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9 07:13: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①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淳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B.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C.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D.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策,指发出的策问。古代科举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内容常关涉国家大事。

B.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焞敬待老师。他因不愿诋毁老师程颐而放弃科举考试;朝廷征召他,他祭祀老师之后才上路。

B.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C.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D.尹焞反对议和。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5分)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5分)

答案:

10.D

11.B(“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错误。“处士”不指官员)

12.C(皇上认为他“恬退”在授予“处士”后面)

13. (10分)

(1)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当时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韬藏”,隐藏;“国器”,治国才能;“为”,表被动;“副”,动词,符合;“侧席”,急切,指坐不安稳,形容求贤心切。每处1分)

(2)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不识”,不知道;“尝”,副词,曾经;“抑”,连词,或者、还是;“以”,介词,把;“以”的宾语省略。每处1分)

参考译文:

尹焞字彦明。年少时拜程颐为师,曾参加进士考试,发出的策问有诛杀元祐党人的议题,尹焞说:“唉,还可以凭借这求得俸禄吗!”没有答题就走了出来,告诉程颐说:“我不再参加进士考试了。” 于是尹焞终身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靖康初年,种师道推荐尹焞,说他德行高尚可以安置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将他召到京城,但他不想留下,皇帝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联合上奏:“河南平民人士尹焞学问穷究事物的根源本质,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有能够超过他的。朝廷特意征召,却只是赐号‘处士’让他回去,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当时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祈望皇上对他特别加以赏识提拔,来抚慰士大夫的愿望。”皇上没有回复。

第二年,金兵攻陷洛阳,尹焞全家被害,尹焞死而复生。绍兴四年,他停留在涪州。涪州是程颐研读《周易》的地方,他开辟了三畏斋来居住,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侍读范冲举荐尹焞代替自己,授为左宣教郎,尹焞称病辞谢。范冲奏请赠给尹焞五百金作为路费,派遣漕臣奉诏到涪州亲自送他启程。六年,他才开始上路,写文章祭拜程颐之后才走。

宋高宗赵构渡江南迁,这时赵鼎已经离任,张浚独自做宰相,递上奏章举荐尹焞,说他的学问修养有远超时人的地方,请求下令江州的守臣迅速将他从水路送到京城。尹焞又一次称病辞谢,皇帝说:“尹焞可说是安于退让啊。”下诏让他做秘书郎兼说书,催促他启程,尹焞才入朝进见就职。不久,尹焞称病告假,授予代理礼部侍郎兼侍讲。

这时金国派遣张通古、萧哲来与宋朝议和,尹焞上奏章说:“我看到本朝遭遇辽、金战祸,自古以来未曾听闻,中原地区没有能人,导致他们侵扰我国。如今又要进行和议,那么人心将一天天远离。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又给秦桧写信说:“现在北国使臣就在朝堂之上,天下人忧虑愤恨,如果和议一旦达成,他们一天天更加强大,我们一天天更加疲弱,日渐被剥削,天下有沦为夷狄之地的危险。天下人痛心怨恨深入骨髓,金人如狼虎一般贪婪侵夺的本性,不言而喻。天下人正把这件事寄希望于您,希望有办法改变现状,哪里料到已经这样做了。太严重了。他的奏章和信都未获回复,于是尹焞坚决辞却了新的任命。请求告老还乡,转任一个官职后退休。绍兴十二年,尹焞去世。

第2篇:王家彦,字开美,天启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家彦,字开美,天启二年进士。擢刑科给事中,闽海盗刘香扰郡邑,抚镇追剿多失利,朝议召募,将大举。家彦言:“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时以为名言。屡迁户科都给事中。军兴饷诎,总督卢象升有因粮加饷之议,家彦言:“民非富民,不可以朘削。”军食不足, 而吏胥侵援耗粮率数十万石。家彦请严治,帝并采纳焉。忧归。十二年起吏科都给事中。流寇日炽,缘墨吏朘民,民益走为盗。盗日多,民生日蹙。家彦上疏曰:“民何至接踵为盗,盗何至溃裂以极?论者谓功令使然,催科急者书上考,督责严者号循良,不肖而墨者以束湿济其饕餮。惟稍宽文网,壹令抚绥。”帝纳之。顷之,擢户部右侍郎。都城被兵,命协理戎政。即日登陴,阅视内外城十六门。雪夜,携一灯,步巡城堞,人无知者。翊日校勤惰,将士皆服,争自励。初,分守阜成门,后移安定门,寝处城楼者半岁。解严,赐宴午门,增秩一等。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襄城伯李国祯督京营,又命中官王德化尽督内外军。国祯发三大营军城外,守陴益少。诸军既出城,见贼辄降,降卒反攻城,城上人皆其侪,益无固志。廷臣分门守,家彦守安定门。号令进止由中官,沮诸臣毋得登城,又缒叛监杜勋上,与密约而去。帝手敕兵部尚书张缙彦登城察视,家彦从,中官犹固拒,示之手敕,问勋安在,曰:“去矣。”偕缙彦诣宫门请见,不得入。黎明,城陷,家彦投城下,不死,自缢于民舍,遭贼焚,残其一臂,仆收其余体焉。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端。本朝赐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王家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B.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C.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D.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忧归,即丁忧归家。古人遇父母去世,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B.上考,谓官吏考绩列为上等。古代官吏须按一定标准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上中下三等。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

D.中官,指宫内之官或朝内之官,也指宦官。明末宦官专权,文中王德化便是掌权宦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王家彦体恤百姓,明末战事四起,粮饷不足,地方官史私吞军粮,因此卢象升建议向百姓加收钱粮,王家彦反对.皇帝采纳了王家彦的建议。

B.王家彦勤谨治军。雪夜独巡,考核将士有理有据,因此将领们都心服口服,自励上进;王家彦也以身作则,在城楼住了半年。

C.王家彦忠贞有节。 内有王德化把持内城,外有叛贼与王德化勾结,王家彦无力回天 , I城破之后自尽殉国,死无全尸。

D.王家彦直言善谏。王家彦由科举进身,历经刑、吏,户诸部,心系民生国事,一生多有谏言,深为皇帝信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流寇日炽,缘墨吏朘民,民益走为盗。盗日多,民生日蹙。(5分)

(2) 诸军既出城,见贼辄降,降卒反攻城,城上人皆其侪,益无固志。 (5分)

答案:

10 、C

11.A

12.A

13.

( l )那时流窜盗匪的情况一天天的厉害起来,因为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百姓渐渐地就跑去做了强盗,强盗一天天变多,百姓的生计一天天变得困窘起来。

(2)士兵们出城之后,见到敌军就立刻投降,投降的士兵反攻都城,城上的守兵都是他们以往的同伴,(因此守兵)更加没有固守的想法。

第3篇:王颁,字景彦,太原祁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昭字彦明,府谷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程务挺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

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

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务挺以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拜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

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碧幽逊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被瓜缋铮供养贞母,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