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明月之南散文范文
明月之南散文范文
1.
一个临近中秋的周末,偶尔去一个朋友的老屋借住几日,这间岭南人居的老屋和现下的商品房是不一样的,名唤锅耳屋的老屋罢,就是以前顺德人居的那种屋顶两头有竖立约一米高的侧檐,青瓦,灰墙,墙头偶尔还会有入秋的野草,在秋风里飘摇。里间有一个不大的小院子,院中间有一砚小小的方池,池面上有一些碧绿的浮萍,清碧的水,不起波澜,院内密结了纤纤缠绕的紫萝藤,以及一些有了枯意的草。罗藤下有一张圆圆的石台,一张老旧还算结实的竹藤的椅。每每在金黄色的夕照里,透着悠远的古意。而我独独喜欢这古老清幽的意境。
朋友是不常回来的,每周偶尔会雇了钟点工去清洁一下,故而,还算干净,清幽。
我因了工作的缘故,远离了西川的故乡,在这岭南的容里上班,距老屋不算太远,是故,在周末的时候,一个人想清静一下,就借住了进去。
人近中年,喜欢淡静一些,偶尔,一个人煮上一壶清茶,随意置上几本老书,放几段老歌,斜斜的半躺了那张老久的椅,舒适,娴静,就如一首轻慢的老歌似得,舒缓着调子,和了傍晚的别人家的笛声,在幽静里沉静,然后,一些经年老去的情绪,总是会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想起。在金黄夕照的日头里,有些入秋的暖意,亦有些向晚的清凉,片片夕阳洒落,也都合了心绪,贴了心境。
有时想呵,时光总是会骗人的。很多别离,是经不起推敲的,日子久了,老了,就会渐次的淡去,然后,终至于失去了痕迹,失去了旧年的刻骨相思。但是,也有一种别离,是妥帖在心里的一抹清韵,越久弥香,泛着康乃馨的花语。是呵,与母亲的别离,对母亲的思念,就好像少不更事时藏在岁月深处的曾经,年岁久了,经过日子一天天的刻蚀和打磨,却总也时不时的忆念起站在板桥上送别儿子远行的母亲不忍转身回去的旧影。
很怀念当初一尺素笺,在千里之外累月累日的传递,挤满了彼此的思念,温暖了满满的一页行间。而现下的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微信,匆匆的接起,匆匆的挂落,在顷刻间有了联系,减少了时间的长度,可是,却缩短了思念的宽度,抹灭了情感的厚度。
中秋又来了,终是又一个落花的时节了,秋风满地,我可是不敢再添愁绪。突然想起史铁生说的,——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是呀,在母亲安好的当下,多一点问好或者陪伴,起码,还来得及。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只愿母亲安好,便是晴天!
2.
坐着中秋的微凉,愈来愈洁白圆润的月华,洒在岭南的水乡土地,不温不火,温度刚好。
紫萝藤的叶子,风里轻舞,让月光片片洒落,也让芊芊的心事在明月之南的路上跑步,行走,一路深深浅浅。
中秋明月,总是会让你有点儿心事,会让你不自觉地的想起一个人,一段往事,或者,一份偶尔的念。然后,在胸膛里柔柔的结了个结,老也打不开,就像是一个长期深情的隐居在心头某个出不来的影子,不愿留,不愿舍!
就如我偶尔会想起母亲送别我时,那个老人站在竹林前的板桥那头,目送我往前的行走。走了一大段路了,我偶或回头,看见的还是母亲远远的站在原地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过那片水竹林,没有言语。唉!还说什么呢?心痛!
史铁生在他的一篇文字里,有过这样的一句描述,“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我想,那样相似的情景,母亲送别我时,何尝不是史家妈妈那样的为儿担心的情怀。
曾经在一篇散文诗里看到一个句子:母亲尤如远空飘动的云,在注视着我每一步行程。……母亲用故乡的山和故乡的水哺育我,在年复一年中,不老的清泉,却老了母亲的容颜。每每看至这个句子时,心生婆娑,总也藏不住经年已老的心事,泪流满面。是呵,年复一年,老了母亲的容颜!
秋月,更或是这个季节,在每一个流年的失却里,有花在落,有雨在滴,总会勾起旅人的满满离殇的情怀!
世间多少旧年往事,偶尔转身时,还会有?但愿花常在,人还好,一切彷如初时,该是多么美好!
如今,我身在岭南,一个远离故土的水乡之地,于这秋月的浅浅光华里,手捧一缕桂花的馨香,遥祝您的安好。
3.
我想起了故乡庭院里那张藤椅,圆圆的石桌,飒飒迎风的竹林,还有你不再年轻,却依旧美丽的样子。
静静的, 你是喜欢坐在那张老旧的藤椅上喝茶的,穿了洗的发白的棉裙,轻摇了一柄蒲扇,为我扇去四近的蚊,漫不经心的的哼着一首旧年的调子,里面谱上的是我不熟识的旧了的光阴,轻轻浅浅的韵词,听着你的浅吟,温暖,舒适,心如今夜的明月一样清澈,虽然不知道那是一首怎样的曲子,但我是喜欢的,是沉醉的,是愿意这样在你怀里沉沉睡去的孩子。
那时的你,端庄温柔,静美如秋叶,偶尔一低头的温柔,便是风情万种,就像一个来自天上明月的天使,衣袂翩翩,风姿卓越,散发着桂花树的香气。
我与你的遇见,是这生命的缘分,不是也许,是注定。没有预约,没有等待,也就是在一个明媚的时光里,你用彩虹为我铺了条路,然后,我向你走来,遇见了你,在一个最纯真的年华,与你同行,共度一段纯净葱茏的岁月,没有江南烟雨下的浪漫,也没有北国秋叶里的伤感,就是这样,我们曾经一起走过那段青石板铺出的街路,采摘过陇上的油菜花,仰望过每个旧年的中秋明月。我感激,因为,我遇见你!柔软了每个深深浅浅的日子,满心欢喜。因为,遇见你,我的生命涣散清幽的香气,像一个小小的天使一样拥有了一对漂亮的翅膀,可以去往想去的每一个地方。
这样的遇见,是温暖的,是美丽的,同时,也是一生的,是永恒的`。
如果,在下一个转角,我还希望,遇见你!
在心里,你放在那里,就如我儿时的那件最心爱的收藏,有时,会不经意间记起,虽然,淡如烟云,但温暖的颜色都浓浓烈烈的盛装于酒盏,一个人欢喜,独尝想你的味道,让内心的繁华成殇!
4.
人在接近中年的季节里,是很容易不经意的记起旧年的老光阴的。喜欢喝淡淡的清酒,品幽幽的绿茶,一个人在夕照里独自坐着,习惯喝到渐渐的模糊,喝到渐渐的晕不开时光,然后,独享静谧,在清凉的明月下,在紫色的藤萝里,安然睡去。
或许,生命就是一场不早不晚的邂逅,在该在的时间里存在,然后,在不该在的时间里走失。而需要留住的一些故事,无论你怎样书写,如何遣词造句,都不能够是夏花的惊艳,灿烂,而,只能是,一抹淡淡的韵致,或许吧,有时,情到最深时,方是平淡。
我只能说,母亲就好似一个天使,在该让我遇见的时候,让我遇见。我无法用笔触描写出她的每一个惊艳的瞬间,因为,她实在是过于平凡,就像河滩上一块坚韧的沙砾。
老舍说他自己,——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而我或许也是如此的一种想法罢。母亲之于我,不仅仅在于给了我美丽的生命,还在于她给了我习惯,灵魂,乃至性格,让我无论遇到多艰难的事情,我都有传承自她身上的坚韧。
或许吧,有些感情,是可以如诗经的句子,往往读了,会感动,荡气回肠,泪流之处,才发现自己心存感激。
中秋蓝色的明月,能把多少久别后思念的飞花折叠成款款素笺,又能将多少久别后感伤的心绪锁在起皱的眉间?
如果可以,我把与你的遇见,当成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美丽,把曾经你牵我的手,换成我牵你的手,把握得紧一点,这样,我想,我才会在将要来的日子里,才能在遗失的老旧的光阴,或未来新鲜的时光里,记住,或看见你的样子!
但愿,这一路祈愿,愿您静好安暖。
因为,我的深情,与你有关!
第2篇:寨之南散文
寨之南散文
寨,离我家不算远,一块平坦的土地,桐树下掩映着几户民居,皆土墙蓝瓦。寨的一面是土坡,叫寨坡,其余三面临沟。走亲戚时,曾从那深沟里穿过,沟底麦苗青青,两条羊肠小道顺着沟底蜿蜒。抬起头,顿觉那土崖如刀削斧劈一般,直入云端。
我的小村,就在寨的南面,叫寨沟南。
小村背靠一道山岭。岭的山腰和岭下,是我们村的田地。寨下面的深沟延伸到这里,已不算很深了。村子的人,皆住在沟边的窑洞里。沟对面,是另一个村子——宋家洼。沟底一条小路,是两个村子来往的交通要道。两个村子的人,隔沟相望,有时候,也隔着沟说话。沟那边一言,沟这边一语。有时候,也串门,端着饭碗就过去了。
二嫂是第一个从宋家洼嫁到我们村的人。她总说,我可不是看上了你哥,我是看上了你们村的大机井。大机井井口很大,我没敢去井沿上看过。后来,井口上盖了一间小房子,一根碗口粗的铁管子下到井底,电闸一推,清凌凌的水,便顺着水渠流向绿油油的农田。井房子前面是菜地,一家一块儿,这家浇完那家浇。一年到头,吃不完的蔬菜。
在十年九旱的地方,这口大机井,的确是个很难得的优势。年轻人说媳妇,一提是我们村的,女方家都会点着头:嗯,那个村不赖,水浇地哩。
二嫂还没过门的时候,我经常顺着沟岔,去给她家送菜。沟里长着很多树,椿树,桐树,槐树,还有楸树。楸树在春天的时候,会开出淡紫色的花朵,满树繁花,好看极了。我常常在楸树下仰着头,看得入了迷。若是遇上槐花盛开,一道沟都是甜蜜蜜的,边走边顺手摘一串洁白的槐花塞进嘴里,感觉浑身都是甜的了。夏天的傍晚,我又常常端着茶缸,去沟底捉蝉蛹。走到一棵树前,手指上下一摸,就是一只,一晚上收获不菲。回去反扣在窗台上,第二天早上起来,那些蝉蛹全都蜕了皮,一不小心,有几只还会一声长鸣,飞走了。冬天,西风一刮,树上那些干枯的树枝,落在地上,我就去沟底捡柴。捡够一捆,绳子一绑,背着就回家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开始离开居住了几辈子的窑洞,到岭下平坦的地方箍砖箍窑了。也许是从大机井干涸了开始吧,先是一家,后来两家,三家,慢慢地沟边就只剩下了一个个被废弃的窑洞,连沟对面的宋家洼人也搬到岭的那一边去了。井里没了水,水浇地没了,菜地也变成了麦田。水渠,先是变成一堆堆砖块,后来索性连砖块也无影无踪了。二嫂一想起大机井,便叹气,当初是看中了大机井,谁能想到大机井有一天会没水呢?
只有宋家洼的一个人会箍窑,没有门路的二哥,跟着他学箍窑,箍的是赖娃叔家的窑。
赖娃叔家,一共箍了三孔窑,一个箍窑师傅,两个徒弟,一人一孔。几天下来,二哥箍得最慢。面对批评,二哥很有理,他说,窑箍成后,别人看到这窑,只会说,这窑箍得好不好,而不会说这窑箍得快不快。几十年过去了,赖娃叔家的三孔窑,还就二哥箍的那孔,又美观又结实。如今,每次谈起砖箍窑,赖娃叔总要重复一遍二哥当年的话。
谁也没想到,废弃几十年的大机井,还会流出清凌凌的水来。这次的水,浇的是樱桃树。井房前面的菜地,井水干后变成了麦田,现在又变成了樱桃园。
曾经的老宅不见了,那道沟也不见了,只有一园一园的樱桃树,洁白的樱桃花绽放着,云一样覆盖着田野。
二哥,仍是坚持着他的'哲学,他成了村子里唯一的十星户。他给樱桃树浇井水,施农家肥。在他心里,樱桃树得慢慢长大,慢慢开花结果,樱桃果得慢慢地自然地成熟。
谁也想不到,因为小浪底水库的建设,仓头镇会搬到我们这里,磁五仓路会穿村而过。
寨沟南,不,附近的几个村庄,都因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些日子,我回到老家,看着一排排整齐的民居,一道道划着白线的水泥路,以及那一张张舒心的笑脸,心里非常踏实。我的故乡,它不会湮没在时代的浪潮里。
返回的时候,我特意顺着樱桃园旁的小道走了走,小路的下面,曾经是我的家,我的乐园,我全部的童年记忆……
第3篇:在彩云之南散文
在彩云之南散文
云南六日,看到了一些别具的景致,感受了一些别样的风情。你问我对这彩云之南如何概括,那我就将丽江古城明信片上的一句话送给你:这是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
云南,云南,彩云之南,——这想一想、念一念就让人心生梦幻、心鸟腾跃的地方!她厚重的历史人文,她壮阔的山水地理,她鲜活的民族气象,她特立的生活精神,直教在无谓的热闹和喧嚣中满身满心浸透浮躁的某些外省人对之无言,惟有慨叹。石林是一个村落的名字,更是一处以“天下第一”标注的景点。我向来是反感对一些物事动辄冠冕以什么什么第一的,但在我面对石林的时候,在石林的巨大场面和内在的一种说不出的夺魄气势面前,人一时成了被石林俯瞰的毫不足道的微粒,这样的.反感早已不知消逝在什么地方去了,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天下第一的石林。大理古城,是古南诏国政治经济文化中
第4篇:彩云之南经典散文
彩云之南经典散文
一、玉龙雪山
天公不作美,雨丝纷落。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着灰蒙蒙的山峰,雪山藏匿了瑰丽的丰姿。一些飘渺的云,若隐若现,好似心中不时生出的遗憾!从4056米处,仰望山巅,经幡飘动,似向我们招手。无限风光在险峰吧,撑着雨伞,沿着弯弯长长的栈道,我和丫头开始了攀登。
夏日本炎炎,而此刻雪山腹地的我们,身着羽绒服,依然感觉寒冷的刺激。一小片冰川映入眼帘,棱角分明,沟壑丛生,像九寨冬日的冰瀑布,凝聚着千军万马的雄浑。造物的神奇,总是捕捉着人们好奇的眼神。我像一个咋忽忽的孩子,左顾右盼,每一眼,都觉着新鲜。
随着海拔的上升,很多人因高原反应停下了脚步,我和丫头相视一笑,继续前行。在光秃秃的山岩上,竟发现了几朵盛开的粉色小花,淡雅清丽,为冷峻磅礴的大山增添了几许温柔。刚与柔的相谐,让雪山显得更加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