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第一课》五年级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1 07:13: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19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

从1949年——2019年,今年是中国建国整整70周年。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主要讲的是红色教育,要让我们中华儿女的新一代知道我们新的和平年代是怎么来的。

一开始以一些经典的红色影片片段,瞬间把我们带回到了战争年代,建设时期,那些忘我的冲锋,那些浴血奋战,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奋不顾身的瞬间,是革命先烈们爱国的表达方式。今天,让我们跟随为了建设新中国的感人故事一起回到岁月深处,去深情拥抱我们亲爱的祖国。

在河北,我们的石家庄平山,有一个平山团,其中有一名战士叫王家川,不幸牺牲了,在他的身后千千万万的王家川又来了,在平山这片红色土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输送了大批热血男儿,留下了一个个母送子妻送郎上阵父子兵兄弟齐参军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铁人王进喜,为了开发石油,没日没夜,不惜流血生病,为我们国家找寻石油的故事。……

时光荏苒,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身处盛世国泰民安,然而有一种情感,那是一种强大的基因,一直深深扎根在我们心里,那就是对祖**亲的热爱,只是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让我们一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用理想致敬,用行动爱国,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开学第一课“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2019年8月31日,是我们开学报道的日子,老师告诉我们今晚河北石家庄生活频道会播出《开学第一课》,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就迫不及待的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

节目开始了,今年的主题是“我爱你中国”,今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觉得这个节目一定是特别棒的,我和妈妈专注的盯着电视,看着电视中演绎的画面,听着主持人和嘉宾生动的讲解,我被震撼了,被他们的爱国精神感动,被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其中讲解的三个事件让我印象最深。

第一个讲的是抗战时期,平山团战士王家川奋勇杀敌的故事,他先用步枪打死了两名日本兵,接着用手雷炸死了3个日本兵,此时他胳膊已经受伤了,但是在敌人到了面前时,他依然用刺刀插入敌人的胸膛,这时敌人的刺刀也插进了王家川的胸口,最后他壮烈牺牲了。

听到这里我对中国的战士充满敬佩,被他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动。讲解员接着讲在王家川死后第九天,又一个叫王家川的人来参军,原来他是王家川的弟弟,他说他要接替王家川参加抗战,如果他死了他还有一个弟弟也叫王家川,他们村的很多少年都叫王家川,王家川是永远牺牲不完的。我觉得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这些可爱的中国战士,是他们的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

第二个生动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他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井工人。他在一次工作中砸伤了脚,却依然不休息坚持在工作岗位,看到有人不小心掉进了泥浆,他不顾受伤的身体去救人,他一直坚持到钻出石油才去休息。他的铁人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石油工人,他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排忧解难的精神让我感动。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是中国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他的一生都奋斗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中,他说,“稻田就是我的战场,我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件事能坚持一辈子,这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今年已经89岁的袁隆平爷爷,依然有自己的梦想,他要把杂交水稻推到全球,其实多年前他就患上了慢阻病,他却没有停下研究杂交水稻的脚步,他被尊称“杂交水稻之父”。他这种追求梦想,热爱祖国,坚持不懈的精神更值得我去学习。

《开学第一课》还讲到了许多不同岗位的人,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默默的无私奉献,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心中都热爱着我们的祖国,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们也不能落后,我们要学习前辈的精神,发奋学习,天天向上,永远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

开学第一课“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眨眼之间我们开学了。

今天,2019年8月31日星期六晚上7点30分,河北生活频道播出了开学第一课“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爸爸妈妈都认真的观看了,边看妈妈还不停的和我说着中国的变化。

2019年迎来了中国70周年庆,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原来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有那么多的勇士、铁人和科学家通过不停的努力、实验、坚持、鲜血换来的。

中国人民战士给我们带来了和平的年代,铁人王进喜让石油可以自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中国人免于饥饿,并与今年6月份研发了海水稻,为中国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榜样,在医学、科学等各个领域做出这惊人的成绩。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新一代,热爱科学,拥有自信,我们长在红旗下,努力学习,科技强国,在不久的将来也能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第2篇:开学第一课秋季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秋季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今年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汉字就是我们骄傲的事情之一。

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研究汉字从未停歇。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

中华汉字也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时期的金文再到秦朝时代的小篆,之后又到汉朝的隶书,然后就变成了现在的楷书。而不同的书法字体,又各自有自己的特长。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匀称,笔画粗放,而篆书和隶书又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行书是一种非常流畅的`书法,而楷书却严肃而端庄。草书笔划奔放,好似凤舞龙翔。

中华汉字又是一种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文字,中华汉字的对联,诗歌,都是汉字独创。

汉字左右工整,既能简写,也能写详。中华汉字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飞翔与驰骋。

汉字,一种美丽的文字;汉字,一种神奇的文字;汉字,一种富有力量的文字。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汉字,如果黑板上缺少了你,那我们这样的花朵就得不到滋润;如果书本上缺少了你,那万千群众就得不到教育;如果来往中缺少了你,那我们中华雄狮的子民就得不到沟通。种种如果,种种得不到,汉字,这可见你在我们生命中有多么重要。我爱你——汉字。

汉字,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你在我们心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你让我们人与人之间有了感情的交融、心灵的沟通。是你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我爱你——汉字。

第3篇: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2008年起,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播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期。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欢迎借鉴!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魅力。怀揣着为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的探索梦想,面对危险与困难永不言弃,才能取得今日的累累硕果,同时这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及思索。

在今年《开学第一课》第三篇章中,参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大飞机C919试飞的邹礼学、聂飞、刘立苏来到现场,回顾了试飞组所面对的危险以及他们的坚持。

大飞机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则展示了C919大飞机的各项数据和科技成果,并讲述自己实现飞机设计梦想的过程,展现了一代中国航空人为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历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薛其坤院士与王源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的对话,用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坚持奋斗,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下面是关于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在9月1日,这一天,我们虽然没有去上学,但是距离开学还有不到24小时的时间,我们打开电视,看中央一台,看《开学第一课》,这一个节目,这一个节目已经连续播出了十一年了,每一年都有一个新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

在这个《开学第一课》上,我最敬佩的人是——成龙,他从一开始,就梦想着当演员,他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发奋学武,从一个“跑龙套”——“中国名片”,从一开始当“死尸”群众演员——主角。他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受过很多伤,还有一次从十五米的树上掉了下来。但是他依然坚持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秋季《开学第一课》五年级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秋季《开学第一课》五年级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