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的旗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5 07:12: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先辈旗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先辈旗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辈旗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开学第一课》,是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节目。从2008年开播至今,陪伴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生成长。早就听说这个节目非常有教育意义,但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一直没陪孩子看过这个节目。

昨天晚上,散步刚回家,妻子就连忙招呼我,“快过来坐下”,一起陪着儿子看《开学第一课》,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写读后感。我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爱学习、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通过看电视节目得知,今年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节目用别出心裁的方式,向长征精神致敬!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用“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在展现长征精神的同时给以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节目中,三位主持界的大腕在化身“班主任”,带领同学们一起聆听长征故事,学习长征精神。在第一个篇章《信念不移》中,撒贝宁以《三棵柳树》的感人故事作为开场白,也为整节课的“致敬长征”主题定下基调。第二个篇章《勇往直前》的主持人何炅,则通过邀请“独臂将军”贺炳炎之子,讲述了这位传奇英雄的故事。此后,董卿接棒第三个篇章《百折不挠》,对话将军的后人们,讲述了许多个红军百折不挠的故事。第四篇章《坚持不懈》,主持的接力棒再次交到小撒手中,他提出“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传承长征精神”的思考。

节目中,还邀请了多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他们平均年龄都超过百岁。在革命岁月,是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长征路,用自己的意志谱写了长征精神。其中有一位叫秦华礼的通讯兵已经104岁高龄,在过去的长征岁月中他就是一位“红色听风者”。他们白天行军,晚上学习无线电,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还要继续前行与学习,每天晚上都是在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度过。前半生学习通讯知识,后半生置身于通讯事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通讯事业。

看完节目后,我们对儿子说,你看,节目里的情节和故事多么感人,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要倍加珍惜!当下,要学习红军长征精神,传承好先辈的旗帜,遇到困难时,不妥协、不退缩,要改掉自己不按时完成任务的不良习惯,每项工作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2篇:《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9月1日晚上,我们全家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里面讲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

贺捷生奶奶为我们讲述她出生十八天就被父亲贺龙将军带上了长征之路的经历。路途中,因为行军打仗的危急和匆忙,她曾被父亲遗失过三次。战士们问贺龙将军是否不要这个孩子了,贺龙说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还能保护自己的祖国吗? 我觉得,如此艰苦环境下,他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同时,还要坚持带着自己的孩子,贺龙将军真是个伟大的父亲啊!

有一位104岁的老红军给我们讲起了他们穿着草鞋爬雪山、过草地,有时甚至每天只能靠一粒黄豆来充饥,却还要时刻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开始时的三十万红军战士,在经历了枪林弹雨、饥寒交迫的两年长征后,仅剩下三万人。是什么让红军战士们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夺胜利呢?是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和无限热爱,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他们,指引着他们向胜利前进。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丰衣足食,吃香喝辣,我们却还经常挑三拣四,不时抱怨,缺少感恩,是多么的不懂事呀!每当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经常会想着到逃避和放弃,不敢迎难而上,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呀!

后来,我还听94岁的梁爷爷回忆起了长征途中他和杨政委之间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部队首长和小勤务兵同吃一碗饭、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这种同甘共苦、先人后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自强不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篇: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我为自己的党、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先辈、自己的人民和国家倍感无比骄傲和光荣,也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天骄和成千上万革命烈的革命气概、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和感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读过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心潮像起伏的波浪,脑海里不断地回响着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为自己的党、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先辈、自己的人民和国家倍感无比骄傲和光荣,也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天骄和成千上万革命烈的革命气概、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和感动。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我们暂且不说红军在这其间遭遇敌人的一次次围、追、堵、截,单说走过的行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先辈的旗帜

《开学第一》观后感:先辈的旗帜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9月1日晚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中央电视一台的《开学第一》。今年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将围绕“长征精神”,为我们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节目分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让我们在对英雄的致敬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老红军梁天文寻找杨朝礼政委的故事。当时他和杨政委的关系特别好,就连吃饭都共用一个碗,杨政委对他就像他亲爸爸一样,不幸的是杨政委在一场战斗中牺牲了,可是杨政委还有两个孩子,梁天文爷爷前不久刚在《等着你》节目上寻找那两个孩子,可是却没有找到那两个孩子,然而《开学第一》节目组送给了梁天文爷爷,他和杨政委的素描像。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红军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取得胜利是多么的不容易,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的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的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的观后感1

我不由得将视线移到屏幕上面,久久放不下来。

9点的报时钟刚刚消失,便迎来了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的节目。

舞台上响起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这是出自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刘浩之手。刘浩,一个10岁的盲童。他曾经参加过德国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并且获得了总决赛的第三名。但刘浩是盲童,看不见那些黑白键,更看不见自己面前的五线谱。虽然他不能看见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他很自信、自强不息、不自卑,他这么坚强是因为他还有个坚强的妈妈。刘浩的妈妈把五线谱翻译成盲谱,一针一线中诠释出母爱的伟大!幸福,就是以自信,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胜利后的喜悦,就是幸福。一个个有节奏的风趣的韵律舞动作,一个个淳朴敦厚的山村孩子,一位和蔼可亲的年轻教师,凑成了一幅美丽动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当一轮红日从东方缓缓升起时,当五星红旗拌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升起时,我总回想起长征,想起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们,想起中华民族的胜利,想起…面是小编整理的《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欢迎阅读。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长征,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以它特有的魅力,在中国人心中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二万万里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流年似水,岁月如歌,转眼间,八十多年过去了,但它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永恒的长征精神!

泸定桥下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敌人的.枪弹更是密集如雨,残忍疯狂,但这并没有使红军望而生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的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的观后感(共12篇)由网友 “xtyforever”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的观后感

今天,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踏着春天的绿意,昂起激昂的额头,迎着美好的晨曦,挺起强健的胸膛,怀揣着激扬的热情,就这样,浩浩荡荡,踏上“长征路”,一起去缅怀革命先烈先烈长征精神。

一路上,虽然没有穷凶极恶的敌人,没有枪林弹雨的威胁,没有寒冷陡峭的雪山,没有使人陷绝入境的草地沼泽;也不用饥肠辘辘的挨饿,不用吃野菜充饥,泥水止渴,不用穿草鞋走遍荆棘林,不用单衣御寒等等。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精神和理想——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心系他人,构建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走在路上,边走边唱着谢霆锋的黄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先辈的旗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先辈的旗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