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学古诗的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9 07:12: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

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望思乡

奶奶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第2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6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吧。

指名学生背诵。

2、大家古诗学得真不错。有一位新同学叫英英(板书)她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板书:学古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板书)。

3、你是怎样记住“英”和“诗”的。

学生交流。

4、齐读课题,质疑:你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提问:我想知道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英英学得好不好?这首诗是谁写的?„„

5、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录音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逐个解决上述问题。

老师:小朋友听得真认真,如果我们认真地读课文,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2、让我们快速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英英一首古诗教静夜思照一层白霜唐代背思念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课文。

老师:这篇课文和一般课文有什么不同?(说明是一篇对话)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话?英英每次讲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重点读英英说的三次话,归纳大意。

教师板书: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3)分角色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

出示生字:英诗教首静思

1、学生认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逐个观察生字,说说字怎样写才美观。

教师板书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找李白的资料,背诵李白的古诗。

第3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课《英英学古诗》。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 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会“首、意、思、层”四个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评价活动方案

1、学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配乐朗读,每个大组选两个学生进行朗读比赛,代表本组。

2、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四个大组为单位,每组抽出一个小组进行比赛读。

3、学生自己说说古诗的意思,说的好的盖上小印章以示鼓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课《英英学古诗》。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会“首、意、思、层”四个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标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4)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2、基于教材

这篇课文非常巧妙的把古诗、诗意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特点,在古诗教学前讲述一段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当然能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的对古诗作者进行介绍其实也是在介绍作品本身。教材外诗人背景 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触摸 到诗的灵魂,易于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为加深诗意的理解和感悟做好了铺垫。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认识偏旁“青”,理解词语;

2、正确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在本课中的意思。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信息资料,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难点:

激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背诵《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静夜思》,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英英学古诗》 学习生字:英、诗(后鼻音 翘舌音)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思考:英英怎样学古诗的?学得怎么样?

三、讨论

怎样学:师讲解:对话 学得怎样:生评价并说出理由(会背、能理解)

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大概意思,不会的准备质疑。故乡:家乡,一般指自己出生的地区。

唐代:唐朝,古时一个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英英学古诗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英学古诗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