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4 07:12: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课堂教学实录

南京市第三中学徐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认识到资源和人口、环境一样,也是发展问题,在认清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分工协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关爱自然、节约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能够把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去实践国家的重大战略。

3、过程与方法:运用情境体验法、图片解读法、讨论法、小组协作法等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国家重大战略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在学习前后有认识上的改变,情感上的升华和行为上的顿悟。

教学重点:我国的资源状况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和意义

课前准备:对学生及其家庭做一小调查,学生分组从家庭、学校、国家与社会、国际组织与世界各国四个角度,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情况,并准备相关素材(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在正式上课前创设学习本课的氛围,在和谐的背景音乐中播放相关资料图片。

点评:上述图片、音乐的播放能让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情境、了解本节课所上的相关内容,为学生尽快进入教学状态作了很好的铺垫。

一、导入:

师:在浩瀚的太阳系里,太阳是这大家族的主角,她发现自己的家族里,只有地球因拥有蓝色的海洋、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矿藏,而生活着无数鲜活的生命,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相比之下其他星球暗淡无光,一潭死水,于是太阳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把地球上的一些资源分配给其他星球,这个决定引起了地球人的极大关注,人类该如何取舍呢?请学生承担起全人类的重任,“为人类做主”,进行一次重大选择。(请你务必要慎重,为人类负起责任)

学生选择:说出理由

学生谈感受:

点评: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发言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球上的每一种资源都很重要,缺少了其中的某一个,虽然人类暂能还能生存,但从长远来看,仍然是不可取的。但是,这一话题让人类做主进行选择(尽管是假设),仍会让人觉得人类就是地球的主人。

师:我们每天沐浴阳光、呼吸空气、饮用生命之水,享受矿产资源给人类带来的一切便利,我们拥有一切似乎心安理得,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可是假如有一天,这些资源离我们远去,人类还有生存的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所以人类对自然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呢?为什么?

生:感恩和敬畏,因为自然是人类

1、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点评: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能循循善诱,注意引导学生的发言,展示了其较好的教学功底。

是啊!如果没有人类,地球可能照样运转,其他的生物仍然可以享受生命的愉悦,但是,如果地球上没有了自然资源,或者没有了其他生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反思: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

疑问?是主宰?是朋友?还是奴隶?

2、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疑问?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点评:学生通过反思明白了地球是我们和大自然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更好得去热爱自然,感恩地球,能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和自然和谐相处。

(过渡)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和自然相处得怎样呢?

(阅读小字)1972年,召开人类环境国际会议(略)

(过渡)这些材料可以看出,世界越来越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为什么呢?为什么70年代以前并没有把资源和环境的问题重视起来呢?

(复习: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已经讲过)(点)三大瓶颈

生:(略)

点评: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学生很自然的将可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有机联系起来。

3、面临严峻的形势

师:从我国的角度分析资源的严峻形势(书P59)

点评:通过图形和资料,学生能明显意识到我国自然资源的短缺,从而认清我国的资源国情,进一步明确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要性、紧迫性。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过渡)面对如此严峻而紧迫的形势,有些人士非常焦虑,他们认为还是不要发展了,人类可以退回到原始状态,比如住洞穴、穿树皮-------,你对这样的观点如何看待?

生:不可能,发展是社会的必然,社会肯定是要向前发展,进步得越快越好!

点评:此处设计这种过渡方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花时间让学生讨论、发言是不必的,可以自然一点,教师一带而过。

师:那应该怎样发展呢?

生:可持续发展

师:用自己的理解谈可持续发展

生:(略)

师:这种发展绝对不是漠视自然和生态的盲目扩张,不是还像以前一样的肆无忌惮,而是一种考虑到资源和环境、人口的协调,考虑的当代人,也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的发展。

点评:学生谈自己个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教师适时加以点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人类应该保护环境、珍爱地球,不损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发展

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过渡:那么,可持续发展提出,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历史了,他是如何实施的,又面临哪些问题呢?

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具体的资料来介绍一下。

(分组介绍)

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重点日本、美国)小资料

点评:该组学生准备不够充分、投影效果不好。听课者听课效果不太好。

国家和社会:(法律、行政、科技、宣传)课件

点评:投影效果较好。

学校:食品不出食堂、提示语、打击力度、提示语、教师节礼物

实物(通知学工处)

点评:该组学生准备较充分,视角比较新颖、独特,能利用校内资源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家庭和个人:问卷调查反馈(和父母一起)

家庭成员的意识做得最好的做得不够的

点评:通过学生的自我检讨,进一步唤起大家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进而转化为行动。

引出思考:超市购物袋,没带就付钱买统计

要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国家采取有力的措施监管有必要,形成公民的自觉行动更重要。

总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三、小结课文(板书设计)(在讲授过程中板书)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国的资源状况(国情和严峻形势)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资源问题是发展问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

点评: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分组从家庭、学校、国家与社会、国际组织与世界各国四个角度,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情况,学生在实际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话题,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而且认识到人类已经行动起来了,但目前并没有成为人们普遍的自觉的行动。比如在校园中很多学生身上仍然发生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感悟操作过程,在宽松、合作互助的环境中研究、交流,使学生在研究、交流中,在科学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自主探究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准备、讨论、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反省与评价,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刻认识,从而使学生在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特别值得回味的是:

一、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智慧的火花得到碰撞,认识得以深化、拓展。

二、教师课前放手让学生准备相关素材、资料及随机适度的评价手段,既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便于教师流畅的组织教学。

三、(反思)每一名教师在上课前,肯定都带着自己现成的东西,教学思想,文本理解,教学的设计……学生呢,同样带着自己的东西,原来的生活经验,原来的学习经验,甚至课下发生的事情带给他的情绪体验……一个看似平静的课堂,其实存在太多的思想。怎么让这些思想统一在一起,共同去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这堂课中充分调和了这种“供需矛盾”,教师给学生空间,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同样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设计通过强硬的方式给学生,始终在顺应学生的学习。在这方面,该教师做的较好。

总之,这样的一堂课是一堂真正的思想品德研究课,是带给我们无尽思考和启发的课。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在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中,在老师、同学的积极互动中,度过了美好的一节课,相信学生是有很大收获的,相信学生内心是有所“震撼”的。

2008.10

徐庆

第2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案

第三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们共同的家园

【活动一】是否能砍这样的大树?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哪些?

答:不能。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砍伐树木;毁林开荒;农村生活柴火砍伐等等。

(1)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活动二】○观点一:地球,与其说是祖先留给我们,不如说是子孙借给我们。观点二: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欲。观点三:天堂和地狱大门的钥匙就捏在人类自己的手中。保护好环境,地球就是人类的天堂;破坏了环境,地球就是人类的地狱。

答:三个观点都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人类要善待地球、保护环境。观点一:表明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能损害后代人的 利益,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观点二:认识到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的矛盾。我们绝不能纵容人类的贪欲。因为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和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最终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观点三:认识到了人类的命运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对环境的最大威胁是人类自身,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关键是靠人类自身。

○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A、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B、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C、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D、小草与我共同成长;E、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F、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G、“手拉手,创造美好环境;心连心,构建和谐社会”;H、携手共建美好和谐的环境。

(1)资源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当前,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活动三】假如你是牧民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答:选择第一种,大家合作,有意识地控制各自的牲畜头数,使之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活动四】教材第57页第1个活动问题及参考答案: ○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观点一说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它总有枯竭的时候。到那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问题。

观点二是一种“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资金”的错误做法。它虽然可以使我们获得暂时的经济利益,但却损害了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如果自己没有资源,单纯依靠国际市场是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如果资源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可能面临毁灭的处境。所以,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活动五】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答:A、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B、不送或少送贺卡;C、节约用电,随手关灯;D、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 中考考点:

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2、我国资源的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资源方面的国情)。

3、我国资源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4、当今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

5、面对上述问题,必须走什么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7、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8、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9、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积极 学习、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不乱丢乱扔垃圾。(或答出具体行动,如随手关灯等)

第3篇:《心声》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方式】

1、尝试多种阅读方式: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情节,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达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

2、培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琵琶行》课堂实录(必修课堂实录)

王毅军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有关白居易的视频)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有读诗的传统,今年5月份就在咱们西安,举办了一场与诗歌有关的盛大的文化活动,大家知不知道、有没有印象?它是什么?

生:好像是诗歌节吧。

师:对,诗歌节,第二届中国诗歌节,这届诗歌节的主题是什么?“盛世中国,诗意长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在诗意长安,静下心来,自己品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诗歌的一种题材。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它主要是以铺叙为主的一种歌词,下面请同学们首先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

师:好,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谁来概括。

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学习咱们国文最主要的方法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