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赋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8 07:13: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骆驼赋》教案

《骆驼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感情。

2、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2、以文本为依据分析文章的主旨。情感与价值:

1、懂得珍爱生命。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学方法:

朗读——自读——讨论交流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2、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听下面两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11月30日,解放军驻浙江金华某部机要参谋孟祥斌中尉为了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从10多米高的桥上毫不犹豫地跃入冰冷的江水中营救,跳江女子获救,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2年,中国医科大学24岁的大学生张华舍身救起掏粪老人。(学生各抒己见。)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在想不该救,一个是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一个只是个掏粪工,太划不来了,今天我们正要学习这样一篇课文《骆驼赋》,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命的价值。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

3、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点拨: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交换想法。据文中的时间标志来划分。明确: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来源。

第二部分(2—23)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24—27)表明文章主旨。

4、把握课文内容。

提问: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浏览课文,互相复述课文。)

点几位学生复述课文,要求:情节完整,叙述清晰。

5、要求: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做到完整、简洁。

明确:这一部分写了一位已经到达宿营地的驼工给奄奄一息的骆驼送水,最终在沙漠中迷路而失去生命的故事。

与自己的概括做比较,看是否符合要求。

三、初步理解作者的感情。

1、讨论:读完课文,你觉得作者要歌颂 的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学生浏览课文。)

点拨:可以按照课文的思路,从文章的第三部分入手。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意图。抓住关键的句子来理解。(学生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抓住这样的语句:(1)“为勘探和开发沙山而献身的烈士永垂不朽!”(2)“远方,范介民牵着骆驼向我走来。31年了,他和那峰骆驼一直走向我的心灵深处。”

2、小结:骆驼、驼工、石油工人之间的联系。

文章歌颂了骆驼的顽强、驼工的执著和珍爱生命、石油工人们的献身精神。

四、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笔下的形象和蕴涵的感情。

五、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分析文章的主旨。

1、通过标题点明借物喻人的写法。提问一:本文的标题是“骆驼赋”,而主人公却是驼工范介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提示:抓住骆驼因干渴倒下,又爬起的语句;以及驼工见此状的行为、语言进行理朗读句子,加强理解。提问二:读了这些句子,我们能感受到骆驼与驼工之间有哪些相似点呢? 明确:他们一样顽强、坚韧,为自己的职责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小结: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就要抓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

六、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

1、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问:试从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学生浏览课文,勾画重点句子,并朗读揣摩。)师生交流

小结: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石油勘探队所面临的困境,而且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提问: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驼工的善良?(学生浏览课文,勾画重点句子,并朗读揣摩。)师生交流

小结:从这些语言、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驼工身为平凡小人物的崇高精神。

七、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讨论:和我们在课前的几则故事一样,文中为了一只骆驼,范介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你们现在再次考虑这样做值不值得?

(学生思考、讨论,做到有见解,理由充分。)

全班交流,引导:驼工与队长有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他们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八、根据课文内容,为范介民写一份简介或者悼词。(学生撰写简介或悼词。)

同桌交流自己写的简介或悼词。范文:

范介民,男,河北人。由内地至青海柴达木参加石油勘探工作,任驼工。工作仅一个月,为抢救国家财产而献身,牺牲时年仅18岁。他工作认真负责、忠于职守,是为开发青海油田倒在勘探路上的第一人,是石油勘探工人的优秀代表。

讲解九年级8月月考语文试卷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分析学生考试情况。

2、讲解第一大题,以及文言文阅读。第二课时

讲解说明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第三课时 讲解作文 课前准备:

1、分析学生考试成绩,登各题小分,输入电脑分析数据。

2、认真钻研试卷,研究做题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2篇:《骆驼赋》教案

《骆驼赋》教案

黄陂区蔡店中学

冯吉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感情。

2、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2、以文本为依据分析文章的主旨。情感与价值:

1、懂得珍爱生命。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自读——讨论交流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2、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听听下面一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1982年,中国医科大学24岁的大学生张华舍身救起掏粪老人。(学生各抒己见。)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在想不该救,一个只是个掏粪工,太划不来了,今天我们正要学习这样一篇课文《骆驼赋》,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命的价值。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思路。

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点拨: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交换想法。据文中的时间标志来划分。明确: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来源。

第二部分(2—23)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24—27)表明文章主旨。

2、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写了一位已经到达宿营地的驼工给奄奄一息的骆驼送水,最终在沙漠中迷路而失去生命的故事。

三、圈点画线,讨论探究,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文章深沉质朴的语言。

要求: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师归纳。如第14自然段对葛队长的描写:

“甩”一词体现了葛队长选择的痛苦与无奈

四、跳读课文,探求主旨。

1>作者标题为“骆驼赋”,“赋”的意思是歌颂、美,作者想歌颂赞美什么?你能从文章中找到依据吗?

①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歌颂赞美骆驼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的追求。如:文章第11、12、17段。

②借物喻人,歌颂赞美了像范介民一样如骆驼般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也赞美了人珍视生命的美好情感。如:文章中的第20、21段对范介民的描写,第25段对油田描写的作用。

2>读了这些句子,我们能感受到骆驼与驼工之间有哪些相似点呢?

明确:他们一样顽强、坚韧,为自己的职责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小结: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就要抓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

五、理解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对待“那峰骆驼”的问题上,驼工和队长的行为有什么不同?这是否表明他们有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观?请谈谈你的看法。

驼工哀求队长救救骆驼,队长为了维持石油勘探队员的生命,没有救骆驼.这并不能表明他们有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因为他们都热爱生命,都是为了救助生命。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第3篇:骆驼赋教案

骆驼赋教案

骆驼赋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掌握阅读叙事散文的一般程序。

2.通过研读本文学习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此点作为选修内容,学有余力才进行)

备注:

每一步任务基本上都要求落实到笔头上。学生写在作业本(兼笔记本a4大本,作业必须留空以备订正)上。还要请人到黑板上演板。答题注意规范---注意程序(方法)的总结,而且要将这个方法用记笔记的方式固定下来。

学习程序:

第一步:浏览

目的: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此项能力需专门训练。速度:500字/每分钟)

检测: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队长)弃驼(范介民)寻驼

方法总结:先让学生总结,老师在总结提高并形成结论抄下来。快速抓标题、抓段首句,以抓住全文主要内容。

第二步:精读

备注:

先讲方法:“中心句下划线条,过渡照应细推敲,追问标题中心句,思路主旨全明了”让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骆驼赋》教案

《骆驼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感情。

2、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2、以文本为依据分析文章的主旨。情感与价值:

1、懂得珍爱生命。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学方法:

朗读——自读——讨论交流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2、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听下面一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1982年,中国医科大学24岁的大学生张华舍身救起掏粪老人。(学生各抒己见。)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在想不该救,一个只是个掏粪工,太划不来了,今天我们正要学习这样一篇课文《骆驼赋》,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命的价值。

二、整体感知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骆驼赋》教案

《骆驼赋》教案

《骆驼赋》教案

【教学构想】

《骆驼赋》是一篇震撼人心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作者通过对顽强坚韧的骆驼和英勇献身的驼工的刻画,热情地歌颂了珍爱生命、为抢救国家的公共财产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以及“为勘探和开发油沙山而献身的”烈士们,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

本课内涵深刻,叙事生动,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反复朗读、玩味那些表现力强的描写,并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从而更好的挖掘课文的主旨。

这篇文章打上了特定时代的政治烙印,学生对范介民的做法不一定理解,会认为他的做法不值得,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探究,并提醒学生,解读文章应以文本为依据,要顾及作者的写作时代和背景。

【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骆驼赋》教案散文

《骆驼赋》教案散文

眼前的小河,蜿蜒西去,连接着外婆家和我的老家。小时候,就是在这条小河上,洒落了我和父母许许多多的笑声。就是在这条小河上,父亲撑着一条小木船,送我来外公外婆家,享受香喷喷的白米饭、山芋和外婆的慈爱的,当然也是来承受外公的严厉的。面对这条老河,我突然觉得自己亏欠外公外婆的太多了,内疚之情油然而生。

摄下小河的倩影,信步走下中心桥,向河南走去。桥头这边,原先有个浴室,里面有我和外公洗澡的记忆。据说,小时候我很胖,外公抱我到浴室洗澡时,脱去衣服,看到我浑身肉嘟嘟的,高兴地说:“你看我外孙养得这样!”旁边的人竟然惊呼:“这孩子怎么这样?是肿了吗?”这一说,把外公气得急忙吵起来,大声斥责说:“你这人,怎么这样说话?!”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但又觉得沉重。是啊,那时正值自然灾害,也真的有很多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骆驼赋教案(精选16篇)

教案是教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课堂实践的重要方式。编写教案前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范文中的教案实施结果良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骆驼赋教案篇一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用具: 课件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骆驼赋教案(模板15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条理性和系统性。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范文中的教案内容可以激发教师对不同教学环节的灵感和思考。

骆驼赋教案篇一

1、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1、 复习检查,听写生字。

2、 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 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4) 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

(6) 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骆驼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骆驼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