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6 07:13: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伦悟,繇是谮无入。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衍不听,复奏:“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闻。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陛下拔臣大州,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百姓所怀。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

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及卒,不能蕆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

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赞死,衍代之。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居十年,啬用度,府库充衍。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蓄积有素也。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B.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C.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D.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B.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

C.崔衍奖掖人才,勤政爱民。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 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D.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 (5分)

(2)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5分)

参考答案

4.(3分)C

5.(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6.(3分)C(穆赞替代崔衍管理宣州时, 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替百姓交税)

7.(1)(5分)(崔衍的)继母李氏,对崔衍不慈善。崔伦从吐蕃回来,李氏穿着破旧的衣服来见崔伦。崔伦问她(这么穿的)原因,李氏说:“崔衍不供给我衣食”。(“敝衣”、“给”、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2分)

(2)(5分)崔伦去世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恭敬。崔衍每年都给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偿还数不清的债务,所以崔衍做官做到江州刺史,而妻子儿女仅仅免受饥寒。(“卒”,“偿负”,“官”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崔衍,字著,是深州安平人。他的父亲叫崔伦。崔伦在宝应二年,以右庶子的身份出使吐蕃,吐蕃违背盟约,将崔伦扣留在吐蕃二年,把崔伦捉至泾州,逼迫他写信来约城中守将投降,崔伦不听从,又把崔伦囚禁在逻娑城(今西藏拉萨市),经历六年,崔伦始终不屈服,才允许他回国。

崔衍,天宝末年以明经科登第,调任富平尉。(崔衍的)继母李氏,对崔衍不慈善。崔伦从吐蕃回来,李氏穿着破旧的衣服来见崔伦。崔伦问她(这么穿的)原因,李氏说“崔衍不供给我衣食”。崔伦大怒,召来崔衍,想要袒露他的后背鞭打他。崔衍哭了,却始终不自己陈述内情。崔伦的弟弟崔殷,闻讯后赶紧前来说:“崔衍每月的.俸钱,都送到我嫂子那里了,还说什么崔衍不供给(她)衣食呢!”崔伦才明白(其中隐情)。从此崔伦就不听信李氏的诬陷之言了。崔衍调任清源县令,勉励老百姓耕田,让流亡的百姓归附,观察使马燧上表表彰他的才能,朝廷将他调任美原。崔伦去世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恭敬。崔衍每年都给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偿还数不清的债务, 所以崔衍官职做到江州刺史,而妻子儿女仅仅免受饥寒(衣食没有富余)。

后来(崔衍)历任苏、虢二州刺史。虢州地处陕、华二州之间,而赋税却(比其他两州)重了好几倍。崔衍向朝廷禀报赋税太重。当时裴延龄统管度支,正致力于聚敛赋税,于是私下对崔衍说:“以前的刺史没有揭露这件事的,您应该停止(揭露)。”崔衍不听,又上奏说:“我所治理的地区大多是山田,并且处在驿站传递的要道上,连年歉收,百姓全部流离失所。不减免租税,百姓会活不下去。臣看到近来诸郡议论民生,弊病在于官吏不为百姓向上陈述请求,不反映真实情况。不担忧陛下不忧民抚恤,而担心申请的不符合事实,不担心朝廷不怜恤宽恕。陛下提拔臣去治理大郡,我怎能想要看到百姓困顿却犹豫观望不说呢?”唐德宗认为他词理中肯直率,于是特别下令度支给减轻赋税。

崔衍升任宣州歙县池州观察使,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大多是名流。后来大多显贵通达。(崔衍)享年69岁。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崔衍生活简朴节约敬畏法律,家无侍妾。俸禄接济给亲族了。丧葬嫁娶,靠他接济的有几十家。到崔衍死时,家里穷得不能解决丧事,向朝廷上奏,朝廷赏赐300段布帛助办丧事,还给他相当的粮食。

在此以前,天下官吏喜欢在税收之外进奉钱财以便巴结皇上获得恩宠, 州郡财力被耗尽了, 为首的有韦皋、刘赞、裴肃。刘赞死后崔衍代替了他的官位。以前上贡有金锡共十八种,都是两倍的价钱从州里买来的,老百姓被掏空了,大多逃离,崔衍来后,把它免除了。在宣州十年,还是很勤俭的,府库也很充实。等到穆赞替代崔衍管理宣州时, 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 因此宣州发生旱灾,宣州人不至于流散。正是由于崔衍原有的积蓄。路应担任观察使,因为崔衍对人民有恩惠,向朝廷说明情况,元和元年,皇帝下诏书褒扬赞美,给他的谥号为“懿”。

第2篇:新唐书列传第十八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新唐书列传第十八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高祖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乱,以私怨杀谊士乎?”得释,引为三卫。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时秋潦,涛濑涨恶,诸将亦请江平乃进。靖曰:“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禽也。”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铣大惧,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或请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慰其心。”止不籍。由是江、汉列城争下。辅公祏据丹阳反,靖率黄君汉等苦战,杀伤万余人,江南平。八年,突厥寇太原。靖率劲骑三千繇马邑趋恶阳岭,纵谍者离其腹心,夜袭定襄,破之。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授检校特进,就第,禄赐、国官、府佐皆勿废。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日景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B.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C.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D.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史,可指记事的史官,或掌文书等事的'吏员;文中指典籍,指经史一类的书籍。

B.章句,可指古文的章节和语句停顿;文中指寻章摘句,即分析古文章节、句读。

C.籍,可指登记册、书册或者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等,文中指查抄没收。

D.就第,指建造府邸,文中皇帝很是优待李靖,为其建造府邸且其所享待遇不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富有才干,志气不凡。他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不愿做一介书生;在隋朝担任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认为他是能够辅佐帝王的人才。

B.李靖忠于旧朝,胆识过人。仕隋时,李靖察觉李渊有异志,伪装成囚徒,准备向隋帝密告;后被俘获,临刑将斩时,大声疾呼而改变命运。

C.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平定萧铣,出其不意纵兵击破;平定辅公祏,率军苦战;平定突厥,利用矛盾离散敌人,后长驱袭击,大胜敌人。

D.李靖治军仁义,性情沉厚。李靖打败萧铣,号令整肃,并未用萧铣部将的家资犒赏军队;每次参议国政,恭谨温顺好像不会说话,后得善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禽也。

(2)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

参考答案

4.A

5.D 就第 指免职回家

6.A “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人为拔高了,李靖当时只是想凭借功名博取富贵。

第3篇:《明史列传第八十七》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列传第八十七》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日:“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晋书列传第四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晋书列传第四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旁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转西曹属。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尚议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