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5 07:13: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怎样分析课文内容

怎样分析课文内容

导语:怎样分析课文内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产生背景,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都是我们在分析归纳某些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不能不了解的,通过这样纵横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揣摩作者意图,给文章内容正确定位,从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怎样分析课文内容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从题目设计所覆盖的范围来看,可以是针对某一句群,某一段落,或者针对全篇材料。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过程中,可运用如下方法:

1、“去粗取精”,即要紧扣材料中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2、“去伪存真”,即综合句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句),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由面而点,概括出内容要点。

3、“由此及彼”,即整体透视法。有些文章(特别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残害甚至曲解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这时就必须综观全文,联系主旨,归纳出要点。

4、“区别文体”,不同文体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相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作用不同,如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议论文中的记叙各有其特殊作用。注意这些由文体而造成的区别,有助于理解归纳文意。

5、“紧扣题目”,主观题在组织文字表述时,要紧扣题目要求。要有针对性,注意回答角度,词句来源(有的要求用原文原句,有的要求用原文词句组装,有的要求用自己的话),字数限制等。

二、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可以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客观到主观的原则,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抓住关键”,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都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文题常能反映作者立意或命意角度,从不同方面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设例引譬,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回顾全文、引申开拓,均与中心密切相关;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或揭示材料的深刻内涵,或表明作者的内心感想,往往紧紧围绕中心,与中心思想相去不远;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凝聚点。抓住这些关键部位不失为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好途径。

2、“综合归纳”,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思想,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3、“区别文体”,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思想,记叙文常通过写人记事,抒情类文章一般借写景状物,议论文常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文章通过说明介绍人、事、物。运用文体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记叙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抒情文应着重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文就看文章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观点;说明文应看说明了什么,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有何作用。

4、“纵横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产生背景,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都是我们在分析归纳某些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不能不了解的,通过这样纵横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揣摩作者意图,给文章内容正确定位,从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二)我是如何分析一篇课文

语文教师,要讲授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必须对课文进行全面深入的钻研。一般一篇文章必须弄懂作者写了什么事(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写(写作目的)?怎样写(写作方法)?而这些方面又应该从字、词、句、段入手。下面我结合平时教学来谈谈我是如何分析文章的。

一、有目的预习,弄懂生字词

语文课让学生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预习时提出明确的目的,让学生有目标可行。如查字典弄懂生字的音形义。找出形近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预习时弄懂了那些内容?你最感兴趣的什么?(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搜集与文章相关的内容: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者还有哪些作品,与课文类似的文章还有哪些。

二、多种方法诵读,熟悉课文内容

文章必须让学生多读,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才进行分析。如果光是让学生简单的自由的读,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的。这就要教师采取多种方法读。首先让学生默读一遍,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出生字词并自己弄懂。然后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朗读的基调。哪些地方该读重音,哪些地方该缓慢。再就是让学生同一段对比读。(读时要求听朗读的学生指出读的优缺点。读之前要让学生明白。不能掉字,漏字,添字,不能重读,要流畅,有感情)。对比读后问班里有谁能比他们读的更好,更能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对这段主要内容,学生也就了解得很透彻。

三、提问讨论,教师归纳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对讲读课文,难点课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能把全文内容概括出来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而对阅读课文。我一般提这样几个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你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为什么?

2、你能根据课文提出些什么问题?开始时学生提问题很零散,教师不容易围绕一个主线来分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时,就可以根据他们提的不同问题。有目的地理顺。 对课文的总结归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文内容,对全文进行系统的总结,让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系统的理解。

总之,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体裁,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每篇课文都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就如同每天只吃一种菜一样,最后肯定是淡而无味的。教授一篇文章关键是要用不同的教法,让学生很愉快的学。

第2篇: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是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它不同于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怎样指导学生复述课文?一起来看看:

复述要求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言语,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要记忆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层次结构,把课文的内容、语言、情感进行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

如果长期训练练,不仅使得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孩子的思维整合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复述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还原原文的复述。这样复述就是要求根据文章的顺序做出最清楚、明白、连贯的表述。

教师一般可采用下面三种方法:

(1)看图复述。低年级本文中的插图比较多,基本上是一幅图就是课文一个自然段,依据图就可以较为详细地复述课文内容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还能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能力。

(2)列提纲复述。这种复述方法较多用于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课文。在进行这类课文的复述时,我总是指导学生把复述的课文或片断的内容写成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进行有序的详细复述。因为提纲可以揭示文章的标题,也就是段意。例如:《陶校长的演讲》列出提纲 :第一问:身体有没有进步?为什么这么问?怎样让身体有进步? 第二问:学问有没有进步?为什么这么问?怎样让学问有进步?第三问:工作…… 第四问:道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清层次,列出提纲,让学生结合课文便能很快将这篇演讲稿复述出来。

(3)对照重要词语复述。这是指抓住课文中的一些能够反映课文内容的重要词语,抄记在本子上,并将其有顺序地排列出来,作为复述的支持点和连接点。然后根据这些词语记忆扩充,把要复述的课文或片断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行详细复述。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在感悟原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复述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学完《哪吒闹海》,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并理清顺序,弄清各段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同桌练习复述,同时出示关键词语,要求学生注意用上这些词语,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带上……法宝”、“跳进大海”、“取下”、“摆”、“掀起”、“摇晃”等,第三、四自然段中的“举起……便砍”、“机灵”、“一闪”、“一下”、“气冲冲”、“举枪便刺”等;最后指名在班中练习复述,要求学生复述得有条理,尽量运用书上的原句。力求做到“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言若出吾之心”。

二、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是概括原文的复述。这种复述训练就是要求抓住课文的内容进行复述。简要复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学生言语的精炼性、思维的敏捷性。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般可以用简要复述的形式进行复述,高年级的长课文也可以把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结合起来练习。

简要复述是概括原文的复述。这种复述训练就是要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简要复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学生语言的精炼性、思维的敏捷性。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般可以用简要复述的形式进行复述,高年级的长课文也可以把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结合起来练习。

简要复述课文的全部内容,可以采用列提纲的办法,或依据老师课堂上的板书进行复述。

不仅可以根据整篇课文进行简要复述,还可以对重点段落进行简要复述!

三、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改变形式的.复述。这种复述就是不拘泥于课文叙述顺序。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挑选某些内容,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和自我见解,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复述。如改变人称的复述,颠倒次序的复述,把课外阅读或活动中的情况结合课文加以发挥的复述,选择课文中的情节重新组合的复述,补充某一个人的想象的复述,为某一情节加头加尾或压缩、扩展等多种方式的复述。创造性复述一般多适合高年级学生练习使用。

别人上课案例: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补充阅读资料,介绍文中人物晋悼公、祁黄羊、谢狐、祈午。然后进行复述训练:教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题签,各小组抽签后按照题签上的规定复述课文。

如果你就是祁黄羊,请用“我”替换祁黄羊的口吻复述课文内容。

如果你就是晋悼公,请用“我”替换晋悼公的口吻复述课文内容。

如果你就是祈午,请你以“我的父亲”替换祁黄羊的口吻复述这个故事。

请你把对话形式改成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开始复述时,教师先进行示范,以谢狐的口吻复述了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学生再抽取其他身份,来进行创意复述。

各小组口头复述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各小组派代表复述课文。(复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叫停,请其他同学就语言是否流畅,人称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进行评论)

复述课文是一项综合能力,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策略,训练让学生逐步做到自信地说(从容镇定)、有序地说(线索清楚)、有重点地说(细节精彩)、有智慧地说(创造发挥)。如果你的学生能熟练复述课文,至少说明他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对部分内容记忆了,自己的思维发在发散中整合了!也敢于站在同学面前表达了!真好!一堂语文课如果能让学生做到这些,你的课也是极好极好的了!

第3篇:课文内容

1、《师恩难忘》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