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泰来县沙地生态与地质环境双赢论文
泰来县沙地生态与地质环境双赢论文
摘要:泰来县由于长期受地质和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导致其生态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怎样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快沙地生态治理与生态地质环境建设的工作是新时期国土工作的新课题。
关键词:泰来县;沙地;生态环境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全县辖8镇4乡,100个行政村,总人口3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3万人。总面积39.22万公顷,其中耕地1647.1万公顷,境内有6条大沙带,总长276公里。沙漠地表形态面积24.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3%,其中流动沙丘0.33万公顷,半流动沙丘7.1万公顷,固定沙丘9.6万公顷,潜在沙地7.9万公顷。全县有80%的人口生活在这6条沙带上,泰来县由于长期受地质和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导致其生态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怎样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快沙地生态治理与生态地质环境建设的工作是新时期国土工作的新课题。
1、综合治理
多年来,泰来县把对6大沙带的治理做为防风治沙工作的重点,先后对宁姜-胜利、好新-泰来镇、克利-江桥、大兴-汤池等沙带进行了集中治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本县沙地面积大,集中连片的实际情况,把成片治理、规模推进作为治沙造林的主要途径。一是营造片林。全县每年都要规划出几个或十几个千亩以上的片林,对重点治理区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苗龄、统一标准、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的“五统一、三集中”的办法,集中力量打攻坚战。二是创建治沙林场。凡是封山造林一片超过133.3公顷的,均建一处林场,进而加快绿化进程,近两年,我们又采取改草种草和退耕还草的措施,2000年以来,改草、种草0.23万公顷,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主要做法
2.1形成并推广了两种模式一是街基乡(现泰来镇)丰田生态经济型庄园模式。该小区位于泰来县城南8公里,面积0.62万公顷,有5个行政村,10个自然屯。
小区中部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面积达0.3万公顷。治理开发前的街基“大沙包”,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区内粮豆薯亩产只有73公斤,人均收入仅230元。为此,乡里成立科普协会和沙地综合治理科学技术顾问团,聘请了齐市、白城市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沙区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提出了“网带片结合,种养加结合”的治理方案。当年,小区内营造樟子松片林67.87公顷,治理沙地3418亩;营造杨大苗、丁香搭配的网络30个、28.4公顷,庇护沙地140公顷;营造防护林带3.3公顷,建果园6.67公顷,沙打旺10公顷。由于该小区坚持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以人为主,各业并举,治理与开发同步进行的方式,在沙地上建造以网格为主,网带片相结合的治沙模式,使沙地治理与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进。
2.2泰来镇宏程生态屏障型模式
宏程沙地治理区位于泰来县城东5公里处,面积0.1公顷。治理前80%的面积不同程度遭到风蚀。宏程沙地治理从1986年开始,1990年被省以工代赈办列为重点沙地治理区,共投入资金30万元,镇内自筹80万元。治理上实行网带片结合,乔灌草结合和采用窄带、近距离、小网格的办法,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带营造抗旱强的樟子松,地下水位高的地带营造杨树和灌木林,在小区内适宜开发的地带营造林网41个,引进农户11户,从事林间各种经营。小区的开发治理,不仅遏制了风沙对县城的侵蚀,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采取有效措施夯实治理成果
为了改变本地区恶劣的地质环境,泰来县自2002年以来相继实施了《大庆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3个,综合治理面积3.5万亩,其中该土种草3万亩,植树5000亩,虽然项目起步实施时间长,但是在大兴镇、江桥镇项目示范区内已经看到绿草覆盖了退化的`盐碱地,植被逐步在恢复,牧业产量正在逐年增加,为泰来县生态建设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今后全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1治理规划科学
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保护工作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使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对地质恢复治理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为此,我们一定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加快本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步伐,国土资源局在借助国家实施对大庆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有利契机,成功组织实施《大庆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两个,即胜利乡和泰来镇两乡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通过对胜利乡和泰来镇造林、改草、种草工程的实施,使泰来县大地再披绿装,地质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按计划实现生态县建设的奋斗目标。
3.2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实现中,必须做到“二个明确”即明确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与意义,明确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时限与责任。本着谁开发,谁治理,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发包和鉴定存缴闭坑抵押金合同协议形式恢复治理废弃采坑。
3.3通过努力,做到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保护两全泰来县国土局通过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一边抓矿产开发管理,一边注重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成果再次证明开采矿产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是一对相伴而生的矛盾结合体,通过正确的管理和努力是可以做到两全的,就是说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同时,保护和治理好一方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使两者保持相得益彰的平衡关系是能够实现的,这为下步矿管工作和实施绿色矿山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必将对加速生态县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总之,抓住机遇,紧紧抓住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争取立项目,增大多元投入力度,全面治理地质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泰来县国土资源局将一直采取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改善泰来县生态地质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发展而不懈努力。
第2篇:泰来县沙地生态与地质环境双赢论文
摘要:泰来县由于长期受地质和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导致其生态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怎样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快沙地生态治理与生态地质环境建设的工作是新时期国土工作的新课题。
关键词:泰来县;沙地;生态环境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全县辖8镇4乡,100个行政村,总人口3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3万人。总面积39.22万公顷,其中耕地1647.1万公顷,境内有6条大沙带,总长276公里。沙漠地表形态面积24.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3%,其中流动沙丘0.33万公顷,半流动沙丘7.1万公顷,固定沙丘9.6万公顷,潜在沙地7.9万公顷。全县有80%的人口生活在这6条沙带上,泰来县由于长期受地质和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导致其生态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怎样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快沙地生态治理与生态地质环境建设的工作是新时期国土工作的新课题。
1、综合治理
多年来,泰来县把对6大沙带的治理做为防风治沙工作的重点,先后对宁姜-胜利、好新-泰来镇、克利-江桥、大兴-汤池等沙带进行了集中治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本县沙地面积大,集中连片的实际情况,把成片治理、规模推进作为治沙造林的主要途径。一是营造片林。全县每年都要规划出几个或十几个千亩以上的片林,对重点治理区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苗龄、统一标准、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的“五统一、三集中”的办法,集中力量打攻坚战。二是创建治沙林场。凡是封山造林一片超过133.3公顷的,均建一处林场,进而加快绿化进程,近两年,我们又采取改草种草和退耕还草的措施,2000年以来,改草、种草0.23万公顷,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主要做法
2.1形成并推广了两种模式一是街基乡(现泰来镇)丰田生态经济型庄园模式。该小区位于泰来县城南8公里,面积0.62万公顷,有5个行政村,10个自然屯。
小区中部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面积达0.3万公顷。治理开发前的街基“大沙包”,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区内粮豆薯亩产只有73公斤,人均收入仅230元。为此,乡里成立科普协会和沙地综合治理科学技术顾问团,聘请了齐市、白城市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沙区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提出了“网带片结合,种养加结合”的治理方案。当年,小区内营造樟子松片林67.87公顷,治理沙地3418亩;营造杨大苗、丁香搭配的网络30个、28.4公顷,庇护沙地140公顷;营造防护林带3.3公顷,建果园6.67公顷,沙打旺10公顷。由于该小区坚持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以人为主,各业并举,治理与开发同步进行的方式,在沙地上建造以网格为主,网带片相结合的治沙模式,使沙地治理与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进。
2.2泰来镇宏程生态屏障型模式
宏程沙地治理区位于泰来县城东5公里处,面积0.1公顷。治理前80%的面积不同程度遭到风蚀。宏程沙地治理从1986年开始,1990年被省以工代赈办列为重点沙地治理区,共投入资金30万元,镇内自筹80万元。治理上实行网带片结合,乔灌草结合和采用窄带、近距离、小网格的办法,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带营造抗旱强的樟子松,地下水位高的地带营造杨树和灌木林,在小区内适宜开发的地带营造林网41个,引进农户11户,从事林间各种经营。小区的开发治理,不仅遏制了风沙对县城的侵蚀,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采取有效措施夯实治理成果
为了改变本地区恶劣的地质环境,泰来县自2002年以来相继实施了《大庆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3个,综合治理面积3.5万亩,其中该土种草3万亩,植树5000亩,虽然项目起步实施时间长,但是在大兴镇、江桥镇项目示范区内已经看到绿草覆盖了退化的盐碱地,植被逐步在恢复,牧业产量正在逐年增加,为泰来县生态建设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今后全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1治理规划科学
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保护工作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使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对地质恢复治理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为此,我们一定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加快本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步伐,国土资源局在借助国家实施对大庆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有利契机,成功组织实施《大庆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两个,即胜利乡和泰来镇两乡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通过对胜利乡和泰来镇造林、改草、种草工程的实施,使泰来县大地再披绿装,地质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按计划实现生态县建设的奋斗目标。
3.2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实现中,必须做到“二个明确”即明确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与意义,明确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时限与责任。本着谁开发,谁治理,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发包和鉴定存缴闭坑抵押金合同协议形式恢复治理废弃采坑。
3.3通过努力,做到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保护两全泰来县国土局通过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一边抓矿产开发管理,一边注重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成果再次证明开采矿产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是一对相伴而生的矛盾结合体,通过正确的管理和努力是可以做到两全的,就是说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同时,保护和治理好一方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使两者保持相得益彰的平衡关系是能够实现的,这为下步矿管工作和实施绿色矿山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必将对加速生态县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总之,抓住机遇,紧紧抓住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争取立项目,增大多元投入力度,全面治理地质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泰来县国土资源局将一直采取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改善泰来县生态地质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发展而不懈努力。
第3篇:环境与生态论文
环境与生态论文
坏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坏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坏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1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坏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的家乡是河南,不久前豫皖两省发生跨省污染事件,近日安徽获得来自河南的首笔400万元污染赔款。近年来,类似跨省界水污染纠纷呈逐年增加之势。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以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管理体制,束缚了管理效力的发挥,加上流域上下游间的污染转嫁,存在流动性和不好定性等问题,增加了协调治理污染的难度。
第4篇:环境生态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
题目:生态城市建设
班级:环境工程10级1班姓名:孙晓东学号:1001110426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指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意义 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