景晖说情,希望狄公给儿子一个知过改错的机会。狄景晖也跪在父亲面前挥泪求饶,并表示重新做人。但狄公仍然坚持贬子官职不变,并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贤者当举,贪者当罚。这是用人之道,兴邦之法。”

此时,我蓦地想到了那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盘的星。”一把杆秤,计量的是重量,体现的是平衡,称出的却是天地良心、公平公正,称出的却是家国情怀、社稷大义。

夜已经很深了,公园里早已安静了下来,就连蛐蛐的叫声也听不到了,唯有满天的繁星眨着眼睛注视着这人世间的一幕情景。我默默地站起身,拧开同事为我留下的那瓶矿泉水,打湿手绢,仔仔细细地为我心目中的偶像擦去帽子上、脸上、衣服上的点点尘埃。月光轻柔的夜色里,我虔诚地朝着狄阁老弯下腰去……

第2篇:邂逅散文

邂逅散文

09年上大学的时候是第一次坐火车,从天水到徐州。也是第一次出远门,不过为了显示自己是男儿,还是拒绝了任何人送我。自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自己一个人跑去买票,然后开学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拖了个箱子就走了。

虽然出家门的时候好像挺豪迈的,但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在家里的时候妈妈一直唠叨火车上很乱,人很复杂,说不要和任何人搭话等。因此坐了18个小时的火车,接了妈妈20几通的电话。

话虽此说,但对于第一次坐火车的人来说,这18小时还是未免有点太长。虽然性格内向,怕生怕说话,但要18个小时不说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你不说总会有人找你说的。

刚上火车的时候,心里充满了紧张与兴奋,也感觉到一些孤独和不自在。幸好是靠窗坐的,就一直看向窗外,看着一排排的白杨和一亩亩的田地,在车窗上闪闪而过,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与幻想。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很清秀的女孩,年龄差不多一样大,应该也是第一次坐火车吧,显得有些慌乱与不安,也一直把头偏向窗外。偶然有几次目光的交汇,也都匆匆的撇开。她算不上绝世美人,但也遮掩不住青春的.美丽,穿着很朴素,没有任何的化妆,但眼睛很大,含有戴望舒《雨巷》中那丁香一样的哀怨与忧伤。她一直坐在那儿几乎没动,跟她一起的还有两个,在她斜对面的一排坐着。夕阳西斜,余晖洒在她的脸上,显得是那么的安静与清秀,距离这么近感觉那么远。外面渐渐的暗了下来,透过车窗看见她脸上泛起一丝丝少女的绯红与娇羞,显得那样的美丽与清净。

车很快到了西安,我们身边又换了几个人,是一对夫妇送自己孩子去上学的。那对夫妇很热情,和我们聊了起来。因此,我也知道了她的一点点信息。她老家是陇南的,离我家乡不远,也是在天水上的车。她也是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远门,也是去上学。她是去新沂,我是到徐州,后来我知道离得也不是太远。

就这样,聊着聊着也就渐渐的熟悉了,只是一直不好意思问她姓名。她一路没吃任何东西,说是不饿,其实我知道,第一次在在这么多人面前吃东西是有些不自在的,因为我也没吃任何东西。到郑州的时候那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都下车了,虽然旁边也上来了其他的人,但都没怎么和他们聊。不过我们两个还是努力寻找着话题,彻夜没睡,一直聊到天亮。一直想问她姓名,想留下她的联系方式,但毕竟是第一次,不擅长搭讪,所以就一直没好意思问出口。我也把自己的和电话号码写在了纸条上,准备等下车的时候给她,但一直被汗浸透了都没有送出去。

到了徐州,我该下车了,心里一直在打鼓,但最终还是那样的走了,只是看见她一直不停的在那向我招手,一直向我微笑。最终我们两个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只是知道有这样一次美丽的邂逅。

之后从徐州到天水,或者从天水到徐州,来来去去不知道多少次,每一次上火车都会搜寻好久,在火车站搜寻好久,但就是再也没有遇到过她。也试图在上搜寻现居地新沂,故乡陇南的姑娘,但就是没有任何消息。

然后,慢慢的她只是成了一个美丽的回忆,一次美丽的邂逅。也许正是因为没有留下任何信息,所以才会变得这么温馨。

毕业以后去过全国好多地方,也经常坐火车来来去去,也留下了不少旁边朋友的联系方式,但就是再也没有一个像她这样让我留恋的了。

第3篇:邂逅梧桐树散文

邂逅梧桐树散文

早就听说旅顺口区有棵“最长寿”的梧桐老树,深秋时节,我途经此地,近距离邂逅它,触摸它,饱览了梧桐树的风彩。

站在梧桐树下,我注视着眼前这棵具有传奇色彩且饱经风霜,历史悠久的老树。

树腰用红布缠绕,枝繁叶茂,透着一股仙风道骨!

据人讲,梧桐树干周长4.4米,需要三个成年男子张开手臂才能环抱。这是植物园里唯一的梧桐树。看似普通的梧桐树,其实这里有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138年前,法国人承建中国旅顺的龙引工程时,法国派来了年轻有为的建筑师贝尔纳,小伙子精明能干,这一干就是六年。

岁月悠悠,时空飞转,年复一年的过去了,他的妻子在巴黎日夜思念远在异国它乡的丈夫。于是,她携女儿不远万里,历经艰辛来到了中国。

夫妻团聚后,第二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一家人来到院子里,种下一棵从法国巴黎故乡带来的梧桐树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邂逅丽江散文

邂逅丽江散文

今年夏天特别的热,西安的高温让人坐卧不宁,摄氏四十度以上的天气成为了新常态。

女儿一家三口自驾旅行去了,我和妻子便承担起照顾毛毛的任务,毛毛是一只虎斑喵星人,二年前与豆豆一起成为了我的家人,毛毛住在了女儿的家,豆豆住在我的家里,女儿全家出行了,天气又热,不能只管豆豆而亏待了毛毛,于是就往返在这两个家之间照顾他们。

女儿来了电话,说道:“老爸,我们过几天去香格里拉,还要去飞来寺看梅里雪山,你也来吧,”她知道我一直的夙愿就是去看看梅里雪山。

香格里拉是个传说中的梦境,今年三月,我和妻子已经去过一趟,天气虽然寒冷,却机缘不错,到达香格里拉市的当天下起了大雪,听酒店服务生说这个季节难遇大雪天,果不其然,在普达措国家公园里,我们见识到了童话般的冰雪世界,留给我永远不能磨灭的的印象,接到女儿的邀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邂逅友情散文

邂逅友情散文

你说,你不知该怎样解释我们这一段邂逅,其实,你不必解释,对于那一年的一切,我们彼此心里有数,一切无法以笔墨和言语代解,只能用心感受。

是偶然也好,是缘分也好,这一切如今已不重要。对我而言,这都是上天的安排,是咱俩的宿命,宿命里早已注定了这一次的“邂逅”,这一次的重逢。

这些日子,经历了许多,让我更能体会,何谓宿命。和你重逢到后来的相识,相知,相惜……一切不在我的预料中,却翩然而至。

和你成为无所不谈的好友,只因与你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志同道合之余,还加上臭气相投,因而很自然的能聊到一块儿。甚至于还能分享彼此生活上种种琐琐碎碎,年轻岁月的酸甜苦辣,眼前日子里的喜怒哀乐。

我能感受当时的我们都是以一颗真诚的心,接受这一份上天突然赋于的礼物。以喜悦的心境,迎接这一份上天赐于的惊喜!至今虽说一切已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邂逅自己散文

邂逅自己散文

连续几天的闷热,终于又一场雨。虽已是一雨而秋,但内心欣喜。快速出门,迎着风,沐着雨,闻着土腥,让这雨浇灭连日的干燥和内心的焦灼。

在雨里,心便长出了荷叶,不觉内心涌出想去鸣沙山玩沙子的念头。即便看不到人山人海的热闹,看不到满眼绿色,只要守着一堆沙子,捧出自己喜欢的任何物件,都是极美的享受。

这是一种天马行空,我其实是在那一刻的雨声里邂逅了一时宁静的自己。

世界安静下来,只静静地谛听雨声。因为又是黄昏,肉体和心灵都开始放松。虽然也希望远足,但对于近日奔波的我来说,只有回到书中才能真正回归宁静。这是属于我的田园,我的桃花源,我的乐土。那里总能邂逅一些汉语的慈柔,让我的心回到清平。

忽又想起少年山堆纳凉的.夏天的晚上,池塘的游鱼,水中的蛙鸣,大人们端坐在院子摇着蒲扇,更多的孩子们在水里嬉戏打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邂逅狄阁老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邂逅狄阁老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