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幸福在哪里-五年级
幸福在哪里-五年级
幸福是什么?它又在哪里呢?我像那只追着自己尾巴跑的小狮子不停地追逐在寻找幸福的路上。
NO1志在“币得
我捧着作业本,走在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仿佛手里捧着一个定时炸弹。上帝啊,这次千万不能出错,如果这次出错了的话,前面积攒的满分卡就功亏一篑了,和我朝思暮想的博雅币也就擦肩而过了。
回想一下,我有很多次悲惨的经历。那次我拿着作业本兴致勃勃地找老师批改,希望得到满分,可是老师的红笔锋一转,刷刷的两个大红叉就印在了作业本上。我心里一凉,瞬间就把自己打回了原形。我后悔莫及,恨自己没有提前好好检查。正想着不知不觉老师的办公室就出现在自己面前。
我在心里默默祈祷,这次千万不能出错了。我把作业本小心翼翼地递给老师。只见老师眉头紧蹙,一会儿表情凝重,一会儿和颜悦色。我耷拉着脑袋静静地站在旁边,大气也不敢出,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啊!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猛一抬头,看到老师用红笔在我作业本上轻盈地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很快,一百分就出现在我面前,这个一百分像是久违的朋友在对着我笑,耳边仿佛传来了鸟儿欢快地叫声,鼻子也闻到了阵阵的花香。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一百分上,显得喜庆又可爱。我的天空瞬间又变得晴空万里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当我拿着期盼已久的博雅币走出老师办公室的时候,真觉得我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NO2微笑
课堂上,数学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方程,老师问:“哪位同学能解答一下?话音刚落,大家都纷纷举手急于表现。我很幸运,老师选中了我。我匆忙站起来,可是却不知道要说什么,急得汗水直流,老师似乎明白了什么,微笑地说:“没关系,不要紧张,我相信你明白解题思路,慢慢说。此刻教室响起来一阵掌声,我知道这是同学们在鼓励我。老师的微笑,同学们的掌声像一股清泉激励着我,顿时我变得十分自信,流利地说出了解题思路。此刻,教室再次响起来了掌声,那一刻我觉得十分开心,没有谁能比我更幸福。谢谢老师的微笑和同学的掌声。
第2篇:五年级语文幸福在哪里
第五单元
劳动幸福在哪里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了幸福的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前小故事:《手尖上的幸福》
1、故事中的小女孩用一双孱弱的小手描画出了动人的幸福,生活中的你幸福吗?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2、你曾感受过怎样的幸福?
3、幸福在哪里?我们怎样能找到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1、指读文章最后一部分----幸福就在于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为什么说他们的劳动是有益的?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 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② 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四、在这之前,孩子们也做了好事,为什么就没有体会到幸福呢?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的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五、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点评:以上设计,紧紧围绕着孩子们十年前、十年后的生活经历,从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情中,引导学生明白“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层层深入,恰到好处。]
六、合作表演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说说你与家长交流的“幸福是什么?”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3、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4、这些幸福是从何而来?
5、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举例:“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直入文章主要内容,学文后,让学生在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的拥有中,细心地回味着“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从而,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目的。
二、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古诗二首 蜂 秋浦歌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当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⒈ 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⒉ 检查反馈: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3)作者的心情如何?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2、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4)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7)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 “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 “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赞美蜜蜂。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点评: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的确,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是创造的雏形。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思想,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创新的王国,自由驰骋。通过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整首诗的内容,而且更好地带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五)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引出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然后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简介,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做好感情铺垫。学生人人参与,在补充、完善、争辩中,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
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3.背诵这两首诗。劳动的开端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本课节选自吴运铎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细读课文
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小结。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小结。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劳山道士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2.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重点难点:
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课
1.检查预习: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词类活用:请师之 月光辉室 诸门人环听奔走
“乃”字的用法: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乃以著掷月中
“而”的用法:蓦然而踣 不过早樵而暮归
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3.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开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师学法。发展(二~四自然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结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
综合活动
第3篇:幸福在哪里五年级作文1000字
幸福在哪里五年级作文1000字(精选21篇)由网友 “qwertyui”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幸福在哪里五年级作文1000字,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幸福在哪里作文1000字
幸福在哪里作文1000字
总有一些人,他们看上去整天都很开心,嘻嘻哈哈哈的,没有烦恼,像个小孩,他们总说玩是我最大的乐趣,我很喜欢玩,我什么都会玩人多的时候他们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好多人都会羡慕他们,然而这其实是他们最悲哀的地方,他们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难过的一面,更没有能力一个人独处,因为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不知道一个人会发生什么事,坐在窗前冥想走过的点滴。
没有人读的懂他们,想着想着貌似快乐的他们就会黯然流下一脸的悲伤,然后对自己说:其实也没什么,命运吧!所以他们就整天逼自己笑,以此来逃避那些常人所不能
第4篇:幸福在哪里五年级作文1000字
幸福在哪里五年级作文1000字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只要认真地体会,你就会获得无比的幸福,你也会变得无比的快乐。
——题记
今天,我按照老师的要求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一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幸福到底在哪里?节目中,一个个节目向我们描绘了什么是幸福,真正的让我们体会到了幸福。
一个天生双目失明的小男孩,4岁就开始学电子琴,7岁开始学钢琴。他不怕自己的缺陷,和妈妈到北京音乐学院求学,不料老师都不收。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位老师,并认真学习。妈妈把他乐谱翻译成盲文,让他自己摸着弹奏。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在9岁时获得了国际舒曼大赛总决赛第三名。他就是天真开朗的刘浩。成龙告诉我们说:“我要努力,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幸福就越多。”这也是成龙一生中积累的经验了。是啊,只要我们刻苦奋斗,努力的付出,我们
第5篇: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1
“幸福”像一个施魔法的小精灵,当你难过时,他会施展法术使你忘记不愉快的事;“幸福”像一个百宝箱,打开它,你将会有无限惊喜;“幸福”也像一束玫瑰花,散发出来的芳香,让人心旷神怡。那么,幸福到底在哪里?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圆滚滚的西瓜里。每到夏天,妈妈总会去市场挑选又大又圆的西瓜,在全家人饱餐一顿前,先将西瓜切好,然后放进冰箱冷藏,等全家人用餐完毕,妈妈就会端出冰冰凉凉的西瓜,我们一边吃一天聊天,暑意全消,真幸福!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母亲“双倍”的爱里。每一天,妈妈结束忙碌的工作后,就会去托管班接我回家,日复一日,总是如此。因为我没有爸爸,所以从小到大,妈妈就一人肩负起照顾我的责任。一回到家,妈妈总是会端出香喷喷又营养满分的晚餐,我和哥哥吃得满足,饭菜香中飘
第6篇: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有一天,我问妈妈:“幸福在哪里?怎么才能找到她?”妈妈微笑着说:“幸福是一种快乐,需要你用心才能感受得到她”。我决定亲自去寻找幸福的足迹。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我来到我家屋后的鱼塘边,看见一个老爷爷正钓着一条大鱼,脸上乐开了花。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走过鱼塘,来到田野边,看见两个农民伯伯正在摘菜。望着一筐筐绿油油的蔬菜,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笑容。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穿过田野,来到学校的操场外,看到同学们有的踢足球,有的跑步,还有的跳绳……同学们跳呀,跑呀,操场上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沿着操场外的围墙走着,一会儿就回到我家的小区里。看见小伙伴们在捉迷藏、打水仗、滑滑板……他们玩得好开心啊!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吃饭时间到了,我回到家里,妈妈正做着香喷喷的饭
第7篇: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1
幸福可以是一次郊游,可以是一次购物,……仔细想想,其实幸福就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今年元旦节,爸爸为了展示我家新买的越野车的性能,提议全家人驾车去郊游。新车就是不一样,没多久就到了目的地——龙泉湖。我们将车停放在一个大大的草坪上。从车里搬出了许许多多的“道具”——帐篷,烧烤的食物,还有运动器械呢。婆婆和外公忙着去搭灶拾柴,爸爸妈妈搭起帐篷,哥哥姐姐和我开始忙着玩飞盘,我扔过去,他们又传过来……最难忘的是我们家的全民健身运动:外公和婆婆学放“中华飞伞”,爸爸妈妈打着羽毛球, 哥哥姐姐和我追逐不停……草坪上,洋溢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妈妈说,这就是天伦之乐呀,真让我感到幸福。
快过年了,我们一家去“荷花池”买年货,在我的再三请求下,爸爸居然同意给我买新玩具,我欣喜若
第8篇:幸福在哪里
E度网专稿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闪光的团徽里。带着几分欣慰、几分自豪站在团旗下。嗬!年轻的心似春风中的旷野,散发着勃勃的生气。昔日的付出与努力都融进这小小的团徽中,它意味着我们在成熟在长大。我们激动,我们欣喜,我们感受到了青春更轻劲有力的号令:“努力、奋进、活出青春特有的风采!”这就是幸福——洒脱上进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朋友的眼睛里。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朋友。失意时,有朋友温馨的话语和真诚的目光,是你的心不再孤独,不再漂泊。成功时,有朋友发自内心的祝福和鼓励的目光,使你的心更坚强地去面对明天的挑战。当你向朋友道歉时,朋友的眼睛能折射出宽容与理解的目光,使彼此之间的友谊更加坚韧,更加挺拔,经得住人生路上的风吹雨打。这就是幸福——纯洁、真挚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博大的书海里。我们从那儿
第9篇: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2002年,以色列人泰勒·本一沙哈尔第一次在哈佛大学开设积极心理学选修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中途还有两个退出了。
第二年,泰勒的老师菲利普·斯通——哈佛大学第一位积极心理学教授,建议他为这门课办一个说明性质的讲座,这个办法看起来很有效,那个学期他的学生增加到了300多人。
到了第三年,泰勒的教室里拥进了850人,超过了“哈佛王牌课程”曼昆的《经济学导论》。
2011年初,随着网络公开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网络学习世界名校的课程。泰勒和他讲解的积极心理学(网友们昵称其为“幸福课”)成为网络热词,他的授课视频风靡中国。
对于这位被称为“幸福大师”的教师而言,谁是他心中最幸福的人呢?
在泰勒眼中,他的祖母是他见过的最幸福的人。
泰勒的祖母沙瑞尔亲眼看见自己的父母和5个哥哥被纳粹杀害,她和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