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生活趣事多》语文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27 07:12: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等待戈多语文教案

等待戈多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荒诞派戏剧的艺术风格及本剧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客观的评价观,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3、心理目标:调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戈多的含义

2、理解本剧的主题

三、教学设计:因为民族的文化积淀不同,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要联系法国文学发展史进行引导。

四、教学手段:flash.课件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1953年,有一出十分怪诞的戏剧在巴黎的巴比伦剧场上演,欣赏者和反

对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那场面虽然比不上一百多年前雨果的剧作《艾尔纳

尼》引起的争论那样激烈,却也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间引起轰动。

这出剧就是用法语.写作的爱尔兰人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出乎一

般人预料的是,《等待戈多》竟然赢得了挑剔而又猎奇的巴黎观众,连演了30

0多场。以至于人们在街头、地铁、咖啡馆、办公室,到处都在谈论这出戏,甚

至当人们打招呼时问:“你在干吗?”有人竟然回答:“在等待戈多”。

二、分角色表演课文:

课文节选部分只有两个人物,爱斯特拉冈,弗拉吉米尔。(一般的设计可能是先介绍作家与作品,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我想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先获取感性的材料,抽象出理性的规律。)

三、学生质疑

由学生提出问题,全体讨论。

1、戈多指什么?

作者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西文评价家有的认为代表上帝,有的认为代表永生、理想和幸福。

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2、两个流浪汉在做什么,有什么用意?

他们是人类的象征,软弱而无力,无法改变生活,充满了空虚和绝望。

3、本剧的主题是什么?

一般的西方评论认为,《等待戈多》的主题是“等待”。贝克特在剧中所揭

示的世界是荒诞的、残酷的、不可思议的。而在这个荒诞的、残酷的、不可思议

的世界中,人的处境是尴尬的,人的寻求和期待是无望的。戈多应是人们正在等

待的某种希望,但这种希望老是不来,或者说,老是答应要到明天才来……于是

希望也渐渐变成了无望。

四、深入理解探究(借助资料和网络)

1、贝克特:(1906~)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长期居住在法国,兼用英、法两种文字.写作。生于都柏林一中产阶级家庭。曾学意大利文、法文,当过教师。1938年长篇小说《莫非》出版。同年定居法国,二战时参加了法国抵抗运动。1942年又一长篇小说《瓦特》出版,之后又有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纳之死》、《无名的人》。剧作有成名作《等待戈多》(1952)以及《结局》(1957)、《啊,美好的日子》(1963)、《喜剧与小戏数种》(1972)等。在它的作品中找不到具体的社会主题,最突出的题材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无望的寻求和期待所进行的思考和描绘。他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所以有人称他的小说是“反小说”,戏剧是“反戏剧”或荒诞派戏剧“。他被公认是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等待戈多》被视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评语是:“他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2、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故事,不讲结构。

(2)剧中没有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舞台形象支离破碎。

(4)语言非理性,非逻辑,混乱、矛盾,不合语法,枯燥重复。

3、讨论为什么本剧法国人看得如痴如醉,在中国上演时观众走了一大半。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探讨荒诞派产生的原因,生存的土壤)

四、.总结升华:

每个人都在等待什么,现在大家说说你的等待。

你所等待的一件事,一个人,一段美好的生活,一张录取通知书等,我们和作者的、等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我们的等待是希望的代名词,而作者是一个无望的等待,绝望的等待。

五、开阔眼界

1、阅读全剧

2、阅读荒诞派戏剧的有关文章。

六、由学生朗读两首诗结束本课的学习。

《等待戈多》

伊沙

实验剧团的

小剧场

正在上演

《等待戈多》

左等右等

戈多不来

知道他不在

没人真在等

有人开始犯困

可就在这时

在《等待戈多》的尾声

有人冲上了台

出乎了“出乎意料”

在令人振奋

此来者不善

乃剧场看门老头儿的傻公子

拦都拦不住

窜至舞台中央

喊着叔叔

哭着要糖

“戈多来了!”

全体起立热烈鼓掌

等待戈多

一出戏1953年

在巴黎上演

掌声把巴黎掀翻

掌声一直拍下去拍到地球的

另一面

巴黎人的掌心变红

地球人的掌心出汗

一棵枯树下的两个流浪汉

寂寞给枯树注入了水分

两个流浪汉围绕着

一个中心

促成这出戏的上演

两个流浪汉分别拥有

世上最漫长寂寞时光的一半

两个流浪汉

在长长的道路和时光里走

在长长的寂寞和等待里走

两个流浪汉他们在树下一动不动

他们进入蓝色星球上的某个黄昏

某个黄昏身旁这棵枯树

突然生出了叶片

某个黄昏

流浪汉变成了聋子和哑巴

变成了快乐的宇宙人

一个男孩儿来报信说:

”戈多今晚不来了。"

两个流浪汉等待一个

叫戈多的人

一棵枯树下的两个流浪汉

寂寞给枯枝注入了水分

注入冥冥之中的处境和命运

戈多就在这颗蓝色星球上

就在茫茫宇宙里像一粒灰尘

宇宙里的人都在等待

等待叫戈多的那个人……

第2篇:《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信息资料

1、 生字、词语卡片,反映太空活的课件或图片。

2、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彩笔和画纸。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2003年10月,中国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回想一下是件什么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杨利伟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生活了二十多个小时,那么在太空中生活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32课《太空生活趣事多》(板题)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激趣: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教师讲述:这位就是杨利伟叔叔,你们认识他吗?(学生谈话)他从太空中返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太空中的趣事,你们想了解这些事情吗?那就让他给我们讲讲太空的趣事吧!(板题)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好奇心,实现向学文的自然过渡。)

对话平台

自读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重点练读2至4自然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识字

1、 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塑是平舌音;嗽在咳嗽一词中读轻声等。

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

(1)正确读出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舒服、挺好、必须、绑住、普通、塑料杯、咳嗽

(2)去掉词语中熟字开火车读生字:舒、必须、绑、通、塑 、钩、件、 设、杯、喷、嗽

(3)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4)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用必、通、钩、喷等字扩词。

(5)用要想……必须……、要想……得……、为了……都……各说一句话。

(本课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较多,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复现生字,才能保证识字效果得以巩固,完成识字任务。)

写字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杯、件、住、须、能、飘)后两个字左右大致相等。教师范写。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师生评议。

朗读

自己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并向同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这一段内容的原因。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丰富对趣事的感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拿出字卡小组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精读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的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感悟

1、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生活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加深学生对太空生活的认识。(绑在睡袋里、只能用吸管吸、穿带钩的鞋,走网格地板)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失重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中的趣事,并进一步弄清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丰富学生认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

扩展

1、 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2、以我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为题,想象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事?并说说自己将来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3、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第3篇:《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教程设计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遨游太空的课件,让孩子说说心里话之后,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没有神州5号可坐,只能在文中遨游太空了。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到文中找答案。

二、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提出读书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请教身边的同学。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检查读书──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看看吧!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2003年10月,中国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回想一下是件什么事?

2、课件激趣: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

二、对话平台

(一)自读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知道造成“奇特”的原因。[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1、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学习热情: 孩子们,看!他是谁?

由杨利伟引出太空生活。

2、板书课题: 太空生活趣事多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给我们介绍太空生活的哪几个方面特别有趣呢? 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认读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太空生活趣事多》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空生活趣事多》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