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P029循环语句教案
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数学所
2013/04/16 Tuesday 09:41
循环语句 杨俊宝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会应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教学重点:两种循环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用循环语句表示算法.教学难点:理解循环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会编写程序中的循环语句.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设计一个计算1+2+3+……+10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2.循环结构有哪两种模式?有何区别?相应框图如何表示?
答: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当型循环语句先对条件判断,根据结果决定是否执行循环体,可能一次也不执行循环体,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直到型循环语句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对一些条件进行判断,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二、讲授新课:
1.教学两种循环语句的格式与功能:
① 给出复习题①的两种循环语句的程序,试读懂程序,说说新的语句的结构及含义.② 两种循环语句的语句结构及框图如下.说明:“循环体”是由语句组成的程序段,能够完成一项工作.当使用WHIL语句时,循环内部应当有改变循环的条件,否则会产生无限循环.学习时注意两种循环语句的区别.③ 讨论:两种循环语句的区别?
当型循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后判断,则:在WHILE语句中,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在UNTIL语句中,先执行循环体,再当条件不满足时再执行循环体.2.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编写程序,计算1+2+3+„„+99+100的值.(分析:实现累加的算法 → 分别用两种循环语句编写 → 变题:计算20以内偶数的积.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第1页,共1页 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数学所
2013/04/16 Tuesday 09:41 ② 给出下列一段程序,试读懂程序,说说各语句的作用,分析程序的功能.(见教材P24)
(读,找疑问 → 说各语句 → 分析功能)
③ 练习:用描点法作函数y=x3+3x2-24x+30的图象时,需要求出自变量和函数的一组对应值.编写程序,分别计算当x=-5,-4,-3,-2,-1,0,1,2,3,4,5时的函数值.④ 分析右边所给出程序:当n=10时,结果是多少?程序实现功能?
a = a+(i+1)/i INPUT “n=”;n i=1 a=0
WHILE i
3.小结:
① 循环语句的两种不同形式: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还可补充了For语句),掌握它们的一般格式.② 在用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格式及条件的表述方法.WHILE语句中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而UNTIL语句中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③ 循环语句主要用来实现算法中的循环结构,在处理一些需要反复执行的运算任务.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中常用到.三、巩固练习:
编写程序,实现输出10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整数.(算术运算:5 MOD 3 =2)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第1页,共1页
第2篇:vbFOR循环语句
《FOR循环语句》
一.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下面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FOR/NEXT语句的学习,理解循环过程,能写出简单的循环程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一《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第2章第4小节《程序的循环结构》,由for/next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及其执行过程还有练习题目三部分组成,是程序设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后续的算法的设计教学,都要以此为基础。本节内容注重实例分析,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循环结构的执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并能运用它来编写程序。
难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算法),流程图制作,确定循环变量和循环体。四.教学过程
【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设问:1+2+3+4+...+98+99+100=? 【引入】 循环的概念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一种基本结构。当程序中出现需要反复执行相同的代码时,就要用到这种结构。循环结构既可以简化程序,又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
在VB中实现循环结构的语句常用的有For…Next语句和Do…Loop语句。【新课】 1.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2.说明
·循环变量:亦称为循环控制变量,必须为数值型。·初值、终值:都是数值型,可以是数值表达式。
·步长:循环变量的增量,是一个数值表达式。一般来说,其值为正,初值应小于终值;若为负,初值应大于终值。但步长不能是0。如果步长是1,Step 1可略去不写。其值可以是实数,VB自动调整为整数。
·循环体:在For语句和Next语句之间的语句序列。·Next后面的循环变量与For语句中的循环变量必须相同。3.执行过程
(1)系统将初值赋给循环变量,并自动记下终值和步长。
(2)检查循环变量的值是否超过终值。如果超过就结束循环,执行Next后面的语句;否则,执行一次循环体。
(3)执行Next语句,将循环变量增加一个步长值再赋给循环变量,转到(2)继续执行。
以上执行过程用流程图描述,如下图所示
五.作业
1.求s=1+3+5+…+101的值 2.求s=1*3*5*…*101的值
第3篇:《循环语句》说课稿
《循环语句》说课稿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语句》,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两种循环语句。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框图,学习了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和条件语句,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
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把框图转化为语言,将循环结构在计算机上实现,另一方面为学习较复杂的流程图打下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for 语句与while语句的结构与
第4篇:VB循环语句
注:被中括号(“[”、“]”)括起来的都是可选参数!
For Each...Next 语句: 语句格式
For Each Variant In Collection Or Array
[Statement(s)]
[Exit For]
[Statement(s)] Next [Variant] 参数解释
Variant: 如果In后面是一个集合(Collection),Variant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的一个变量;如果In后面是一个数组(Array),Variant就只能是一个Variant变量。
Collection: 可以是任何一个对象集合。Array: 可以是任何一个数组(Type数组除外)。Statement(s): 可以是任何一句或多句语句。
Exit For: 可以强制退出循环体。For Each.
第5篇:for循环语句说课稿
《FOR循环语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编程语言基础——C语言》中的第四章第三节《For循环语句》。本节教学内容用1课时完成,教学地点在多媒体教室,现我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
课程地位:
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从最近5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它是高考的重点学科。C语言具有三大语言结构,其中循环结构是最重要的,而循环语句中For循环语句更为重要,计算机专业高考技能加试For循环是必考内容。
说学情:
中专学生的特点是,不爱学习理论知识,觉得枯燥乏味,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是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根据这个特点,可以使用课件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计意图:
根据上述学情,课件除了作为上课的辅助工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当堂知识,还要能够使课
第6篇:ForNext循环语句的教案范文
ForNext循环语句的教案范文
【 适用教材 】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
【 适用年级 】初二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讲授的是for—next循环语句,因为之前学生学习过顺序结构,分支结构中的条件语句,对编程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循环语句相对于条件语句来说,语法和语句的工作流程都复杂了,所以在讲述for—next循环语句时,可以让学生分析程序的具体执行过程,引导学生分析for—next循环语句是如何实现程序的循环功能的,加深学生对循环功能的实现方法的理解。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因为初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这节课涉及的循环语句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宜比较自然地引入循环语句的功能、格式以及使用方法。并且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for—next语句,尽可能使用程序与流程图结
第7篇: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使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这节课是循环语句的第一部分内容,教材只是通过一个应用题引出了循环结构,并应用for循环结构实现了程序和编写,没有给出其语句格式和执行过程。我认为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进行简单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循环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因此本部分内容分二节课完成,这节课主要讲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其执行过程,下节课再讲实际应用。
二、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的学生,在高一下学期数学课上学过程序设计三种方法及流程图的画法,但没有上机实践。通过前面的学习对VB程序设计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刚学习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