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动物狂欢节童话故事
动物狂欢节童话故事
小动物们期盼已久的.动物狂欢节终于到了,小动物们从四面八方赶到中心广场。
你瞧,小猴子正在表演杂技,它熟练地把桃子一只接一只地扔着,小松鼠则在旁边一边吃着松果,一边呐喊助威。小兔在教小鸡走梅花砖。刚开始,小鸡很害怕,不敢走,可是,在小兔的鼓励下,不一会儿就能走得很稳了,还可以高兴地跳来跳去呢!小狗和小猫在比赛钓“鱼”。小猫和小狗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竿。不一会儿,有一条“鱼”游了过来,小猫用力一拉,哈,“鱼”上钩了。小猫拎着又肥又大的“鱼”,得意洋洋地对小狗说:“小狗,你的技术跟我不能比吧,哈哈!”小狗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动物狂欢节结束了,但小动物们的笑声却久久回荡在森林的上空。
第2篇:动物狂欢节
《动物狂欢节》教案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乐 八年级 上册
授课人:彭丽娜年级:八年二班 教学内容
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管弦乐套曲《动物狂欢节》第1、2、4、5、13段。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作曲家圣—桑;音乐知识——管弦乐套曲。
技能:能够听辨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哼唱乐曲部分旋律。
德育:通过音乐感受动物的活泼可爱,宣读保护动物倡议书,为建立绿色的地
球而努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绪及乐器音色的辨别。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听辨在一种乐器上表现的动物形象和通过多种乐器表现的动物形象的异同。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动物狂欢节》
师:刚才我们观看的动画片是以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器乐作品为背景音乐,创作的同名动画片《动物狂欢节》。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这部作品。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3)
三、知识学习
a、作曲家圣—桑:1835年出生,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动物狂欢节» 创作于1886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幻灯片4)
b、音乐知识管弦乐套曲:是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三至四个乐章.就如平时写作文那样有好几大段落,开始-过程-结尾,每大段落又可分几个小段落进行详细描写。
套曲各个乐章表达的音乐情感不同,有平缓抒情乐章,有快板高潮的乐章,有重复,有对比,有分别表现各种乐器的华彩乐句乐段,这样管弦乐音乐作品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比其他形式更能显出强烈的音乐效果。(幻灯片5)
c、作品的三个特点
1、由十四个组曲构成。
2、由钢琴和九件乐器组成。
3、乐曲的旋律不但有自己的还有其他大师的旋律,并且他把这些旋律夸大变形。(幻灯片6)
四、介绍作品14个乐段(重点欣赏1、2、4、5、13段)(幻灯片7)
1.引子与狮王进行曲2.公鸡和母鸡3.野驴4.乌龟5.象6.袋鼠7.水族馆
8.长耳朵角色9.林中杜鹃10.大鸟笼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14.终曲
五、初听(幻灯片8)
思考:速度、力度、情绪。
六、练习听辨乐器音色(幻灯片9)
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
七、分段欣赏(幻灯片10—15)
思考:1.以下五段音乐用了哪几种乐器?
2.作曲家描绘了哪几种动物形象?
八、哼唱旋律(幻灯片16)
九、知识拓展(幻灯片17)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
十、学生活动 宣读倡议书(幻灯片18—19)
师:为保护动物上的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a、写一条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
b、写一封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十一、总结 师: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创建绿色美好家园!
第3篇:动物狂欢节
《动物狂欢节》说课稿范例
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说课稿
一、领悟教材 把握重点
1、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课共三首描写天鹅的乐曲。第一首: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形象。用两架钢琴伴奏表现清澈明丽、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大提琴独奏《天鹅》;第二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场景音乐《天鹅》。重点欣赏第一首。
2、教学目标 :通过三首“天鹅”音乐的欣赏,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音乐知识来感受同一主题却不同性格、形象、意境的三首乐曲,提升音乐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创造美,从而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教学重点:调动多种感官感受、理解大提琴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