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书使我成长-随笔写作
读书使我成长-随笔写作
我与书很早就结缘了,从我三岁的时候开始,我就喜欢看书了,所以我的书架上文山书海。这些不会说话的“老师”都在书架上摩肩接踵,无可奈何的我只好去买了一个更大的书架来招待这些“老师”。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了我的书架上有一套《语文新天地》,这时,它魅力四射,我情不自禁地拿起“小学卷5”的那一本看了起来。翻开这本书,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令我无法自拔,一篇篇文采飞扬的作品使我领悟到文学的经典。看完这一本,我迫不及待地看“小学卷6”了,没过一个星期,我竟看完了一整套的《语文新天地》!那一篇篇炳炳烺烺的诗歌,令我不知不觉地饮醇自醉;那句与句之间让我感到大自然的悠美:树叶儿绿了,草儿冒出了嫩芽,鸟儿在树枝上婉转地歌唱;我体会到了小朋友多么希望妈妈不再赌博的心情,我体会到了我们小学生共同的心声,了解了我们小孩子各种各样的烦恼与苦衷……
四年级暑假看过的《小海蒂》,它的种种奇迹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小海蒂年纪虽然小,但却有着一颗善良纯真、真情感化的心。阿尔姆大叔是一位性格非常孤僻的人,但在小海蒂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阿尔姆大叔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性格也开朗了。也正是在小海蒂的帮助下,体弱多病的瘫痪姑娘克拉拉竟能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战胜了疾病,重新站了起来。难怪人们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真感叹诚心的.力量竟有如此的巨大了!
今年暑假我读了“阳光姐姐”伍美珍的书——《单翼天使不孤单》。失去了父爱或母爱的孩子,被称为“单翼天使”。“优秀生”张小伟就是一位“单翼天使”。他的内心隐藏着伤心、孤独和难言的苦衷。后来,他体会到惟有给予和宽容才能为自己赢得温暖和爱,“单翼天使”们只有彼此拥抱着才能飞翔。是的,惟有给予和宽容才能为自己赢得温暖和爱!作为“双翼天使”的我们,能为“单翼天使”做的不应该是讽刺,而是同样地做到给予和宽容,这同样也是美丽的。
书籍不仅是一座巨大无比的知识宝库,更是我的良师益友。在里面我懂得了许多,我再也不是那无知的小女孩。在经过书籍的洗刷后,我知识变得更加广泛,心理变得更加成熟,情操也变得高尚了!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我正是靠着书籍才一步步地成长起来,让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的!
第2篇:读书使我成长
读书使我成长
——读《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值此之际,我有幸品读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是一本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学生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杨景芝老师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她对学生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学生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
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中,杨景芝著作给我的印象是,不管是她的理论还是她的时间,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学生)的爱,对学生作品的爱、对学生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灿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杨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和对话行动改变了“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的传统看法。在她的理论和实践中,教师仍然是蜡烛,但它既照亮了别人,也提升和扩展了自己。爱心成为相互的东西。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看完书后,我也把她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表现出真正的认可与赞美,“你的作品比上次有进步了,”“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真挚的表达使学生的创作热情更为高涨。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学生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景芝的学生艺术教育实践和理论正是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她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所以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的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开放”与“交流”是分不开的,就杨景芝来说,通过与学生亲自交流,感悟到学生可爱的童心,深入学生心理的内部,仔细观察他们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的发展,发现他们固有的发展潜能和智慧,了解到不同个性和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不同兴趣、能力和要求,找到了因材施教的契机和突破口,而没有因循于国内外权威制定的固定教育模式。杨景芝不仅与学生本人交流,而且与他们的作品交流,通过与成百上千的学生作品对话,她找到了打开学生心灵深层的钥匙,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绘画教学内容、方法和规律。在课堂中,我也学习杨景芝教授,在课前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上通过不同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
望。使他们畅游在美术的海洋中。从大处说,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爱来自于她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心。众所周知,当前除了人们常常谈论的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外,还有一个精神危机。这一危机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现代社会竟然把人自身之感受和理解的最忠实写照艺术,这种能在人的精神世界掀起狂涛巨浪的艺术这种被视为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的艺术,也当成一种商品或人自身在社会中地位的标志和虚假包装物。在教学中,我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入其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时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本书洋洋洒洒20余万字,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儿童审美心理活动的描述,到对“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界定;从构筑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到美术教学方法的探讨;从对儿童艺术创造的研究,到对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观察。许多的见解和看法,理论和规律都值得我们一线的美术教
育工作者好好学习和借鉴。
好书需要研读,好书需要品味,杨景芝老师的作品更让我回味。我会将学得的理论和好的做法运用于自己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向杨景芝老师那样,将爱作为教育的出发点,用爱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艺术成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第3篇:读书使我成长
观《狼图腾》有感
《狼图腾》向我们展示了曾经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艰难、丰富而又让我们觉得新奇的生活。作者十几年的知青生活,使得这些故事读来娓娓动人,跃然纸上。
撇开一些极具争议的观点不谈,仅谈一谈我从狼身上感悟的一些东西:
1、认识自己的周围环境
只有像狼一样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声音,才能因势利导地运用各种战术来捕获自己的猎物,躲避敌人的攻击。狼能利用大雪窝围捕黄羊群,能借白毛风的势全歼军马群,能利用地形给小狼崽选择最安全的洞穴,这些无不是建立在它们对草原环境极其熟悉的基础上。而做事情也必须先沉下心来好好熟悉自己的 周围 环境,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对工作环境都不熟悉,那即使你能力再强,也只能“龙游浅滩遭虾戏”了。
2、讲究策略
《狼图腾》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草原
第4篇:读书使我成长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一天不读书,心有不安;两天不读书,心浮气躁;三天不读书,则茫茫然有所失。
我小时候就爱上了读书,但多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工作之后,我成了一名梦寐以求的教师。我认为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砺,也可以是与同行切磋,还可以是观摩名家课例,与名师交流。学习的方式,当然更不能忽略了读书。每一本书,都别有一番天地,与一本好书相对,就是与智者相对。著名诗人狄金森在他的诗中这样说道:“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
第5篇:读书使我成长
我在读书中成长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叫xxx,是一名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来到xx小学刚刚三个多月,尽管时间很短,但我被学校浓厚的读书氛围深深地感染着,我在读书中得到了成长,所以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我在读书中成长”。
读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不论是书香飘溢的大学校园,还是繁忙的工作岗位,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书都以同样的执著陪伴着我,教我谦逊,催我奋进,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在我走进xx小学时,校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师要想成长,只能靠读书。” 加入这个集体后,我体会到了其中的含义。
一、我学生时期的读书历程
我从小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将书从读懂读到“懂读”,养成了做眉批、批注的读书习惯,于是我便在不断的买书、动笔、翻阅中度过,开始我只关注那些故事性、情节性强的书,看过后还眉飞色舞地讲
第6篇:读书使我成长
读书使我成长
(三)我的读书情结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在小学期间,争着抢着看《西游记》《三国演义》《岳飞传》等一些小人书,因为书少孩子多,甚至在玩耍的时候,还看高年级的语文书,想想幼时的读书生活是那么甜美,回味无穷。
一晃二十多年已流水般逝去,我也成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人民教师,但我的读书情结始终如影相随。茶余饭后,最佳的食粮是读书;工作劳顿,读书则是消除疲劳的最佳良方;每当心有块垒,读书使我心定气闲,豁然开朗。
人们常说读书使人明理,这话的确不假。读《红楼梦》能让人深深体会泰极否来,金钱似过眼云烟,浮华背后是消沉的质朴道理;读《三国演义》《水浒》又让人觉察出一种虽荡气回肠却难以摆脱的宿命感;而读《威尼斯商人》则让人眼前一亮,明白了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更有真情和爱情。赏读《老人与海》,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