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015中考作文写作审题技巧
2015中考作文写作审题技巧
审题,是考生接触作文题后首先跨出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审题正确,所写文章符合题旨,则高分有望;审题有误,下笔偏离题意,则全盘皆输,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并不夸张。审题要做到“瞄准靶心,命中十环”,必须抓住下列几点。
“准”中求“活”。
审题的“准”与“活”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关键是要对题中信息的挖掘。是指对作文试题各部分的字句作仔细审读、揣摩,正确、全面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扫描的重点有四个:人称、动词、特殊要求、标点。
辨析概念。
特别是“似同实异”的概念,要通过比较把握各自的内涵,决定取舍。例如某市中考要求以“特长”为话题写作,有名考生这样写:“我”原来对英语没兴趣,成绩自然不佳;后来因为经历了某一件事,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兴趣变浓了,考试也获得了班级第十名。文章细节描写生动,情感变化过程也写得细腻,但作者一开始就进入了混淆概念的误区。“兴趣”和“特长”是有联系但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兴趣”可以转化为“特长”,“有特长”一般也以“有兴趣”为前提,但“特长”不等于“兴趣”,它是指“人无我有”或是“人少有而我有”的.技术和能力。
贯穿始终。
这是指文章的切入、展开、收拢都要围绕同一题目展开,中途不能游移不定,甚至随意转换。一名考生面对“兴趣”话题,拟题“拜拜,我的钢琴”,写“我”上小学时在钢琴世界荡漾,享受愉悦,但到了初中,沉重的负担逼得“我”与钢琴“拜拜”。写至此,文章笔锋一转,历数应试教育之弊端,一口气写了300多字。这样,文章主题由“兴趣”转移为“应试教育”。其实,文章展开至与钢琴“拜拜”时仍可持续“兴趣”话题写,如写重负下的希冀,精要地议上几句教育理念、模式与培养、发展兴趣的关系等,这样就能使文章话题首尾相援,一以贯之。
第2篇:中考作文审题技巧
中考作文审题技巧
考试时能够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是最重要的。审题就是为了明确题目的要求,了解出题者出题的意图,如果没有审好题,即使再优美的语言,再生动的材料,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点用途没有。怎样才能审好题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对写作文十分有用的“口诀”:题目要求先搞清,标志题眼要辨明;明确题旨和范围,确定体裁和人称;人时地事因经果,理物季候与环境;要求之处必满足,不要求处任你行。
其次,我们来了解考场作文命题的几种形式:命题、半命题、命意(供材料作文)、话题。
接下来,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审题步骤:
1.审文体形式:
命题、半命题、供材料(命意)、话题。
2.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如:《记一件难忘的事》。通过审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要求写事的文章。
3.审写作重点:
找准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例《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趣事》《童年忆趣》《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它们的题眼分别是“有意义”“难忘”“趣”“拨动我心弦”。
4.审文题限制:
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1)弄清时间限制以《童年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童年,所写的事要发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这一特定的背景。
(2)弄清处所限制《街上见闻》《放学路上》与《课余生活》前两者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在街上或放学路上所见所闻,而后者发生在校园。
(3)弄清数量限制《我最尊敬的一个人》《记一件铭刻心间的事》《记我作文中的一件事》《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前者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者则是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段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
(4)弄清人称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你》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内容。例如《我的故事》《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如何区别?
(5)弄清蕴涵的意义《落叶》《路》《泥土赞》„„这类比喻型、象征型、引申型题目,我们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文章主题才深刻。如课文《炊烟》《小桔灯》。
(6)弄清难辨型命题之中的关系如〈我逐渐了解他〉容易写成〈我了解他〉这就需要我们注意“逐渐”二字。〈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告诉指出过程,你是告诉的对象。
要想写一篇好的作文,首先得从以上四个步骤做起。也只有正确审题,才能把握出题者的用意,和选择合适的素材来写。不然再多生动的材料不符合主题,都是不成功的,也不法得到阅卷者的青睐
特别提醒
1、标题要靓丽、新颖,抓人眼球,不可单调简单,索然无味。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中考作文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2、入题快,写好开篇。中考改卷流水作业,老师要在极短时间内找到文章的主旨和亮点,根据评分标准给分,所以要快速切入题目,不可拖沓冗长。
3、勤于分段,不可长篇大段。阅卷老师看至疲劳则评分肯定不理想。
4、保持卷面干净整洁,语文考试,卷面给的分值是比较高的。作文卷面的清晰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卷面的给分。、积极训练备考。以模仿优秀作品为主要训练手段,因为模仿最容易上手。以记叙文为主要文体,以中学生学习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这样最容易引起共鸣。
好好模仿优秀作品中的情节设置、结构安排,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找到情感的共鸣点进行再创作,尤其在细节描写上下足功夫,以小见大,以情动人。自己模仿出一批情节可虚构,但确有亲身感受、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中考作文的素材。
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
复习目标:
1、明确审题内容,掌握审题方法;
2、运用审题方法审题,并完成写作。
复习重点:明确审题内容,掌握审题方法,并完成写作。复习难点:具有比喻义的题目审题,拓展思维。
一、导入:
看到作文题目后,我们该写些什么? 本节将引领广大考生围绕命题去探究内容确立的诸多可能性,并最终确立自己所要表现的内容。这个过程在考场上不可能很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还需要我们平时长期的思维训练。
二、内容概述:
1、审题——四瞄四盯看分明
2009年中考作文命题反对模式化,加大限制性,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传统上,审题要看作文类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个个不同。其实,万法归宗,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需要凝练成一句话,找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所以,我们以简驭繁,以命题作文为主,解剖审题。
2、一则作文题目,总会呈现哪些信息呢? 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n眼,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三、具体辨析:(四瞄)(一)文体
1、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2、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3、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二)字数
1、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2、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三)人称
1、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
2、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四)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五)小练习:
1、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理解?(既“我”的范围)
2、“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3、刚才的题目是2008年江苏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4、再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样娓娓道来。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学校······街头”写上好几幕,我们写过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如此。
5、请同学们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
四、具体辨析:(四盯)(一)句式
1、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查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失去后才知道可贵”
2、例如:“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你行文时,就需要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二)情感
最近两年,中考命题老师都变成“情种”了,以往那种“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淡漠不多见了。你看这些题目,“你还会____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住你的手”,你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再看这些题目,“向前,向前,向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不屈的精神力量。而所有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蘸情感的笔触里。(三)副词
1、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如“门其实开着” “——其实很快乐”“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2、如“我依然——”
“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3、再如:“下雨天,真好” “——,真有趣” “有时,我也想——” “——,最美的数字” “我最好的朋友”•••••• “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四)关键词
1、要善于锁定题目最关键的词语,找找下面题目的关键词。“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温暖的时刻”“我眼中的色彩”
2、要死盯着这些关键词,慢慢咂摸他们的“色香味”。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2)“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3)“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五)注意:(阐述)近两年,比喻入题的现象很普遍。
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种草都会开花”“心中有盏红绿灯”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让——像门前小河般流过”
“收藏阳光”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五、作业:(当堂训练)
1、“我眼中的色彩”
2、“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3、“温暖的时刻”
第3篇:中考作文审题技巧
知识要点:1、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关键。
2、审题要快速、准确。
3、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题目”(材料),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1、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
第4篇:中考话题作文审题技巧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技巧大全
1、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话题作文和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相比,给了大家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自由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试可以自拟题目。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我们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4)想像自由。丰富的想象力是佳作的特征之一。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我们广泛的自由度也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中我们在拟
第5篇:中考作文审题技巧指导
课题:中考作文审题技巧指导及《这就是我》作文训练
备课时间:2009年9月11日
备课人:杨水莲
【学习目标】
1、掌握作文审题技巧,学会准确把握命题者意图,写出符合文意的文章。
2、掌握写人记叙文要领,学会选取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3、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反思自己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
【学习过程】
一、中考审题技巧指导
俗话说“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写作文也是如此。审清文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不清文题,一是无从下手,二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得不到基本分。如果能审清文意,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抓住文题中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了解常规要求,再动笔就能写出符合文意的作文来。
2009年中考作文命题反对模式化,加大限制性,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传统上,审题要看作文类型,话题
第6篇:2017年中考作文审题技巧
2017年中考作文审题技巧
审题的目的是吃透命题人预设的条条框框,并尽可能地拓展开思路,然后确定最能扬长避短的写作方向。小编收集了2017年中考作文审题技巧,欢迎阅读。
技巧一:审题类型
看到一个作文题,先要判定它是何种类型的作文题:是全命题作文还是提供话题需要再自拟题的`话题作文,是选择型半命题作文还是自由填写型半命题作文,是材料作文还是用材料引题的全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是续写、扩写还是看图作文。如:
鸟儿的愿望是飞上蓝天,鱼儿的愿望是畅游大海,花儿的愿望是吐露芬芳,而你的愿望是什么呢?可能是为玉树灾区祈福,可能是为西南早灾祈雨,可能是为爸爸妈妈祈祷,也可能是为自己许下梦想……敞开心扉,尽情地写出内心的愿望吧!
请以“愿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