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由来和故事有哪些风俗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2 07:13: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春分的由来和故事有哪些风俗

由来: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扩展资料

故事:

关于春分的由来还有个传说故事,四千年前,羲仲受尧帝派遣,来到文登界石镇旸里村一代,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根据昼夜相平、黄昏时鸟星见于南方的天象,确定了春分的时间,为四季的确定和二十四节气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羲仲到旸谷山不是传说,《尚书·尧典》记载“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春分的风俗习惯:

祭日春分祭日源于周代。《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因而这一春分习俗便流传下来。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 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其仪式也相当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俏,行三跪九拜大礼。

第2篇:元旦由来和风俗

元旦节

(NewYear)

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大家都喜欢元旦节,不仅是因为元旦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可以休息一天,还可以让我们举行联欢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我们也会随之长大一岁,成熟一点。

一、元旦的含义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这一天,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张灯结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二、元旦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 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三、元旦在中国的演变

zhuānxū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但在汉武帝以前是不统一的。如: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随着2017年的到来,它只有“68岁”。

四、元旦习俗

(一)中国元旦习俗

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庆祝元旦的两大方式:一是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二是由团体组织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

(二)国外元旦习俗

1.印度“痛哭的元旦”和“禁食的元旦”。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用哭来迎新,是对人生的感叹!

2.泰国-泼水元旦。在新年第一天,泰国人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

3.巴西-揪耳元旦。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4.希腊-蛋糕元旦。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5.丹麦-杯盘碎片。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第3篇: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

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秋千,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春分的由来和故事有哪些风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分的由来和故事有哪些风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