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3 07:13: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希望有所帮助!

1、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都与众不同,都是带着不同使命来到你我的家庭,不可能千人一面,也不可能彼此取代。

作为家长,不能按照我们的要求让孩子成为我们认为的完人,而应该唤醒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让他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家长苛求完美只会抹杀孩子的天性,一个没有任何个性和特点的孩子很难成为未来领袖。

精神的陪伴,心灵的沟通,格局的放大,价值的体现,助人的乐趣,成就的梦想,鸡蛋里挑骨头地找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得到精神的富足,才是培养孩子领袖力的最佳途径。

中国式的母爱用近乎残酷和泛滥的爱,让我们的孩子一步步走向平庸和啃老。以把孩子的事情都安排好来戕害孩子的自理能力,用老母鸡式的翅膀竭尽全力罩着孩子不让他们经历风雨,只要孩子受到任何伤害,都归因为自己的疏忽,孩子任何的反抗都理解为挑战家长的权威,再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这都是爱的扭曲。

用害怕来诅咒孩子,用担心来伤害孩子,渴望孩子长大成人,又害怕孩子离开。希望孩子一步步成长,又经受不了孩子成长伴生的觉醒——这就是中国式的母爱——可怜有时候也真的可恨,大多数人都知道不对,但仍然愿步入后尘。

2、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而非成为我们渴望的样子。

适时地退出和放手,才是孩子长大的动力。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远比只关注成绩更重要。孩子自己学会做出决定,学会尝试,接受失败,挑战自我,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功课。只要没有危险和方向性错误,让孩子“折腾”不愧为最好的散养。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做学问,但一辈子一定要做个好人。智商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起点,但情商可以决定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养,往往过多地关注了“养”,而忽略了“教”。所以对孩子从小的规则、规矩教育尤为重要。

一个孩子如果六岁之前没有形成规则意识,将来就很有可能做出挑战规则甚至无视法律的事,甚至有可能成为伤风败德之人。这种规则的教育,一般是做父亲的给予,所以孩子(尤其是男孩)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父亲或者一个类似父亲的人陪伴(养不教,父之过)。

3、培养孩子的目标要重新定位。

我的建议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较高的道德修养、做事有底线、有敬畏感恩之心、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平常人,恐怕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人心变得圆融,接近道德,懂得敬畏,尊重生命,学会感动。任何背离以上目标的教育最起码不能算是完美的教育。而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确实令人担忧:分数至上,实用主义;竞争激烈,自我英雄主义;重养育、轻教育,模糊主义;物质满足、有求必应,享乐主义;独生子女,过分保护,自我中心,鲜有感恩。

作为一名老师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我强烈呼吁我们的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千万不要糊涂。一定要站在孩子一生的高度上去养育孩子,孩子“用”得越早,独立得越早。

同时建议我们的老师在学生分数和道德方面更要倾向于道德,最起码要同时要求,二者同等重要。摒弃“学段”思想(为完成本学段的教学任务而做教育),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虽然做起来真的很难,但一定要有这种意识)。

建议我们的社会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宽容、允许犯错误的生长环境,让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孩子心里,让竞争、对手、分数、独木桥等等这些因素尽量来得晚些、再晚些。

每位成功的人固然各有各的成功之处,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道德修养、价值取向、性格形成、生活习惯、规则意识都是在家里面形成,学校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团队合作、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相不能取代。“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方式。同心同德,同向同力,才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见多方能识广,经历才能开悟。任何完备的提醒都不如粗浅的尝试,参与就是最好的教育,体验就是最好的师傅。孩子的应人能力都是在交往中得到锻炼,孩子的应物能力也是在探索中得到提高。多与人交往,多亲近自然,多交流心得,多倾诉感受,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第2篇:修养的最高境界

修养的最高境界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欢迎阅读与收藏。

修养的最高境界 篇1

1、不要自视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2、不要盲目承诺

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个人。

3、不要轻易求人

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4、不要强加于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5、不要取笑别人

损害他人人格,快乐一时,伤害一生,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它另一样东西,学会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

6、不要乱发脾气

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是去意已决;人生应看三座山:井冈山普陀山八宝山;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7、不要信口开河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倾听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8、不要小看仪表

撒播美丽,收获幸福;仪表是一种心情,仪表是一种力量;在自己审视美的同时,让别人欣赏美;心灵瑜伽——调适、修炼、超越。

9、不要封闭自己

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10、不要欺负老实人

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和谐;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积善成德、修身养性。

修养的最高境界 篇2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成为至人,明代思想家作家洪应明的《菜根谭》里有这样的格言:“酡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至人如常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人从刚懂世时就感受人与人的不平等,他人有的自己没有,于是有了争强好胜心。

人在争强好胜中仿佛又感受到做个中等人家里的中等人吃的苦少,生活稳当,这类人的人生最圆满,日月过得也最幸福,从而又觉得自己往日的追求得不不抵失,还不如做个普普通通的人好。

人是有人缘的好,人是在当地活得稳实的好,那高那优易与熟人产生心理距离,易让人心里不自在,易让人产生疏远心,从而人脉少了,互帮互助的少了,人的社会化低了,碍人事的多了,对他人对社会顺序的程度是低的。

社会事务是一顺百顺,平凡的人做的是常见的事,常见的事是众事的基础部分,常见的事与人们生存的关系大,常见的事做得怎样会影响到他事的质量。

平常的人是做人标准程度高的人,他们是中规中矩程度大的人,他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大自然的常态应和社会常态人生常态,亊物失常易生乱生病,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对人的受用有多的关联,常态人生是有益自己和社会的`,人是有常的好。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至人,至人是伟大与平凡的统一。《菜根谭》中有这么一个关于常的格言:“酡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常合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常合社会规则,常合做事办事的程序,常是经常的反复出现的东西,常里有序多,常里稳定多,常合乎事物正常的发展变化。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至人,这样的人言谈举止合常态。人生大道理无多,人生大道理几乎人人都知道,对人生是知易行难,至人的常是长期一如的常。

有首耳熟能详的歌:“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人生是好的人生。大美同心,千古一道,大道有常,常是人们定了向的规迹,常是人类肯定的行为模式,道就是常。

修道的最高境是成为至人,而至人是守常行常的人,严格的说古今无合格的至人,只有象至人的人,守常行常一如以往的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常中道性多,常中有大格,人的言行有常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有利。至人为什么是世上得利最多的人呢?因为至人的常惯性力大。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至人,“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至人言谈举止合常态。人生大道理无多,人生大道理几乎人人都知道,对人生是知易行难,至人的常是长期一如的常。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至人象普通的人,至人是得道的人,至人是言行最好形象最美的人。修道是修做人之道,人做的好就有福有寿有儿孙有死后灵魂转世,至人在这些方面所得最高。

至人对社会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至人有常,至人近常态事物,至人象征着思想正确言行合理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有利于社会朝着美好方向发展。地有仙则名,至人所在地是风水好的地。

第3篇:谈判的最高境界

谈判的最高境界:不谈

好莱坞影片《王牌对王牌》讲的是两个警方谈判专家斗智斗勇的故事。丹尼原本是芝加哥警察局谈判专家,因为遭到陷害,铤而走险绑架了局长等一些重要人物,想通过与警方对话为自己洗刷罪名。警方起初派出的谈判专家根本不是丹尼的对手,他只知道苦口婆心地劝说和哀求,结果被咄咄逼人的丹尼耍得团团转,最后痛哭流涕地败下阵来。而后警方从另一个分局请来一个谈判高手——史宾恩。俩人通话,丹尼仍然毫不客气地嘲弄对手,提出各种各样夸张的要求。史宾恩也不含糊,干脆利索地挂断电话,喋喋不休的丹尼一下子愣住了。

在那种剑拔弩张、人质生命危在旦夕的情况下,谈判专家对绑匪常常都是哄着劝着,生怕绑匪一时激动叩动扳机。怎么史宾恩居然敢在对手说得正得意的时候挂断电话呢?这是因为,他知道对方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与警方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