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课文内容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29 07:13: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祖先的摇篮课文内容

祖先的摇篮课文内容

《祖先的摇篮》是冀教版第四册课文。作者是吴珹。下面小编收集了祖先的摇篮课文内容,欢迎阅读!

祖先的摇篮课文内容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

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

多大的摇篮呀,

一望无边,

那浓绿的树阴

遮住了蓝天。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

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

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

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

原始森林,

我们

祖先的摇篮!

但愿

地久天长,

永远永远

不被污染,

那是

人类

文明的起点,

那是

神圣的

天然博物馆!

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祖先的摇篮

天真的童谣

第2篇:祖先的摇篮

祖(zǔ)先的摇篮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诗中描绘了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展现了祖先们在此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的生活场景。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通过朗读、想象与表达搭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的平台,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教师)2.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指导朗读。(1)正音:祖——平舌音

(2)指导书写生字“祖”,师范写,学生书空。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部首“礻”,右边是“而且”的“且”。(3)组词。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

3.梳理问题:祖先的摇篮是怎样的?祖先们在摇篮里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始,引导学生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问题,使学生懂得带着问题学会更有目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教师相机正音:“浓”是后鼻音,注意n的发音;读好“摘”字的翘舌音;读好“赛”的平舌音。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梳理自读感悟: 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理解的? 2.交流:

“祖先的摇篮”指的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原始森林相关资料。(2)观看视频,感受原始森林的广袤无垠,郁郁苍苍。(3)说说“苍苍茫茫”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读出原始森林的美丽、广袤、苍郁。4.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呢?下节课再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交流、观看视频,使学生对原始森林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美丽的原始森林的喜爱之情。自然地产生问题,为下文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祖、浓、摘、掏、忆 ”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2.师着重指导生字“摘”“掏”。

3.这两个字左边都是“扌”,表示人的动作。“摘”的右边半框里面是个“古”,“掏”的右半部中的“缶”要注意避让。

4.师继续指导生字“望、蓝、赛”。(1)指导观察生字特点。(都是上下结构的字)(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事项。5.师范写,学生书空。

6.学生描红临写,师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7.投影反馈,生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写好字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通过做小老师提醒,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中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谈话导入

1.指名朗读课后第3题中的词组。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题目中的“摇篮” 指的是“原始森林”。那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呢?他们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文本的关键之处。

二、品读诗句,感悟情感

1.自由读诗文,找一找,画一画,说说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短语: 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2.出示这些词组,认真读一读。

3.看看带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动词)4.读了这些表示活动的词,你有什么感受?(当时的人们生活无忧无虑,生活环境非常好)5.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

6.指导朗读课文第2、3节,注意读好其中的问句。

7.想一想,当时的人们还会做什么?模仿这些词组的格式,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

8.出示: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享交流。

10.师小结:是呀,这一片原始森林,是我们文明的起点,这是多么遥远而又美好的回忆啊!齐读最后一节。

11.学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设计了模仿课文进行仿写的练习。通过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通过分享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对儿童诗有了学习与创作的激情与乐趣。

三、总结回顾,升华情感

1.指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课文。(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2.说一说,看着这美丽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3.师总结:祖先的摇篮是那么美好,我们要让它天长地久,就要好好保护它。

设计意图:通过让大家有话说一说的环节,经过畅所欲言,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儿童诗,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想象、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配音等多种辅助手段,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2.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3篇: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祖先的摇篮课文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祖先的摇篮课文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