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29 07:13: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第90—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题卡、磁扣等。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吧?我们班级的同学也特别喜欢搬运玻璃球的游戏。今天老师带你们看一场30秒的运球比赛,不过看比赛有个任务,请第一、二、三组的同学分别为女1、2、3号选手计数,第四、五、六组同学分别为男1、2、3号选手计数。听清楚了吗?请看大屏幕。

二、 讲授新知

1、探究平均数的方法

师:紧张的比赛结束了,请小组长统计一下选手的成绩。我们用1个磁扣表示运了1个球,请组长们汇报运球数,把运球的个数贴到黑板上。(说一个贴一个)

师:大家看,他们每人各运了几个球?

师:请同学们观察,如果比较两组同学的成绩,你认为哪组成绩好?为什么?

生:男生成绩好。女生总数12,男生总数15。

师:对,我们比较总数,可以看出男生队成绩更好。

师:大家能不能再分别找出一个数能代表每一组的平均水平,让他们比一比,还很公平。

生:用3或者2等表示,教师要抓住问其他同学,用3代表这一组每个人的成绩可不可以。(2号7个,用3不合适)

生:4.

师:用4表示可以吗?

生:可以。

师:男生队用几表示呢?

生:5.

师:那么请大家借助手中题卡,小组合作,画一画,写一写。用什么方法得到4或者5的。想一想,为什么用这个4或5可以代表每组的水平?

生:小组合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汇报一下?(只出示女生的)

生:女生队2号最多,给1号2个,给3号1个。

师:结果怎样呢?

生:让他们变得同样多。

师:谁还想说说你们的方法。(两种移多补少画法),把两种画法放在一起,他们都是把多的补给少的,然后使他们变得同样多。画一条虚线。想法都一样,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

生:移多补少演示。

师:大家同意吗?

师小结: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我们把多的匀给少的,最终让它们变得同样多,(手笔画这黑板磁扣这)数学上把这叫做移多补少(板书)。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箭头)同样多的数(板书同样多)(向上箭头),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均数的知识。那么2、7、3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4。

师:你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表示出男生队的平均成绩吗?

生:到前面来演示。

师:同意吗?(再移回来)同学们,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表示出平均数,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列算式。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4+5+6)÷3

=15÷3

=5(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写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用男生队运球的总数除以3,就是每人平均运5个球。

师:听明白了吗?括号里的式子表示?除以三呢?结果5是?

师小结:我们先求总数,再除以三个人,也可以使这组数据变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合并平分。得到同样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它也是求平均数的一种方法。

师:你能用合并平分的方法,求出女生队的平均数吗?

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哪一个队成绩更好呢?

生:男生队

师小结:比总数女生12,男生15。比平均数女生4,男生5。比总数和平均数都是男生胜,看来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比平均数都很公平。

2、平均数的作用

师:马老师看同学们玩得特别开心,也想玩一玩,我运了4个球,我看女生成绩少,就把这4个球加给女生了(操作,老师 4个)这回女生总数由12变成了15,反超了男生,我宣布了此次比赛女生获胜?我这个裁判公平吧。

生:公平,再观察一下,他们为什么不同意。

不公平,人数不同。

师:大家同意吗?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不合理,那我们就比平均数吧!你们比一比,谁的平均数多呢?

生:4.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

师:比较平均数哪一个对成绩更好呢?还是男生队。小结: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比较总数和平均数。人数不相同,我们比较总数就不够公平了,比较平均数比较公平。

师:看来老师加入也没改变女生队输了这个结果,假如老师运了8个球(贴),这回女生队的平均数是几了呢?(5)

师:打平了。假如想让女生队的平均成绩是6,老师至少需要运几个玻璃球呢?

生:12个。

师小结:女生队其他人运球没变,随着老师运球数的增加,这组的平均数变大,所以说平均数随整组数据每一个数变化而变化。

3、平均数的性质

师:请大家观察女生队的`成绩

我们得出来的平均数4是1号的实际运球数吗?是2、3号?(不是)

平均数4和这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比较一下。(具体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4比7少3个,比2多2个,比3多1个。

师:所以平均数4在7和2之间,也就是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我们再来看看男生队平均成绩,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平均数5是每位选手实际运球的数量吗?

生:不是

师:平均数5和男生队每个人实际运球数比较一下。

生:平均数5和2号选手实际运球数一样多。

师:那么这个5和2号的成绩5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2号的成绩,表示他在比赛中运了5个,代表自己,一个是一组的平均水平。

师小结:我们用平均数和每个数据进行比较,在数据不等的前提下,发现平均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也可能在数值上和某个数相等。例用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在计算平均数时,先估计平均数的大小范围,或者检验平均数是否合理。

习题:小强在20秒时间内拍球4次,分别是24下、27下、28下、29下。1、请你估一估小强拍球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多少下?2、动笔算一下,平均成绩是多少下(27下)两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都是用哪种方法算平均成绩的?(合并平分)一般情况下,我们计算平均数时经常用合并平分的方法。

师:其实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知道哪些平均数呢?

生汇报:

师:对,我们经常接触的有平均身高,平均成绩,平均时间,平均气温等。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周易》已产生了平均数的思想:

1:统计平均数就是对研究对象的某数量标志的变量,减有余而补不足所求得的一般水平。

2:计算统计平均数的作用,在于衡量事物要均等。

所以说平均数很重要,我们可以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三、习题

1、课件出示“小小”冷饮店习题。

2、水深。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数,学习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那么,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细细去体会吧。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合并平分 移

第2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关索中心小学四年级(3)班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90页例1,练习二十二第1题。教学目标 :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出示图片,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引入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2.理解含义:为了保护环境,这个环保小队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13(个)。(注

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题。

第3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合集18篇)由网友 “妙音娘子安陵容”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第90―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题卡、磁扣等。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吧?我们班级的同学也特别喜欢搬运玻璃球的游戏。今天老师带你们看一场30秒的运球比赛,不过看比赛有个任务,请第一、二、三组的同学分别为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五·四分段)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131~13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求平均数。

2、学生经历探究求平均数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合作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涞源一小城关校区 杨海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0-94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平均数

1.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班哪位同学的身高最高? 师:那你的身高呢?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田心小学 杨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记忆挑战的游戏!比赛规定:1:每三秒呈现10个数字,看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 2:三秒过后,校对并记录下来。

师:我们班谁的记忆力最厉害,请他到前面记录。全班帮他校对怎么样?不要提醒哦,游戏继续进行。

全班收集数据、记录在表格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51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欲,提出问题

师:体育课上,同学们在进行套圈比赛,一起来看看。比赛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规定每人套15个圈。

师:(出示前三轮比赛成绩)这是前三轮比赛的结果,你觉得哪组套得更准些?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