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跋涉云台山散文
跋涉云台山散文
今天,与儿时同伴一同跋涉云台山。
云台山,乍一听这名字,似乎和五台山很接近,还以为是五台山呢。不过虽是一字之别,实则风马牛不相及。五台山乃中国历史名山,但云台山的名声却不及其万分之一,甚至压根儿没有“名声”,至多是当地山民们知道罢了。
我说跋涉,好象很痛苦似的,似乎不像是来游玩,而是受罪。虽然并非此意,但的确也有苦的韵味在里边呢。好好的一次游玩,为什么会是苦的呢?
这真要归功于云台山与众不同的特色了呢!
对现代人而言,登山更准确的表达其实应该是游山,游游逛逛,一派青山绿水映入眼帘,舒散心情,体味自然宇宙的沉静与深邃,让人不知不觉暂时忘记了尘世的纷扰与纠葛。总之,我们是害怕爬山的,或者对很多人而言爬山不是主要目的.,真正目的在于游玩。
而云台山真不能给你这样的享受!登云台山,我想,应该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爬山。因为,若说起风景,云台之山除了山石树木外,很难找得出让你眼前一亮的合乎我们往常心中标准的风景来。从山脚开始一直要走山路,而且山路比较陡,这样一直到了山顶,我们看到了什么呢?云台山巅,除了一个寺庙外,根本就没有其余空地让你坐下来休息,或摆上小吃与好友同乐一番,实在单调得很。然后就是从山顶的另一面沿着山路往下走,此时若能见些流水吧,也会让人觉得些灵动与生气,但很遗憾,什么也没有的,甚至下坡这条路,虽是条公路,却还在开发之中,所以幸好是晴天,若是雨天,就是十双鞋,也不够走的吧。
我们就是这样上山、山顶、下山一路走过来,之间就几乎没欣赏到什么风景,就是一路的或登或走,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爬”山吗?我游历过的山不多,但我确信,此山必然以其质朴至极将在我心头占据一个特殊的位置。起初,我真是有些失望的,但慢慢地,我似乎有了某种顿悟。登山,为什么一定要附带上其他的条件呢,比如要看到很多所谓的美景?一座山立在那儿,本身不就是一道人世间的绝美风景?在整个登山的过程中,你要沿着山路走,这不正是近距离的与山接触吗?正因为没有外在的美景让你分心,才使你得以更加专心于登山本身的过程与意义啊!如今,人们到处开着私家车,一路地炫耀过去,却似乎开始忘记双脚的功能,似乎开始忘记登山最本质的涵义,而像这样慢慢地走山路,重新让大脚释放它的功能,重新找回人类最原始的记忆,这不就是最好的游玩吗?
于是,刚开始的有些失望的情绪渐渐地消退了,代之而起的是对登山意义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当我想到了这些,我的心中早已重构起另外一种风景了!虽然没有见到普世标准的美景,但心中自有一片风光在流转了!一个人心中能否重构起内在的风景,我想这才是登山或者是游玩更加重要的意义所在吧!
更何况云台山并不是真的一无所有的,诸位请注意欣赏啊,——坐在山顶天福寺旁的小亭子里,小憩片刻,悠然间,千万不要忘了把眼睛俯瞰一下山坳,在几百米的高空之下,一个小小的港湾在那里镶嵌,一片片的渔舟在磷光里飘荡,于是大自然就再次完成了世间任何画家也描摹不出的天地至景了!而心中,早已隐约间升腾起一种“坐拥小亭,胸揽宇宙”之慨!
真理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难道不是吗?
第2篇:跋涉经典散文
跋涉经典散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跋涉经典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跋涉,其实是跋山涉水的简称。爬山过水,显示出旅途的艰险与前行的不易,其中道理也深可玩味。
爬山,一定会遇到巨石、乱木的阻碍;此时,如果找到攀援处,便能够越过去;如果一味与阻碍较劲,就只能原地不前,甚至伤及自身。这一点从攀岩运动中最可看出——一面陡峭的墙壁,上面只有些许凸起,手抠脚登,左右迂回,只有具备强健体魄且胆大心细的人才能最终登顶,如果不懂得攀缘之法,或者身体不够灵活、强壮,却一味使用蛮力,就会撞得头破血流。
这样的道理其实很好理解,但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道理。在别人的成功面前,我们会感到威胁,或者嫉妒,怎么办?是心悦诚服地认可,并且以此为参照去做更好的自己,还是一味纠结在其中不能自拔?两者的方式不同,两者的结果也各异。而面对不尽如己意的条件,是一味埋怨,还是巧妙地利用自身与客观的潜在条件,并且最终超越眼下,也是见功力的地方。
涉水,有几种方式;最好是有个桥,可以直接过去;桥也会有损坏的时候,过桥的时候要注意桥面,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水不深,也可以直接趟过去,当然,在混浊的'水面还要细细探查脚下,不要被杂物绊倒,也不要被深坑淹没;没有桥水又太深,就只能靠渡船了;如果渡船也没有,是不是就不能过了呢?我们看到猿猴会用树藤荡过去,现代的人们也会利用飞机,高高地凌空而过。这也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人生中,遇到沟沟坎坎的时候,不妨也多一些思路,不要被那些一时的情绪所左右;只要开动脑筋,只要放眼周遭,就一定能到达快乐的彼岸。
跋涉的过程如此不易,当然需要靠强大的动力来支撑了。为爱,为正义,为真理,甚至如阿甘一样的为了跋涉而跋涉,都是可以成立的。至于彼岸或者山峰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答案,这答案就写在他们的心里,或知足常乐,或长吁短叹,或浅尝辄止,或热情无限。至于跋涉的过程中,自然会有眼界的开阔,自然会有身心的矫健。
第3篇:跋涉者经典散文
我紧紧地贴在悬崖上,小心翼翼地扣住凸出的石头,手指在微微地浸血。一只孤鹰在我头顶盘旋很多日了,它曾经俯冲过很多次,每次接近我的时候,发现我还活着,然后失望地离去。
我身后是万丈深渊,我知道,放手便是粉身碎骨;但我不会,因为我的目标是高山上盛开的雪莲。
出门前妻儿一再地阻挠我,“算了,别去采摘高山上盛开的雪莲花。山脚的雪莲花还是可以凑合着用的。”我坚决地摇摇头,显得有些不近情理,“高山上的雪莲花是与雄鹰为伍的,她圣洁的花蕊倒映着蓝天白云。”
我已经攀爬了七十二天。喉咙是涩涩的,嘴唇是裂开的。饥饿的时候,嚼点口袋中已经硬化的玉米饼,但我无怨无悔,我知道,只要再奋力攀爬三步就到了顶峰,就可以摘到高山雪莲了。妻儿曾经无数次揣着喷香的饭菜诱惑我下去,但我对他们说目标是远海的航船绝不理会溪流两旁翩翩飞舞的蛱蝶,
第4篇:跋涉者经典散文
跋涉者经典散文
我紧紧地贴在悬崖上,小心翼翼地扣住凸出的石头,手指在微微地浸血。一只孤鹰在我头顶盘旋很多日了,它曾经俯冲过很多次,每次接近我的时候,发现我还活着,然后失望地离去。
我身后是万丈深渊,我知道,放手便是粉身碎骨;但我不会,因为我的目标是高山上盛开的雪莲。
出门前妻儿一再地阻挠我,“算了,别去采摘高山上盛开的雪莲花。山脚的雪莲花还是可以凑合着用的。”我坚决地摇摇头,显得有些不近情理,“高山上的雪莲花是与雄鹰为伍的,她圣洁的花蕊倒映着蓝天白云。”
我已经攀爬了七十二天。喉咙是涩涩的,嘴唇是裂开的。饥饿的时候,嚼点口袋中已经硬化的玉米饼,但我无怨无悔,我知道,只要再奋力攀爬三步就到了顶峰,就可以摘到高山雪莲了。妻儿曾经无数次揣着喷香的饭菜诱惑我下去,但我对他们说目标是远海的'航船绝不理会溪流两旁
第5篇:云台山景点写景散文
云台山景点写景散文
茱萸峰:极目远眺,苍苍莽莽蔚为壮观,萦绕在耳畔的乡音被云雾遮绕的茱萸峰遗留在昨日的思乡中,当年王维登上峰顶思乡之情犹然产生遂写下千古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很难想象到底是诗人成就了茱萸峰还是茱萸峰延续了诗人的辉煌,也许冥冥当中自有答案。
百家岩:置身于青翠欲滴的百家岩感动于竹林七贤亘古不变的旷达情怀,名士们饮酒赋诗、啸傲林泉、寄情于山水,以超凡脱俗的境界赢得后人的瞻仰,生着为百家岩,即便是死了也要为这片热土留下深邃的历史文化,而百家岩也会一直延续他们的辉煌。
叠彩洞: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却又隐藏在悬崖峭壁之间,在那极具艰苦的年代很难想象到是什么让修武县人民把信念融汇成势不可挡的洪流,把最宝贵的十年青春羡于这修路的光阴里,伟大出自于平凡,敬仰你们劈山拓路的英雄,叠彩洞之艰辛鬼神为
第6篇:在文学的道路上,跋涉散文
在文学的道路上,跋涉散文
[一]
喜欢文字,这种情结似乎可以追溯到小学时候。小学一年级开始,数学学得一塌糊涂,语文成绩却出奇的棒,且从小学到中学,年年都能拿年级第一。从前,老师常常布置日记、周记,我每每都认真对待,喜欢写字,喜欢作文,喜欢从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汲取养份,滋养生活,一笔一划,一撇一捺书写着儿时的梦想。
儿时,喜欢阅读,且随身都带着一个小本子,将自己欣赏的、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在作文里恰当的地方便会展露一二,贴切又自然,作文也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那个时候最骄傲的莫于过老师激情澎湃地诵读自己的文章,且让小朋友们向自己学习了,那种骄傲,是自己一辈子都无法遗忘的美好。
第一次发表文章,是在小学三年级,代表学校去参加市级青少年作文大赛的时候,自己的文章得了三等奖,那个高兴劲,不亚于得了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