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4 07:12: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予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盎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予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圉同围,抵挡。(2)入侵

2.B

3.我知道你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说。

4.明白地告诉公输盘和楚王,宋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公输盘和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

第2篇: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 )

(2)晚更号六一居士( )

(3)虽机阱②在前( )

(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

【小题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小题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小题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小题1】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小题1】(1)就 (2)改变,更换 (3)即使 (4)有人

【小题1】(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小题1】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小题1】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遵守结构原则,还要遵循意思原则,比如划分此句的节奏就要弄清楚因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此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关键字于焉等字,还要注意语序于废书簏中得唐韩愈遗稿以及省略的主语欧阳修。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三文段的内容来谈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的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欧阳修从政思想的能力。根据第三文段欧阳修对待政事的态度以及连接材料中众宾合欢的场景来理解欧阳修从政思想即可。

第3篇:树欲静而风不止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树欲静而风不止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孔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失之一也。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①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高尚②吾志,简吾事,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③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皋鱼:春秋时期人。②高尚:清高。③年:岁月。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被褐拥镰( ) ②弟子识之( )

2.文后一句,孔子教导弟子:皋鱼之事“足以识矣”。在孔门师徒言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比较阅读文言文理解附答案

比较阅读文言文理解附答案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