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幸福与教育》读后感400字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400字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源动力。幸福的概念很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教育,我们要追求幸福的教育,幸福的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教给学生有关幸福的知识来实现,还需要鼓励他们去将所学的东西付诸实践。培养一个幸福的学生:
首先我们得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品德,充实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幸福,良好的品德培养,让学生充满善意。
其次,不管是在学科教学还是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愉悦,让学生抱着兴趣去学习,这样也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
再者,想要获得幸福,还得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各方面能力。最后,生活难免会出现苦难和不幸,面对这些,我们得教会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不幸,提高受挫能力,有意义的挫折同样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感。
看来,我们得有一个幸福观,创造幸福的课堂、幸福的学校,让幸福促进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幸福。可以说幸福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第2篇:《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三幼天府幼儿园黄淑兰
关于幸福与教育的关系,相信对于包括我及大多数人在内,都很少认真细致地考虑过,即使在读幼师后,我对此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直到最近读了《幸福与教育》这本书,再加上对多年以来实践教育的反思,才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这本书对于我们幼教工作者尤其意义重大,因为人的整个一生,他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态度等等,必然与其幼儿时期的成长环境(耳濡目染)和父母家人等身边人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这是很显然的道理——幼儿们恰如一张白纸,接触啥颜色就有可能被染成啥颜色,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一些本来正常的孩子由于意外或特殊的原因而与社会上一些“坏孩子”混在一起而变得不好得到证实。可以肯定的是,幼儿的言行和思维是必须得到正确的引导教育的。
读了《幸福与教育》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应该成为我们幼教工作者的必读本。它对幼教工作者的作用正如其内容简介所述:“它对 ‘将幸福作为一种教育目的的话,我们会如何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幸福与教育》首先追问了什么是幸福。其次,又讨论了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去理解幸福。作者认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培养对于不幸福的容忍能力以及一种减轻他人痛苦的意愿。在对当代这个几乎只看重以经济指标衡量幸福和快乐的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幸福与教育》谈到了持家、为人父母、珍爱住所、培养品格、人际关系的发展、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和参与民主生活方式等对于幸福的意义。最后,《幸福与教育》还对如何将学校和教室变成幸福的场所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第3篇: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每一个人,都如同飞蛾扑火般追求幸福。那么教育额幸福在哪里呢?这个夏天,我拜读了美国作家内尔·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对教育与幸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教育的功能在于育人,育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我们可以说教育是充满幸福的事业。
一、教育的理想表现幸福
理想就是目标。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的理想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教育的理想,就是要使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促使人们对真、善、美的满足和追求。教育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人性在社会生活中对真、善、美的幸福追求。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共同渗透于教育的理想之中。正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们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教育理想的全部就是追求幸福
第4篇:优选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优选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一)
近日,读了《幸福与教育》这本书。什么是“幸福教育”呢?该书从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认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得以健康统一的价值标准;颇有见地,值得深思。
书中写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幸福能力表现为发现、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也只有当这种能力变成了学生的内在素质,他的幸福才是自由的和终身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感受幸福、和享
第5篇:幸福与教育读后感(实用17篇)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读后感是这种对话的产物,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读之书。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要注意语气的控制和叙述的连贯。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读后感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一
《幸福教育论》是由刘次林博士博士所著。是刘次林的博士学位论文。在他毕业的那年曾经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在理论界和中小学都有一定的影响,表明了人们对该论文基本思想的认同和兴趣。《幸福教育论》从教育学角度对幸福概念做了创造性的界定,并认为教育与幸福具有天然的联系,只是当代教育实践使幸福与教育的这种天然联系受到了损害。《幸福教育论》所提出的幸福教育理论运用主客体内在统一的辩证思维,从智育、体育、德育和教师工作等方面对教育进行了理念上的深刻革命。
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在各
第6篇:幸福与教育读后感(优质19篇)
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写读后感时,应注意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用词恰当,表达准确。如果你正在为写读后感而犯愁,不妨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一
初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被它吸引到了,“幸福教育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细细品读了这本书。杨九俊老师让我从不同的维度感受到幸福教育的样子。
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是我们教师给的,教师的幸福感同样来自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幸福感,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喷洒激情,才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
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型教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
第7篇: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精选20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答案。写读后感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展示自己全面而深入的思考能力。通过阅读别人的读后感,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获得新的思考视角和领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一
《辞海》中对“幸福”的解释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什么是“幸福的老师”?杨九俊是用“人间四月天”来指称的,用“你是人间四月天”来形容教师,我认同。当教师是非常辛劳的,教师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琐碎的,但也可以从中获得种种丰富的阅历与幸福体验,因而又是快乐、充满诗意的幸福收获者。正因为如此,对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们也许没有桃李满园的收获,但是培养学生时的艰辛付出,我想这幸福也就是在这付出过程中吧。
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在认真阅
第8篇:幸福与教育读后感(通用20篇)
读后感是读者与书籍产生交流和对话的方式,有助于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出色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需要再次回顾书中的主题和情节,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意义。其次,我们可以关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表达对书中人物形象的喜爱或反感,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感动或震撼。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将书中的主题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探讨书中思想与现实世界的契合点,或是对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读后感范文,或许能够让你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一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觉得不同的幸福感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