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痴鸟啄笔优美散文
痴鸟啄笔优美散文
秋染枝上叶,雪望冰上寒,庭院一枝梅,独恋玉笛人。用一个秋字,来说北国的秋色渐晚,北风的萧萧生寒,难免有伤秋,痛秋,怨秋之怀;而我偏偏,爱这个秋的色、秋的波、秋的韵、秋后的那个傲雪枝梅,还有那满山的银白。这些,让我如痴、如醉般地梦着,梦着夏季那个莲荷,梦着人生笑迎苍穹的豪迈,梦着那洁白衣下的一切生命蠕动,梦着饱受伤寒的心灵,也开得一朵冰晶的玉梅。
说起秋的风韵,秋的伤感,秋的风凉,只有那北国的一场秋雨一场寒,极能淋漓尽致地描述概之;不在北方生活的人,只能感叹于烟雨云波小巷的幽幽情深了。我在南方读过书,知道那里的秋,确实不如北方的秋,来得快,来得凉,来得刹然间,一切都换了个天空;前些日里,人们还在树荫下乘凉、在林荫小道上散步,若遇不期而来的一场秋雨,那还翠绿的叶子,会让擅长彩画的画家,画出一片褐黄色的世界,这褐黄在太阳的落辉下,更显得苍老与沉重,不管你是站在院子里,还是在野外的田埂上,总能看到片片风中打转的舞蹈,而且还带着沙沙的响动。这飘落,难免让文人墨客,抒发成“人生苦短,落叶归根”的情感。我在北国生活,每年,这年时候,望着这一院子的落叶,总也想写点什么;可我爱秋、敬秋、惜秋,自然而然地就写点痴秋,啄秋的文字吧!
先说一说那个初秋,秋风一到,我家前那个小山坡,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山上的金黄,成熟了金黄,连刚采摘下来的山果,也熟得笑着脸;山下的庄稼,在满村子的小院,堆成丰肥的垛子,村子里的炊烟也开始香起来,村子里玩童把书包扔掉,拿着炒熟的豆子与花生、核桃,学着大人家猜拳;初秋的田间,一夜间换了个面目,原茂盛的庄稼,很快象梳辫子一样,变成了黄黄的村妇的皱纹,田间经纬清晰,引灌的渠水绢绢流着,收割完的大地上,到处是翻滚的泥土,只有那成群的山鸟,在上面忙着噙食。
初秋时间不长,很快就到了中秋了,山上的桂花早早地开了,整个村子都是淡香,香味连还在外面务工的亲人,也想拿起手机闻一闻这秋香的味道;中秋节是丰盛的,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制作月饼,据说,这里的人,把月饼用桂花来做,用上好的菊花炮制酒,全家老少在院子里,放上一张桌子,要等到那座山梁上,十五月亮刚刚露出脸,唠叨几句家谱,再说上几句话,给外出不在家的`人倒上一杯酒,才开始吃月饼、喝菊酒。中秋已过,就满山的红叶落得一山的通红了,红得让太阳更加红亮起来。
这个时间,如果选择上山,你会有很多惊奇的,踩在那通红通红而又厚厚的山叶上,你会感觉比地毯还柔软,仿佛与大山进行了一场婚礼,山的彩礼很重,许多中草药这个时候采集,品味最佳;深秋没多久,深秋的风,往往伴着呼啸而来的北风,没有过多久,山上就落雪了,如若下起雪来,你再进山就不容易了,山下的人们,把这个时候叫睡山,不要去打扰了。
说了些秋的事与秋的色,最让我感怀的是秋的那个声音了。秋与冬相伴而来,院子里那梅花,就开得鲜、开得挺拔。这梅花如一盏冰寒中,傲看风絮的心灯,它把洁白下的灰尘埋去,把院子那秋虫的狂呜笑去,把一切玷污洁白的杂质显露,把一切迷走的脚印标注。于是, 我酷爱这坐在雪上的那枝梅,写了《九月长歌》诗集,不过,我爱秋的偏好,最想抒发的是对秋的豪迈与秋杀,秋杀的是那不知季节还在疯叫的虫子,秋埋的是那些还想控制一切生命的暗色势力,秋以菊香的味道,以霜杀的笔法,以隆起洁白雪峰的心灵,召唤、召唤一切圣洁!
秋风一曲枯叶尽,洁白圣衣枝上来,看满山红枫叶,只道,人间无尘埃。东溪水,冰醇味,庭院梅花,开得一枝丹鹤顶,那堪它,万风狂折无须眉。痴笔啄字唱晚秋,清风煮音诗玉心,让秋的一湖彩纹,写在你我的诗笔。
第2篇:心养一份痴优美散文
心养一份痴优美散文
前不久看了一个舞蹈节目,让人惊心沉醉,一时觉得难有言语来描述。每一个上台的舞者,每一场的表演,每一个极致入微的动作,仿若都能穿透光阴,将人与心一股脑地跌进去,仿佛跌进一个故事的深处。
故事里再现着每一个动作的练就,都是经过数年或者数十年不断的重复、休正、再重复,积淀而成的。故事,简单,漫长,悦心而美好,让你的心轻轻一碰,便爱到痴缠去。
世间最痴最美的,是在看似简单的故事里,愿花掉自己漫长的一辈子,用光阴所积淀的痴,去倾尽全力地达成某件痴着的事情。
总觉得人一辈子若有一份痴缠,必定是件至美赏心悦目事。你可以花很长或者一辈子的光阴去热衷于它,与它痴缠,在朝暮一般短暂即逝的岁月里,落下久久的念,心生痴痴的美。
它与你相知相悦,相从往事,将你的痴,与它的缠,随书页一起黄,随故事一起老,随岁月一起香。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周敦颐此生所痴的是世间最为洁净的莲花,亦是他甘愿用尽一生去痴缠的`。多少人爱莲花的洁白无瑕,爱莲花的清香绝俗,他们不厌其烦地高歌咏叹,不知疲惫地挥毫泼墨,可是世间之人,大多数喜爱的仅是莲花的清姿素容,而他所在意的,是莲花高洁出尘的风骨。就像一直襟怀淡泊、清廉正直的他自己,虽久处黑暗糜烂的官场,但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说的是莲花,亦是写的他自己。
所以他一生痴缠于莲花,钟情于莲花。他与莲花的痴缠缘分,是缘来的痴,是分至的缠。
有时很是羡慕那些痴于草木的古人,如陶渊明痴菊,林逋痴梅放鹤,李白痴酒。他们决绝地穷尽毕生痴于人间草木,痴于一舟一木一春风,不厌世,不媚世,淡看红尘,活得率真,自在。他们的心间自有一片藩篱,清水绕山,碧山抱水,与山石草木相约生死,不离不弃。落霞与孤鹜执手相伴,在清风的呢喃声里许下相约白首的誓言。
也一直在学,哪怕见惯了世间的丑恶黑暗,无论身处怎样绝望的境地,内心都要明媚而不忧伤,依旧痴缠笃信于世间美好的存在。
痴缠于人生总有一些美好的存在,会让自己清心悦目,在寻常平凡的烟火俗世里抵达至内心的柔软与澄澈。就像草木落下清香,花月生就深情,梨花小巷恰好邂逅一阵春雨,为缘见一个人刚好跑白了发。
痴缠沿途遇见的一些石木花草,痴缠山间水塘旁搭建的草屋老房,痴缠曲径通幽处恰是种好的桃树花开满枝,痴缠古木石亭道上植好了葡萄,绿意幽幽,清风习习。
也痴缠于偷闲个三五天,从烦杂的事务中逃出,在一间落满阳光的茶馆临窗坐下,捧一杯茶,看看窗前来来往往相识不相识的来者。有人来喝茶,有人从眼前晃过。有人予你以微笑,有人与你点头以示意。若是恰好有人入了眼,便喜悦相迎,烧上一壶老酒和一二菜肴,吹着风,与之说些岁月闲话。
做一痴缠人,怀一颗痴缠心,活至一份痴中去,将此生所闻所见,爱到痴缠,将途中那些美好的痴缠,一笔一划,写至深深痴绝处,柔软你的眉眼,落入你的心尖深深处。
第3篇:优美散文:一念成痴待轮回
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只愿独守自己内心的那一份似锦繁华,伴你走过人生芳菲与迟暮,便是此生最美的夙愿。
——题记
最是别后重逢,让人欣喜迷途;又是聚后离别,叫人心生凄楚。每次的转身离去,都是心中最痛。好想再转身回去,紧紧相拥至长眠。为你,早已陷入万丈红尘,顾不得此举到底是错还是对。纵然负罪,若能守候成生命的唯一,也算是此生富庶。
人生于我,最怕的不是求之不得,而是得又失之。如果红尘是梦,我真的愿意梦醉千年不复醒。如果情深是蛊,我也愿意受蛊万年不求解。如果生灵真的有轮回可言,那我真的愿意修行千年万世,求得一生与你厮守。为你对镜理红妆,伴你月下舞霓裳。
繁华三千,只辟一角落;红尘万丈,陌然擦肩过。我是沧海那一粟,追随清风那一驻。我遗世孤立,静默痴守。不问缘起何时,情归何处。我
第4篇:谁人痴愁掩流年优美散文
谁人痴愁掩流年优美散文
《谁人痴愁掩流年》
案上琵琶弦静幽,门外暮雪画白妆。
几缕相思,几许哀愁落静弦?
弦弹起,几许痴缠韵阑珊?
深闺妆镜照孤灯,谁的痴愁掩流年?
------题记
卷珠帘,提笔书新词,柔情深深,余生你题一笔诗雨赋我一行锦瑟年华,可愿?
落花殇,笑意倦,纸鸢断,几许痴情徒伤悲。走过你的城,我不想再徘徊在曾经一起走过的大街小巷,红尘的缘分已经擦肩而过。等待,再也等不到你来的那一天,唯有默默离去,剪去这一场黄粱梦。
浅渡伶俜的流年里,为何相思还在眉间萦回,不想回首,看那曾经缱绻的红尘岁月,我怕记忆里的一缕思念,迷失了自己,可是空乱的思绪依旧牵引着我,进入那相思的鬼门关,那份情缘,那场心碎,如今,我该如何承受,谁能告诉我?
时光素净,静静地看着指间那一串菩提,那是你十指相扣的情意,可是如今,谁与我相约
第5篇:优美散文:一念成痴待轮回
优美散文:一念成痴待轮回
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只愿独守自己内心的那一份似锦繁华,伴你走过人生芳菲与迟暮,便是此生最美的夙愿。
——题记
最是别后重逢,让人欣喜迷途;又是聚后离别,叫人心生凄楚。每次的转身离去,都是心中最痛。好想再转身回去,紧紧相拥至长眠。为你,早已陷入万丈红尘,顾不得此举到底是错还是对。纵然负罪,若能守候成生命的唯一,也算是此生富庶。
人生于我,最怕的不是求之不得,而是得又失之。如果红尘是梦,我真的愿意梦醉千年不复醒。如果情深是蛊,我也愿意受蛊万年不求解。如果生灵真的有轮回可言,那我真的愿意修行千年万世,求得一生与你厮守。为你对镜理红妆,伴你月下舞霓裳。
繁华三千,只辟一角落;红尘万丈,陌然擦肩过。我是沧海那一粟,追随清风那一驻。我遗世孤立,静默痴守。不
第6篇:盒痴散文
盒痴散文
中秋节,朋友送来一盒月饼。客人才走,我就把月饼拿出来,急急忙忙将空盒子抱进书房。
虽然只装了两个广式月饼,那盒子可制作得真精巧,红木材料,四周还印着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整首《水调歌头》金字。大概因为看盒子讲究得惊人,连平常不碰甜食的岳父岳母都各吃了半块月饼。
「买椟还珠」,想必中国人早懂得以盒子促销,尤其这几年,只怕有一半的钱被商家用在包装上。这下麻烦了,因为我是盒子的收藏家,有收小盒子的「癖」,既称癖就有难以抗拒的「强迫性行为」,于是往往为了扔不扔盒子矛盾,好几次还为了收太多盒子跟太太起了争执。
记忆所及,大概我三岁多就有了收集小盒子的爱好,每次看父亲抽烟,我都在旁边等着他装香烟的白铁盒子。父亲疼我,只怕为了满足我早早取得盒子的愿望,常常特别多抽几根。
那是什么牌子的香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