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29 07:13: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七月半散文

七月半散文

小时候,七月半的这段日子,母亲反复叮嘱我们,晚上不要出去玩耍。为什么?母亲说,阴间的冤魂鬼怪都出来了,小孩儿火焰低,容易遇见不祥之物。而那个时候,胆子特别大而且十分顽皮的我,总在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出去,想看看鬼怪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叛逆总有那么些年,但从来没有看见三头六臂的妖,也没有看见牛头马面的怪。于是我怀疑这是不是母亲哄我们晚上不要出去玩的借口。我问鬼怪的来历,妈妈告诉我,妈妈的妈妈也曾疑问,也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告诉她的,已经数千年了。

晚上,没有发现怪物,却还是发现了异常。

这段日子的晚上,真的有些阴森,或许是立秋了,有些凉风习习的缘故。月儿似乎也有些害怕,躲到了乌云后面,黑漆漆的天尽头的那几点星星,就像秋后挣扎起来的萤火虫,有气无力地闪耀着若隐若现的亮光,也显得诡异起来。

朦朦胧胧的夜色里,由近到远摇曳幽幽的火苗,小溪里,纸船载着烛光,顺流而下,越来越弱,直到融化在星光里。在夜幕里,人影摇晃,或轻声抽泣,或默默祷告,一切都在及柔的的进行,深恐惊到阴间的鬼神。

慢慢懂事了,我知道了,灯火是用来给哪边人指路的。特别是河灯,肖红《呼兰河传》就说: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亡魂得以超度,故去的亲友得以托生,善莫大焉!

这样的日子,顽童是不懂得的。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清代庞垲在《长安杂兴效竹枝体》里就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从古至今,小儿懂事,恐怕就和顽皮的我一样,在民间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影响下,慢慢熏陶下,潜移默化的传承。

我所知道的七月半,又叫中元节,是在王凯泰清)的诗里,爱好读古人诗词的我读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为了解诗意和写作背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于是,知道了佛教的七月半的盂兰盆节,知道了中国民间鬼节中,七月初一为开鬼门,后人要祭祀他们;七月十五,为鬼节。过了七月十五,就关鬼门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还没有祭祀他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游魂人间。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在这样的日子,虔诚的祭拜亡魂,从来不曾提出过疑问,或许,在人们那个小小的心里,平时放不下对先人惦记,一定是到了这个特定的时候,掏出自己的心来,去诉说哀思,去告诉人世的悲欢。

也许,习俗)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这个日子,给了后悔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忏悔的机会;这个日子,给了未来得及倾诉的人一个讲述时间,而它,更是向先人汇报成绩的日子。

历史长河何曾停歇,少年放灯戏耍的中元节已经渐行渐远,而相信七月半是鬼节的信念越来越近,我们从对节日的好奇,走到了知道,走到了理解,走到了接受,或许还将成为节日的对象,这就是无情时间,这就是残酷的人生。规律如此,何须恐惧,我们尽管坦然面对。只是,在这样一个一个的节所组成的日子里,我们不曾愧对先人,我们也珍惜着他们离开的日子,真有那天,笑脸相逢。

传说,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非常黑,黑得找不到轮回。如果放灯是件善事,我会祈祷诸神,建一座灯塔,若灯塔缺少光明,我愿意做塔上那盏神灯!

第2篇:又到一年七月半散文

又到一年七月半散文

早晨起来的时候,随手翻了一下日历,眼前豁然显示:壬辰年七月十四。我内心忽然一阵涌动,今天该是给先人烧包袱的日子啊。

马上给妈打电话。妈说,黄纸都买好了,你爸正在包呢。我说,今年的七月半我回不去了,要上班,叫爸多包几个。扯了一会儿家常挂了电话,我的内心又是一阵涌动。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家家户户都是要买黄纸包包袱烧给先人的。据说,先人们会在这一天,摸索着回到家来,回来看看后人,回来领钱。

在乡下,农历七月半一直也是个传统的节日,跟清明节一样,是对先人的缅怀。

又到七月半了,虔诚的人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买来黄纸,用百元大钞在上面压几下,反面再压几下,算是印制的冥钱。然后用白纸包好,把包袱印章涂上丝瓜叶的汁,在包袱的正面加印。再在上面写下先人的`辈分和名字以及敬献包袱的后人的辈分和名字。最后在反面写上一个“封”字。一个包袱就做好了。准备好包袱,接下来就是烧包袱。烧包袱一般在傍晚时分,在屋场空旷的地方,铺好厚厚的一层稻草,把包袱整齐地摆放在稻草上,点火焚烧。同时,还要点燃一挂鞭炮,给先人提提醒。为了避免孤魂野鬼来打劫,还要在火堆四周烧点零散的黄纸,以供孤魂野鬼去抢。火光冲天,纸灰飞扬,那些远去的先人,此刻仿佛就在火光中。

以前,爷爷在世的时候,包袱都是他在准备,他准备的包袱相当的多,一直敬献到祖宗八代去了。烧的时候,布置的柴草要特别的厚,不然,足足有两箩筐的包袱还真烧不透。烧不透,先人就领不到钱了。

爷爷成为先人后,每年的七月半烧包袱就由父亲忙活。父亲是个比较懒的人,但是对于这个事情从不含糊。父亲不像爷爷那样弄得那么多,他只敬献到上四代。包包袱的时候,有时由我来写,有时我只封包和加印。一篮子的包袱,饱含一家人的虔诚。

今年,我在外,回不去,我很无奈。此时此刻,身在城市的我,看见那些角落里有人在烧纸焚香,内心一阵涌动。

先人啊,请原谅我的疏忽,原谅身在这个紧凑时代的我的忙碌,原谅我这空空的表面的虔诚。你们要是有什么旨意,请托梦于我。作为后人,我不曾忘本忘根,我只想沿着你们走过的路,走得更远。

先人啊,请给我保佑。保佑在外的我,保佑我在外的兄弟,保佑我的下一代,保佑活着的亲人们。保佑我们健康,保佑我们平安。

先人啊,也愿你们泉下安康!

第3篇:七月半接祖叙事散文

七月半接祖叙事散文

又到每年的“中元节”。母亲还隔好几天就开始准备“接祖”要用的东西,器皿、菜肴、点心和水果,零零碎碎象蚂蚁搬家一样地用拖车一次次往家里运,我劝她不用这样辛苦,到时我们开车一次性地买回家就行了,可她固执地不听,她怕我们买不齐整或不及时而误了她的大事。

母亲年轻时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爷爷奶奶在时,手把手教她接祖时祭祀的全套礼仪,她学会并记下了,但在心里从来都没有虔诚过,因为她不相信这一套。

可是现在步入老年的她却越来越迷信鬼神的存在,也许她更加愿意相信逝去亲人的灵魂还存在于这世间,那些已远逝的亲人的眼睛随时在天上看着我们,这样,她就经常可以在心里和我那天上的外婆和父亲对话。也许她已意识到这样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对于这个节日的意义,她的'思想从抗拒到接纳,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过七月半的优美散文

过七月半的优美散文(整理10篇)由网友 “鵲踏枝”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过七月半的优美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过七月半的优美散文

过七月半的优美散文

七月的万里夜空,星月辉映,群星之中有不少闪闪烁烁的流动明星,在幽蓝的天空放射光芒。它们时而有火花耀眼,时而有响声盈耳,忽高忽低,忽近忽远,逐渐升上高空,最后融人茫茫星海,引人遐思。

那不是飞进大气层燃烧着划过长空的`流星,也不是按既定轨道匀速运行的人造卫星,而是人间放送星空消灾祈福的天灯。

放天灯是海南人过“七月半”一项激动人心的活动。天灯的制作,先用竹篾扎成圆环,用铁丝固定,再在圆环对称点之间拉铁丝,三四根铁丝交汇点正好在圆环中间。这里要捆绑浸而晒,晒而又浸过几道的油纸饼。然后,根据铁环的大小,用薄纸糊成尖顶,像谷仓一样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七月半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月半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